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序一 保原文情調,傳譯著精靈

郭英劍

當看到《〈飛鳥集〉漢譯七言詩》時,我想到了我國近代文學翻譯的先驅、著名文學翻譯家——林紓(林琴南)先生。

我們都知道,林紓先生并不懂外文,但他依靠懂外文的口譯者,更仰仗他作為古文家深厚的古典文學功底,將四十余種世界名著譯介到了中國。由于他不懂外文,因而,人們很難拿原文與譯文進行對照去評價其翻譯,但今天的學術界大都承認林先生翻譯的特色在于保原文情調,傳人物之神——這,是文學翻譯之魂。

在我看來,林紓先生事實上從一開始就為翻譯界開辟了一條不追求語言對等的形似而向往文學精神通達的翻譯之路。后來,翻譯家們都在追求形似與神似相統一的這條看似完美的道路上狂奔,逐漸丟棄了林先生所開辟的這條道路。應該說,林先生的翻譯經驗不能復制,后來懂外文的人越來越多,他所開創的翻譯道路被人遺忘乃至遺棄在所難免。但我們也不能忘記的是,如果我們以他所追求的保原文情調、傳人物之神的境界為最高目標,那么用何種形式去表達,則自然降為一個次要問題了——雖然這也不是一個不重要的問題。

《〈飛鳥集〉漢譯七言詩》并非語言對等的翻譯之作,在我看來,譯者選擇了屬于林先生所開創的不求語言對等但求文學精神通達的翻譯之路,并在這條路上繼續開拓。

我們知道,《飛鳥集》是印度著名詩人泰戈爾的一部英文詩集,全部為無題小詩,形式不拘,篇幅大都不過一兩行或兩三行。內容都是日常事物,如小草、落葉、飛鳥、星辰、河流等。作者以其敏銳的洞察力,在這些只言片語中蘊含了豐富的思想、深奧的哲理,同時展現出了一種明快雋永的風格。

《〈飛鳥集〉漢譯七言詩》采用中國古代漢語傳統詩歌的體裁形式來翻譯《飛鳥集》,實際上是挑戰或開拓了當代文學翻譯之路。其無視漢語與英語之間的對等與對比是顯而易見的,但其努力追求兩者之間相通的精神境界也是有目共睹的。而且譯者的態度非常坦誠,不僅將泰戈爾小詩的英文原文附在后面,還將我國著名文學家、翻譯家鄭振鐸先生的散文詩式譯文放在后面,有時也附有其他翻譯家的譯文,讓讀者既可以看到原文,看到過去名家的名譯,自然也可以對照自己的翻譯。這份坦誠與自信,令人敬佩。

我以為,這部譯作,實際上向翻譯界提出了一個新問題:能否不去追求詩歌語言對等的準確,而采用我國古典乃至經典的詩詞表達形式,力爭達到譯文與原文在文學精神上的通達之路?

我并無意將譯者與林紓先生相提并論(如是,譯者想必也會感到惶恐),我想說的是,采用中國非常傳統的詩詞形式去翻譯如此現代的自由體詩,或許也不失為一種翻譯方法的新嘗試。

對此新生事物,大家都可以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2022年3月7日下午于北京·中國人民大學


郭英劍,中國人民大學外國語學院院長、杰出學者、教授、博士生導師。南京大學英語系博士(1999年),賓夕法尼亞大學英語系博士后(2001年),哈佛大學英語系高級研究學者(2013年)。曾任鄭州大學外語學院常務副院長和中央民族大學外國語學院院長,創辦河南省高校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鄭州大學英美文學研究中心”并任主任、首席專家,被評為“河南省特聘教授”。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國家首批“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全國模范教師、教育部優秀青年教師,是國內多所大學的兼職教授。

郭英劍教授主要從事英美文學、文學翻譯、英語教學、比較文學研究與高等教育研究。在國內包括中文核心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80余篇,出版著(譯)作如《重申解構主義》《賽珍珠評論集》《全球化與文化》《大瀑布》《斯皮瓦克讀本》《神秘的河流》等近20部,在國內學術界具有較大影響。

郭英劍教授是國家社科基金和國家教育部通訊評審專家、國家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評估專家、國家留學基金委留學歸國人員科研啟動基金評委、《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評審專家。兼任全國英國文學學會常務理事、全國美國文學研究會理事、全國中美比較文化研究會理事、中國鎮江賽珍珠研究會名譽會長、中國閱讀學研究會副會長、《譯林》雜志理事會常務理事、《中國英語教學》雜志編委等。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大冶市| 独山县| 华容县| 延边| 伊宁市| 太白县| 沙洋县| 台前县| 泾川县| 南丹县| 靖江市| 拜泉县| 遵义县| 环江| 兴义市| 卢龙县| 含山县| 沾益县| 上杭县| 青海省| 乐都县| 柯坪县| 平陆县| 荆门市| 邛崃市| 岢岚县| 无锡市| 洛宁县| 南城县| 沈丘县| 武乡县| 临潭县| 龙南县| 延津县| 儋州市| 余庆县| 凤台县| 广西| 军事| 农安县| 庆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