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前言 塑造心智模式的科學方法

如何讓世界變得更加美好?這個問題在我十幾歲的時候一直困擾著我。也許是因為那段時期我的祖國烏克蘭,這個我生長的地方正在經歷一場巨大的政治和社會動蕩。我還記得自己在童年時期和朋友們第一次去中央廣場的情景,我們翹了一整天課跑去看幾百萬成年人參加的各種各樣的全國性抗議活動。

如何讓世界變得更加美好?我會思考這個問題也許是因為我熱愛歷史。我曾和父親在廚房里徹夜探討歷史的分期、文明的興衰、改變人類生活方式的重大改革或者統治者的功過。

也許是因為我對他人不公的遭遇和痛苦的經歷異常敏感,覺得他們應該被世界溫柔以待;也許是因為我當時正處在青春期,雄性激素激發了我對當前局勢的反抗心理。到底是什么原因我并不知道。

更重要的是,當時我也不知道自己能對此有何作為,甚至不知道應該從哪里入手。是出國做一名志愿教師,還是通過努力學習成為一名銳意改革的政治家,抑或是拼命掙錢然后成為一名慈善家?我不確定自己到底應該選擇哪條路。

不久以后我上了大學,上學期間我閱讀了一些哲學入門書。也許在某種程度上我希望那些歷史上最偉大的思想家能夠給我提供一些答案,或者至少給我指明追尋的方向。終于,我達成所愿了。

眾多思想家似乎都不約而同地提到一個觀點。其中圣雄甘地是這樣表述的:“想要改變世界,先要改變自己!”類似的表述還包括:

·“我們所創造的世界來源于我們思考的過程,若不改變思想,難以改變世界?!薄柌亍垡蛩固?/p>

·“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老子

·“能與自己和諧相處的人,也是這世界中和諧的一分子。”——馬可·奧勒留

·“平和由內取,勿要向外求。”——釋迦牟尼

“先要改變自己!”我不確定自己當時是否真的理解其中的奧義,但不知為何,這個觀點還是引起了我強烈的共鳴。它深深銘刻在我的腦海里,并隨著時間的推移變得越來越強烈,越來越清晰,引起了我越來越多的注意。

熱愛歷史的我曾設想過下面這些問題:如果古今偉大的統治者們能夠“先改變自己”,會怎么樣?如果他們能夠發現并戰勝自己的偏見,會怎么樣?如果他們不遷怒于人,不惡語傷人,會怎么樣?如果他們能與自己和諧相處,會怎么樣?如果他們都能做到,世界上會少一些戰爭和暴力嗎?

然后我問了自己同樣的問題:“如果我能夠先改變自己,會怎么樣?”老實說,我想過的很多事情都是關于改變世界,但幾乎從未想過要如何成為更好的自己。但如果我真的能夠從改變自己做起,會怎么樣?如果我學會了如何進行自我掌控,會怎么樣?如果我獲得了內心的和諧,會怎么樣?

當然,我還是無法阻止地球上的任何戰爭或暴行。但如果我能與自己和諧相處,我就可能在自己周圍創造和維持各種和諧的關系吧!比如家庭關系、朋友關系、同事關系、鄰里關系等等。我想這會是一個好的開始。

尋找合適的工具

目標已經確定,我現在已經很清楚自己要去向何處,這讓我既興奮又輕松,現在我需要制訂一個計劃來引導我抵達自己的目的地。但令人沮喪的是,很多人都在說我們要實現自我掌控,但似乎還沒有人能給出一個簡潔實用的方案來指導我們的行動。我又想起了之前讀到的馬可·奧勒留的那句名言:“能與自己和諧相處的人,也是這世界中和諧的一分子。”這句話不斷在我腦海中縈繞,但此時我想反問一句:“好吧,馬可,我明白,我也完全贊同,但到底要怎么做呢?”

