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都監李會
- 靖康之后,率岳飛拾山河
- 禿筆畫方圓
- 2639字
- 2024-01-09 17:22:11
在縣衙大堂里,沈放見到了那個吏部來的主事李會。
李會三十余歲的模樣,溫文爾雅。
完成了授印儀式后,李會摒退了旁人。
“沈統制,這次下官來了井陘就不再回都城,李公在官家那里請了道口諭,命我留在軍中任都監。”
沈放頗為意外:“李公這是何意?要監視我沈放么?”
李會搖頭道:“將軍此言差矣,李公胸襟寬廣,這點肚量還沒有么?李公認為將軍缺一根筋,而我正好能在將軍犯犟時提醒將軍。”
“缺哪根筋?”
“馭官!”
沈放疑惑:“我對當官沒興趣。”
李會笑道:“將軍對官是沒興趣,可是出師要有名,統兵也要有名,沒名沒份誰會追隨你?”
“李主事這話是何意?”
“既然這里就你我二人,下官就不怕話傳了出去。在李公面圣之前,已有御史臺臣揭發將軍散布謠言,私吞軍糧,拘押倉官,私納流民,似有不軌之心。”
“將軍應該也曉得,任何一條罪狀若是坐實了,都是人頭落地的大罪。”
“李公在官家面前竭力保薦,官家最終示下‘少有瑕紕,引以為戒’八字,準了將軍的遷升。”
沈放心里翻瓶倒罐,這都什么時候了,趙桓還有心思防范邊將擅權,而大宋諫臣的做派也是讓人醉了。
沈放從李乃雄口中得知,李會本是個諫官,因坐言事被罷,暫時掛職吏部,難怪他的消息那么靈通。
而李若水竟然遣個諫官來軍中任都監,文武不分。大宋朝廷從上至下均奉行以文抑武,就算扁鵲再世也難以醫治了。
龔文忠在真定任都監,自己把他的外侄給扣押了,李會所說的罪狀,八九不離十是這個笑面虎羅織的。
“將軍鐵血丹心,一片赤城,這是李公對你的評價。所以李公希望下官能保護好將軍,助將軍彪榜史冊,成就一番大功業。”
沈放笑道:“李公謬贊了,我沈放不過是一介武夫,沒什么雄心,只是不想跟著我的將士們沒有活路罷了。”
“將軍體恤下士已是難能可貴了,可官場如戰場,尤其是這個敏感時期,朝中暗流涌動,一著不慎既丟官又丟命,還是謹慎些好吶。”
“沈放無心于官場內斗,嗯……朝廷對于山西戰事有什么動議?”
李會猶豫一會,說道:“朝廷意圖本不能輕易外泄,但如今你位列三衙統制,亦是鎮邊大將,聽聽也無妨。”
“當下禍亂朝堂的六賊多數已伏誅,蔡京、童貫之流沒死也命不久矣。”
“主和派耿南仲取代徐處仁任門下侍郎,唐恪提為中書侍郎,吳敏出任少宰兼中書侍郎。”
“像禮部尚書陳過庭,中書侍郎何為,太宰徐處仁等朝臣所議不再被官家采納……”
沈放沒閑心聽李會八卦朝廷人事變更,打斷道:“李主事,都堂宰執走馬燈般換人,是不是山西戰事不利?”
李會愣道:“將軍如何得知?”
沈放笑道:“官家三月初曾表示‘祖宗之地,尺寸不可與人’,僅數月功夫,卻重用主議和的太子詹事耿南仲,不就是因為戰場上打不過金軍,做兩手準備嘛。”
李會投來贊許的眼神,說道:“不錯,我離開都城時已聽聞,宣撫副使解潛先勝后負于南北關。余下諸軍受官家親自節制,恐難于及時調撥軍隊應對金軍。”
沈放道:“李主事也擔憂啊?我倒以為,不光解潛應付不了金軍,整個山西二十幾萬大軍也要吃敗仗。”
李會納悶:“將軍如何判斷?”
“金軍東西兩路軍馬各設左右副元帥府,隨軍一同南下,決策部署,攻城掠地都在軍營擬訂。而咱們大宋諸軍卻原地待命,等待數百里之外的汴京命令,李主事以為這仗還需要判斷么?”
