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旅法散記

——我在法國度“蜜月”

金秋十月,楓葉紅了。

火紅的季節,火紅的心情。

2010年,我有幸榮獲法國政府提供的獎學金,從北京再赴美麗的法蘭西,深入考察其精神衛生服務體系。雖然時間短暫,卻讓我度過了一個美妙難忘的文化蜜月。

在旅法期間的一個月,無論是與法國精神科醫生的專業交流還是參觀畫展、欣賞歌劇,都讓我們彼此產生了共鳴。雖然我們服務于不同的國家,但我們卻有著共同的理想與事業;雖然我們來自不同的文明,但我們卻有著藝術靈性的相通;雖然我們遠隔千山萬水,但我們卻有著彼此的向往。下面與大家分享。

一、藝術的精神醫學之地

依我之見,法國精神醫學在世界精神醫學歷史上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從近代哲學的始祖法國哲學家笛卡爾開創的近代心理學到法國醫生比奈大膽地解除精神錯亂者的枷鎖;從社會學家杜爾凱姆的《自殺論》到法國思想家福柯的精神障礙文化觀;從法國兩位精神科專家迪萊和德尼克的氯丙嗪“藥物治療”再到法國社區的“地段化治療”都極具革命性,有著劃時代的深遠意義。這是我再次造訪法國的主要緣由之一,可謂“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通過對喬治·馬聚雷勒醫院和里爾精神衛生公立醫院的考察與學習,我深刻地認識到區域衛生規劃、地段化建設以及心理醫療中心發揮出的重要作用;透過這些體系及其功能,我深刻地體會出精神衛生工作者對使用者無微不至地關愛和持續性地照管。例如,在這些醫院,我看到人性化的關懷和花園式的環境,這里充滿大自然的陽光與芬芳,尤其是馬聚雷勒醫院那令人陶醉的、橙黃色的晨曦,使我想到了英國“湖畔派”詩人華茲華斯的詩“能活在那黎明時光是何等幸?!?。

馬聚雷勒醫院的黎明

在社區,醫療服務團隊主動走進患者的家園,讓我真正感受到精神衛生服務的可獲得性與可及性,尤其是拉羅什市中心舉辦的精神病患者藝術畫展,更令我敬佩與贊嘆。透過這些畫展,我看到了患者的“美麗心靈”。這里充滿著人生的色彩與美麗。

在魯貝,我看到由患者自己建立的廣播電臺,傾聽他們的“心靈之聲”。這里充滿著人生的旋律與美麗。

透過這些現象,我感受到法蘭西“自由、平等、博愛”的理念如何在精神衛生領域中體現。

如果說“精神醫學既是科學的,又是藝術的”,那么,依我之見,美國更多地代表了當代精神醫學的科學性,法國則更充分地體現出精神醫學的藝術性。

這種藝術性無不散發著人文主義思想的光芒,甚至更加突顯出護理工作的重要性。我的這次訪問將使我力求把法國精神衛生的精髓、喬治·馬聚雷勒醫院、里爾精神衛生公立醫院的管理經驗與服務理念帶回中國、帶到廣州,尤其是在廣州“‘十二五’區域衛生規劃精神衛生子規劃”中融入法國地段化的理念,進而有利于廣州的公共衛生事業,并讓這項事業在花城綻放出人性的“美麗之花”、集結出豐碩之果。

二、匯聚“雅典與羅馬”之美的文化

我對法國文學、藝術以及哲學的喜愛與仰慕由來已久。

在讀大學期間,自由的時間讓我知道了自由的思想,美麗的色彩讓我看到了美麗的心靈。我還拜讀了從蒙田到盧梭,從伏爾泰到拉康,還有薩特和波伏瓦以及雨果、大仲馬、莫奈與羅丹等名家的大作。這也是我對法國“心向往之”的主要理由。

歐洲文明起源地之一便是處于蔚藍色愛琴海岸的古希臘以及后來的古羅馬。從民主的理念到西醫的誕生,從法的精神到藝術的展示無不涵蓋,它們奠定了當代西方社會文明的基石。而法國則很好地傳承與發揚了這種古典文明。正如雨果所說:“法國同希臘和意大利是同樣優異的民族。論美,她是雅典型的,論偉大,她是羅馬型的?!保ㄓ旯?《悲慘世界》(下),鄭克魯譯.上海譯文出版社,2010年,第1140頁。)

尤其是18世紀以后,法國在閃光的思想、優美的文體、風雅的生活等方面都充當起歐洲的老師。德國大文豪歌德認為,法國人是世界上最有文化教養的人。在非常自負的德國哲學家尼采看來,上帝只把天使般的語言賞給了法國人。在俄羅斯文學巨匠列夫·托爾斯泰的筆下,俄國人以會講法語為榮,而世界各地的藝術家、文學家乃至革命者猶如過江之鯽大批涌向法國,涌向奢華的巴黎。不僅如此,當今巴黎仍然是引領世界時尚的圣地。在香舍麗榭大街,各種名牌云集,盡顯奢華與優雅。

短暫而又有愉快的時光,讓我徜徉在神秘、魔幻的巴黎街頭。有次我坐在塞納河左岸的一家咖啡館,喝了一杯濃郁的熱咖啡,頓時在我的腦海中涌現出法國精神醫學歷史與革命的片段,甚至讓我這個精神科醫生也“聞到”了后現代主義的氣息……