對此我的想法是:編訂出一本所謂的心智使用手冊,讓它來指導和解放我們的生活。因為從我們出生的那一刻起,心智就決定了我們的想法、感受和我們所做的一切,但實際上我們大多數人并不清楚它是如何運作的,也不知道怎么去管理它。

這就像開車一樣,如果沒有使用手冊,我們就不知道儀表盤、指示燈都代表什么意思;如果沒有人向你解釋,你就不知道如何操控車輛或安全駕駛;如果沒有人告訴你發動機需要機油才能工作,你可能要等到車在半路拋錨的時候才會考慮更換機油。

那么,到底要從哪里開始呢?我的答案是從學習心理學、心理治療和哲學開始。畢竟這些學科主要研究的正是我們心智的組織方式,以及實現自我掌控的方法。但學習這些并不是我的全部,那段時期我還在以極大的熱情練習合氣道。

雖然武術和心理治療看起來毫不相關,但它們似乎有一個共同點。我漸漸注意到在這兩種技能的訓練過程中,我常常展現出趨同的態度或者會采用相同的方法。事實證明,無論是心理治療還是武術,我都很難將自己局限于任何一種流派。別誤會,這并不是因為我不夠專注或投入,事實上,我一直在努力地學習心理治療和武術,也掌握了導師或教練教給我的一切,從未半途而廢。但我覺得這還不夠,這就是問題所在。所以我會在周末的閑暇時間去學習一些其他的東西,有時我覺得我“背叛”了我的導師和教練。

讓我們回到合氣道。你知不知道合氣道有很多不同的流派?合氣道的流派實際上已經超過了15種。[1]我個人當時學習的是所謂的養神會合氣道,以硬核或實用著稱,就連東京市的警察也會練習它。另外我們的教練也非常出色,他是全國最高級別的大師,教授的課程也很棒,但我無法理解的是為什么我們要對其他流派中一些有趣的招式視而不見。

拿我曾癡迷的那些關節技[2]來舉個例子。在我們的武館中,教練會教我們如果被人抓住了手腕,你可以用A、B、C三種方式來保護自己。毫無疑問,這些招式都是有效的,但后來我通過調查了解到,其他合氣道流派所教授的內容,實際上還有D、E、F這些選項。之后我再次進行調查,想看看韓式合氣道、巴西柔術、柔道等其他武術流派會怎么應對這種情況,結果也發現了很多其他適用的招式。當我在做這些調查的時候,感覺自己收集到的選項幾乎能占滿整個字母表。

你可能會問我為什么要那樣做,這是因為我覺得如果有多個選項、有多種招式可供選擇,我就能更充分地準備,更從容地面對一場格斗。如果某些招式因為某種原因無法奏效,我就可以快速切換到其他招式。比如如果有人抓住你的手,你可以試著將他(或她)的手臂朝某一個方向扭轉,如果對手反抗,你可以再朝相反的方向扭轉,如果仍不管用,你可以抓住并彎折他(或她)的小拇指,依此類推。

我在心理治療的訓練過程中也經歷過同樣的事情,我很難對其他的心理治療方法視而不見。例如,我一直是認知行為療法(cognitivebehavioral therapy,CBT)的擁躉。它很多方面都很吸引我:療程短,精確度高,并有大量的實證研究支持,幾乎完美無缺。但我還是很好奇其他心理治療流派都在講些什么東西,所以我還是對它們進行了研究調查,事實證明,它們確實能夠給我提供很多東西。

拿正念干預來舉個例子。通過認知行為療法,你將學會如何辨識和質疑自己的消極想法,分析它們背后的邏輯,發現自己結論中的謬誤,考慮其他的觀點,等等。相比之下,通過正念干預,你將學會以非評判的方式關注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不對自己的想法或感受做出評判)。這兩種方法本質上是截然不同的,盡管如此,研究已經證實了這兩種方法對心理治療和自我護理都非常有效。因此我不斷問自己,為什么我們要忽略其中的某一種方法呢?