李會:“這……”
“李主事,金軍在井陘估計有內應。既然如此,我干脆命井陘縣尹周世通即日起遷移縣衙至冶水以東,天長鎮周邊村寨之民不得逗留,好騰出空間讓我放手斗一斗金軍的鐵甲騎兵。”
“將軍,你如此行事,可曾與種公稟報過。”
沈放哼了一聲:“稟報?待種相公同意了再動手,金兵已橫掃天長鎮!”
說完,沈放起身拱手告辭離開大堂。
“將軍留步,還有一事未稟明將軍。”李會見沈放欲走,急忙阻攔。
“將軍當初向李公索要的火藥和鐵匠已有著落。”
沈放聽了為之一振,回身喜道:“李主事,這等重要之事你怎么不早說!”
“將軍行事火急火燎,都沒給機會我開口啊。”
沈放連忙陪不是,問道:“火藥和鐵匠如今在哪兒?”
“火藥已從軍器監隨我一同運來,現安置在土門種師閔軍中,鐵匠要從磁州都作院借調,恐需要些時日。”
“哈哈哈!有火藥已事半功倍,李主事共取了多少火藥?”
“一千斤。”
“為何不多取些?”
“這一千斤火藥還是從大名府調來。大名府產硝石,路途遙遠,沿途多流寇,一千斤已是不易。”
“你剛才說,硝石產在大名,河北山西地界,可還有其他州縣產硝石?”
“山西汾州。”
沈放若有所思,又問:“我大宋兵器作院都在哪些州縣?”
“大宋兵器都作院在河北山西有六處。河北西路之磁州、相州各置一,陜西鄜延、環慶、涇原、秦鳳四路置四都作院。其他州縣也有作院,但所制兵器量少質劣。”
“李主事,相州和磁州可是汪伯彥與宗澤在鎮守?”
“正是此二人,將軍怎么想起相州和磁州來了?”
沈放沒有回答,卻拱手道:“我當今要務是驅逐金兵,日后再與主事商量此事。沈放懇請主事即刻折返土門關,速速將那一千斤火藥帶回來。”
“下官已是將軍帳下都監,將軍之命哪有不從之理。”
沈放幡然醒悟,哈哈笑道:“沈放對官場那些勾當確實不熟悉,今后要仰仗李都監了,待我打敗金兵再置酒答謝。”
從縣衙大堂出來,沈放即刻召來許茂功,叮囑他馬上將廂兵老卒中那個鐵匠崔回找來。
這個李會雖然滿身官僚氣息,但他怎么說也是個京官,對大宋官僚體系熟稔于心,留在身邊總能派上用場。
自李會說一千斤火藥已搞到手后,沈放又有了新的打算。
既然明火執仗斗不過金人鐵騎,那就搞些土炸彈轟他娘的。
次日,李乃雄率五千禁軍前出天長鎮十里,扎營列陣,遏守孔道。
宋軍駐扎下來后,李乃雄一邊命士兵陣前支鼓插旗,不間斷的敲擊,一邊派出士兵在營前深挖壕溝,布設鹿砦拒馬。
同時,宋軍調集十余艘渡船并艄工,在棉蔓河上布下水營,封鎖水道。
斛虎沙聽報后,帶著蒲古里登上乏驢嶺主峰,向東望去。
只見乏驢嶺以東宋軍旌旗蔽日,金鼓齊鳴。
斛虎沙凝視片刻,說道:“蒲古里,你去把耿守忠喚來。”
待耿守忠哼哧哼哧跑上主峰,斛虎沙手指宋軍營壘。
“耿首領,宋兵估計有五六千之眾。你看他排兵陣式,左右兩側各數百騎兵押陣角,前鋒為長槍兵,殿后弓弩手。可有對策破他的陣?”
耿守忠本是流氓地痞出身,譚稹當初選他為義勝軍首領也是看他恃勇好斗能聚眾,可義勝軍就沒進行過像樣的訓練,這么個草包將軍能有什么計謀。
耿守忠猶豫道:“大王,據屬下親信探知,宋軍這些只是前鋒,另有一萬五千大軍正趕來。”
斛虎沙回頭輕蔑地看了耿守忠一眼,哼道:“兩萬宋軍又怎樣?我大金太祖皇帝三千勇士立國,還不是把幾十萬遼軍打沒了!”
耿守忠唯唯點頭,心里卻將斛虎沙祖宗十八代挨個問候一遍。
哼!自己什么貨色不掂量,一千精騎被宋朝廂兵打得全軍覆沒,還有臉逞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