- 細說史記三千年·吳越爭霸(技術篇)
- 王嗣敏
- 805字
- 2024-01-04 10:58:33
第三章 江湖海刀光劍影 吳越楚以舟為馬
建設城池是為打基礎、建根基,其立足點在于“守”,守得好才可以立于不敗之地,但要想贏,還得研究“攻”。只守不攻,是消極防守,是自取滅亡之途;只攻不守,是盲目進攻;基礎不牢,早晚地動山搖,必須攻守之道兼備。
在軍事方面,吳國的總設計師是伍子胥與孫武。筆者遍查諸書,沒有看到兩人一起探討戰爭的記載。對《孫子兵法》進行分析,孫武偏重于戰略層面,而伍子胥可能偏重于戰術層面,注意,是偏重,不是只關注這一層。兩個人一定在軍事的各個層面多有交流、溝通和探討,甚至《孫子兵法》中都可能留有伍子胥的精神遺產。
有兩本書現已亡佚,但在歷史上是存在過的,記錄了伍子胥的軍事思想、理論與實踐乃至吳國的軍事制度,這就是《伍子胥書》和《伍子胥水戰兵法》。這些著作有考古證據以為佐證,1983 年,在湖北江陵張家山 247 號漢墓的考古發掘中,發現 55 枚竹簡上記載著一篇文章叫《蓋廬》,共計 2089 字。蓋廬就是吳王闔閭,這篇文章記載了他與伍子胥的對話,也是對吳國軍政思想的闡述,應該是伍子胥兵法的一篇,不是全部,應該也不是伍子胥的原創,而是像《六韜》《管子》一樣,是后人的輯錄或者假托之作,也具有一定的價值。
為了讓伍子胥的功績更加直觀,需要補述他與吳王闔閭、吳王夫差在軍事上的作為。可是相關資料太少、記載簡略,并且分散在多部書中。既然吳國軍事資料存世的太少,那就擴大一下選材的范圍,不限于吳國本身的相關記載。從其他國家的軍事記錄中推想吳國的軍事建設,進而探討和還原伍子胥的軍事戰略。
本書的重點將放在吳國水軍的發展。春秋戰國之際,吳、越、楚、齊四國都有強大的水軍,其中,吳越水軍又是第一流的。“吳人以舟楫為輿馬”“不能一日而廢舟楫之用”,越人則“以船為車,以楫為馬,往若飄風”。兩國因為轄區內水系發達,舟船比車馬更加方便,所以水軍都非常發達,基本在一個水平線上。如果相關資料缺乏,可以用越國水軍的資料,來推斷吳國水軍會有哪些設施或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