我對心理動力學療法也很感興趣。認知行為療法和正念療法基本上都是基于“當下”的療法,這意味著它們雖然能夠幫助你解決當下的問題,但并不真正關心你如何或為何會出現這個問題。例如,當你自卑的時候,認知行為療法和正念療法會幫助你應對消極思維,但一般情況下它們并不會引導你理解造成你自卑的原因到底是什么。這有時無傷大雅,但有時你可能確實想要再向前走一步,找出問題的根源。比如一個女性可能想了解她為什么會覺得自己缺乏吸引力,還有人可能想弄明白為什么他會拒絕表現出愛和依戀感,這些就是心理動力學療法的用武之地。心理動力學療法非常關注我們的過去,特別關注我們過去的經歷(比如與父母、伴侶或其他重要人物的關系)是如何塑造出今天的我們的。

心理動力學療法讓我不滿意的一點是它真的需要花費好幾年的時間來開展,有時看起來像是在刻意挖掘某個人的歷史,但我不否認這個療法的基本原則還是很有道理的。如果你能夠了解問題的根源,那就更容易防止它在未來再次出現。比如一個認為自己沒有吸引力的女性可能會意識到,她之所以會有這種想法,是因為她的母親過去常常拿她和其他女孩做比較。一旦認識到這一點,她就可能放下這種自我破壞的信念,并用更寬容的方式對待他人,例如用無條件的愛來對待自己的孩子。

總之,我很難將自己局限于任何一種方法,我忍不住一次又一次地越過它們的界限。我覺得自己總能通過這種方式找到一些有意思、有價值或獨特的東西,所以我一直在尋找。

更重要的是,我突然意識到我可以把在不同地方發現的許多很棒的東西結合在一起。仔細看看,來自不同流派的很多方法其實是互補的,可以進行完美的配合。比如認知行為療法可以和正念干預結合在一起使用,必要的話還可以再加入一些心理動力學的治療方法。如果某種治療方法對你或者你的治療對象很有效,毫無疑問你可以只使用這一種方法,但如果它的效果并不理想,你可以使用其他的方法。

事實上,我并不是第一個考慮這種可能性的人。某天我驚訝地發現,在武術界已經有了所謂的綜合格斗(MMA),當我第一次聽說它時,它仍然是一項相當邊緣的運動。此外,事實證明,在心理治療領域也有一種所謂的整合療法(integrative therapy),當我第一次接觸它時,它在心理治療師的圈子中同樣也不是很出名。

坦率地說,發現志同道合的人是一種極大的寬慰。我終于可以不用覺得學習其他流派的內容是一種“背叛”行為了,盡情尋找其他的方法也是“合法”的了。你可以向任何人請教,以此來拓寬你的視野,豐富你的技能,甚至創造出一些全新的東西(例如新的心理治療理論或方法、新的格斗流派等)。

下面我將詳細介紹一下整合療法和綜合格斗,讓大家簡單了解一下它們形成的過程以及流行的原因。也許我講得不夠客觀,因為這些年來這兩個領域在我腦海中一直交織在一起,但我始終覺得整合療法和綜合格斗有許多有趣的相似之處。

不過在進行下一步之前,我想澄清一點:我提綜合格斗只是因為它是一個很好的隱喻,可以幫助你們理解這本書的核心主題。這本書不會教你如何成為一名強悍有力的格斗家,恰恰相反,這是一本關于尊重他人、提倡合作和開放思想的書,它將告訴你如何通過向不同背景的人學習,培養出非凡的自我掌控力。

不要被限制在單一領域

當談到格斗運動時,總會提起那個由來已久的問題:“最厲害的武術是什么?”每一位格斗家都曾多次被朋友、同行或渴望了解情況的新人問過這個問題。到底誰會贏得格斗比賽,是拳擊手還是空手道黑帶選手?是摔跤選手還是踢拳選手(kickboxer)?是李小龍還是穆罕默德·阿里?