在伊凡·阿利米醫生的陪同下,我有幸參觀了奧賽博物館、羅丹博物館、蓬皮杜藝術中心和世界名人手跡博物館等眾多博物館,而克里斯蒂安·穆勒醫生則同我一起欣賞了杰出的巴洛克音樂代表人物之一亨德爾的歌劇《奧蘭多》,讓我領略了西方藝術的輝煌與絢麗,也使我懂得了歷史的傳承與保存。盡管我與阿利米、穆勒醫生的交流并不那么流暢,但我們在談論馬蒂斯、莫奈、羅丹、賈科梅蒂和凡·高等眾多藝術家時卻產生了難得的共鳴。我們都感到精神醫學與這些藝術有著不少相通之處。在這里,你不僅從大師們的繪畫或雕塑中看到色彩、光影、線條和塊狀,還可讀懂人類所存在的孤獨與激情。

與法國Y. Halimi和C. Muller醫生合影

當我再次拜訪盧浮宮時,眾多游客仍駐足在達·芬奇的《蒙娜麗莎》前與“神秘的微笑”合影留念。然而,我卻在德拉克洛瓦的《自由引導人民》前佇立良久……

在人類文化史上,中法兩國從思想到藝術,從美味佳肴到精美瓷器都曾達到過歷史的巔峰,且有一定的相似性。這次我在巴黎看到法國人不僅喜愛藍色、綠色和粉紅色,對“中國紅”也非常欣賞。在旺岱省中世紀古堡,你甚至會在其花園中不經意地讀到中國唐代詩人皮日休的佳作:

“落盡殘紅始吐芳,佳名喚作百花王。

競夸天下無雙艷,獨立人間第一香。”

這不禁讓人沉醉在異國他鄉。

三、無國界的友誼

這次造訪法國讓我充分體會出當地人精神飽滿、熱情好客和風趣幽默的特點,這些特點彰顯出法國人獨有的“work hard,but enjoy life”的生活方式。他們在緊張的工作之后便是享受燦爛的陽光、濃郁的咖啡、各式各樣的香檳和葡萄酒,“這就是人生!”同時,竟也讓我感到世界是如此之小。

尤其難忘的是,在護士長勒克萊爾的家里,我們共同度過了一個非常美好的夜晚。期間,我不僅享受到法國的美食,看到高大的、復制的兵馬俑,還欣賞到她丈夫在中國錄下并配有輕快樂曲的“蘭州拉面”,它讓我們同時捧腹大笑。他們還為我特意準備了寫有“歡迎李教授”的大蛋糕,讓人感到無比溫馨。

在返回拉羅什市的路上,夜晚繁星閃爍,是那么明亮,使我聯想到凡·高的不朽之作《星空》。阿利米醫生在車上為我和他的太太放起了花腔女中音切奇莉亞·芭托莉的音樂新專輯,尤其是她演唱的“Cervo in Bosco”,讓我感到清醇的美酒、美妙的音樂與燦爛的星空融為一體,我仿若天使在飛翔。

迄今為止我只碰到過兩次中國協和醫科大學神經科李舜偉教授,但都不是在中國,上次是在美國的圣地亞哥,這次是在巴黎見到,這種巧合真讓人感到世界太小、太小。

在巴黎,即使你不會講流利的法語,但只要會說“merci”(謝謝),“s’il vous pla?t”(請)和“pardon”(對不起),還會坐地鐵,就足矣。那你簡直就是個地道的“titi”(長期生活在巴黎的人)。這個世界的確太近太近,只要你有心,世界的彼岸就在你面前。

在大皇宮,為了能看到難得一見的《莫奈藝術展》,我竟與其他參拜者一樣在秋風瑟瑟中等待多時,阿利米醫生送給我的圍巾讓我感到暖意融融。

莫奈的色彩、光線讓人迷醉,即使再頂級的徠卡相機也難捕捉到這位印象派大師感受到的瞬間之美。莫奈不僅屬于法國,他還屬于世界。同樣,在法國,你還會強烈地感受到肖邦不僅屬于波蘭、瑪麗蓮·夢露不僅屬于美國,他們還同屬于這個世界。

法國人是非常喜愛讀書的民族之一,無論在地鐵中還是公園的長椅上,你都可以看到人們在愜意地閱讀。臨別之際,我送給法國友人一套中國古典小說《紅樓夢》,還有一本晉代書法家王羲之的行書《蘭亭序》。在中國,它們都是空前絕后的藝術豐碑,也是中國人的驕傲。

最為興奮的是,11月4日我在巴黎香舍麗榭大街見到了胡錦濤總書記訪問法國,他在薩科齊總統的陪同下驅車穿過大皇宮與小皇宮駛往凱旋門,這讓我感到無比親切。

愿中法兩國人民不斷促進科技、醫藥、商貿和文化交流,愿中法兩國人民的友誼長存。再見了,巴黎!

Au revoir, Paris!

[原載《僑時代》2013年創刊號]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乐清市| 信阳市| 涟源市| 新晃| 维西| 祥云县| 安康市| 松潘县| 山阳县| 定结县| 车险| 芮城县| 丰城市| 会东县| 会同县| 五寨县| 开封县| 察隅县| 资源县| 安乡县| 江山市| 江门市| 安宁市| 肃南| 东乡县| 怀宁县| 崇阳县| 蒙山县| 江门市| 临湘市| 宾川县| 临高县| 平舆县| 徐闻县| 无棣县| 长垣县| 饶河县| 景谷| 新竹市| 石河子市| 马公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