1993年,柔術選手羅瑞恩·格雷西與商人阿特·戴維、約翰·米利烏斯想徹底解決這場曠日持久的爭論,決定設立一項錦標賽,吸引那些來自不同格斗流派的頂級運動員參加,這項比賽被稱為終極格斗冠軍賽(Ultimate Fighting Championship,UFC),它的目的是回答體育迷們那個經典的問題:世界上最厲害的武術到底是什么?

組織方邀請參賽選手進行直面對決,通過這種全接觸、無限制的比賽形式來決出最終的王者。各路格斗高手應邀參加了這項比賽。

第一屆終極格斗冠軍賽于1993年11月12日在科羅拉多州丹佛市舉行,冠軍獎金為5萬美元。這場比賽有8名來自不同武術背景的選手參加,包括賽法斗(法式拳擊)選手、相撲選手、踢拳選手、美國肯波空手道選手、巴西柔術選手、拳擊選手、實戰摔跤選手和跆拳道選手。選手們進行一對一較量——一名拳擊手對戰一名相撲手,一名踢拳選手對戰一名空手道選手。這項為期一天的比賽采用單循環淘汰制,每場勝者晉級下一輪,總冠軍是當晚贏得所有場次比賽的選手。

本屆比賽的總冠軍頭銜由巴西柔術黑帶選手霍伊斯·格雷西摘得,他是終極格斗冠軍賽聯合創始人羅瑞恩·格雷西的弟弟。這兩兄弟是著名的格雷西格斗家族的成員,該家族以創立巴西柔術[3]而聞名世界。

這里我先來給非武術迷們簡單介紹一下巴西柔術。這是一種基于擒拿和地面格斗的格斗類型,要義是用摔法將對手摔倒在地以取得優勢身位,并使用各種降伏技(如關節技和鎖喉)來制服對手。

一開始并沒有人看好霍伊斯·格雷西,因為他看上去是一個身披柔術衣[4]的瘦骨嶙峋的家伙,并且他的巴西柔術當時還不為人知。大多數粉絲和專家都預測拳擊手或空手道選手這類擊打型選手將會主宰比賽,結果他們大錯特錯。令所有人震驚的是,降伏技被證明是在當晚激戰中最有效的技術,霍伊斯有條不紊地擊倒了三名對手,迫使他們全部在不到5分鐘的時間內投降。

這里需要注意的是,在早期的終極格斗冠軍賽中還沒有出現我們今天熟知的綜合格斗。同樣,終極格斗冠軍賽一開始也只是一場比賽,最初目的是通過不同類型選手的較量來檢測他們的實力??傮w而言,大多數早期格斗選手都是單維的,他們只是某一特定武術類型的專家,往往只掌握那個類型的格斗技術,如拳擊、柔道等。

在那之后,終極格斗冠軍賽的創始人舉辦了多場類似的比賽,然而后來發生的事情卻出乎所有人預料:格斗選手們開始借鑒其他武術類型中的有效技術,而不再固守自己單一的風格。一些格斗選手意識到他們的格斗風格過于單一,沒法適用于所有的格斗場合,因此他們必須去訓練其他類型的格斗技術以保護自己免受對手的攻擊。在這種背景下,一種獨立的格斗類型逐步發展起來,它就是今天著名的綜合格斗。

讓我們再回到霍伊斯·格雷西和那個終極格斗冠軍賽初創的年代?;粢了鼓軌蚍Q霸格斗場是因為他是地面格斗的高手,而大多數對手當時都不知道如何對付這類選手。不可否認他們都是偉大的格斗家,都在自己的領域取得過輝煌,但無一例外都被霍伊斯摔倒在地,被迫投降。在霍伊斯主宰了前五屆終極格斗冠軍賽之后,他的對手們明確意識到需要改變自己的格斗方式。[5]許多“站立格斗”選手決定適應和學習巴西柔術的技術,這樣他們就不會被霍伊斯這類選手輕松擊敗。

很多格斗選手選擇進行交叉訓練,他們不滿足于柔術,開始從其他不同的格斗類型中吸取最好的招式以提高自己的實力。純粹的擊打型選手開始練習摔跤,這樣他們就可以保持站立,避免被對手摔倒;純粹的摔跤選手開始學習擊打技術,這樣既能降伏對手,也可以讓對手遭受擊打傷害。比如你知道地板拳[6]這一技法是如何被創造出來的嗎?它最早是由摔跤選手所采用的,他們將摔法和擊打技術結合起來,創造出了所謂的地板拳。

此后,弗蘭克·沙姆洛克又將交叉訓練提升到一個全新高度。早期弗蘭克的大部分訓練都基于降伏式摔跤,這意味著他擁有出色的地面格斗技術,但后來他決定學習踢拳,用以提高自己的擊打技術。當弗蘭克于1997年首次亮相終極格斗冠軍賽時,他已經精通擒拿技、擊打技和各種摔法,此外,他還擁有極佳的身體狀態,因為他在之前的訓練中加入了大量有氧運動,以保障他在必要的時候能夠通宵作戰。

事實證明,這種訓練的效果非常不錯。1997年,弗蘭克成為第一位獲得終極格斗冠軍賽中量級冠軍[7]的選手,之后他又四次衛冕,最后以不敗冠軍的身份退役。

弗蘭克能夠取勝的原因在于他善于適應新情況,并且不斷豐富自己的格斗技能。一方面,由于技術多樣,弗蘭克比其他傳統選手更加讓人琢磨不透,因此他經常打得對手猝不及防,沒有人知道他接下來會如何出招;另一方面,由于弗蘭克精通各種類型的格斗技術,他就更善于利用對手的弱點,比如他會把擊打型選手摔倒在地,也會迫使摔跤選手和自己進行站立格斗,而選手們對此卻幾乎無計可施。

從那時起,世界各地的運動員都認識到交叉訓練是在終極格斗冠軍賽中取勝的不二法門。僅僅在一門武術中擁有黑帶顯然是不夠的,從現在開始必須成為一名全面的、多維的選手,必須精通不同的格斗技戰術,否則只能被淘汰出局。

綜合格斗家就此誕生了。終極格斗冠軍賽于是略微改變了最初的理念,成了一個舉辦和推廣綜合格斗比賽的組織。

自此綜合格斗變成了一項獨立運動。在它成為主流的格斗運動之前,格斗選手們先分別練習不同類型的武術,然后憑直覺將這些技術結合起來;如今,年輕的選手們可以走進綜合格斗的訓練場,從經驗豐富的教練那里一點一滴地開始專門的學習。

要學習的東西很多,包括綜合格斗獨有的技術、特定的訓練過程和格斗場景,例如拳擊選手和踢拳選手常被教導要抬起雙手,因為高位防御姿勢有利于阻擋住攻向頭部的拳腳;相比之下,大多數綜合格斗選手會將雙手放得很低,因為這樣可以更好地防止被對手摔倒。

如果我們回到終極格斗冠軍賽初創的年代,然后看看這些年它的發展歷程,不難發現這項運動經歷了飛速發展。從本質上講,這一切都始于想要聚集不同類型的武術選手并展示他們格斗技術的初衷。當時很少有人能精通所有類型的格斗技術,大多數選手的技術都是單一的,但隨著賽事的發展,現在每一位選手都擁有綜合性的格斗技術了。

如今,人們經常將綜合格斗描述為世界上發展最快的運動。如果照這個勢頭發展下去,它可能很快會超越拳擊,成為世界上最受關注的格斗運動。在不到三十年的時間里,終極格斗冠軍賽從一個不起眼的電視賽事發展成為一個在全球擁有龐大粉絲群的現象級比賽,而這就是最好的證明。2016年,終極格斗冠軍賽專營權以高達40億美元的價格出售,報道稱這是職業體育歷史上最大的一筆交易。

最后讓我們再回到本節開頭提出的問題:最厲害的武術是什么?我想終極格斗冠軍賽告訴了我們一個殘酷的事實,即沒有任何一種單一類型的格斗能夠傲視群雄。例如,無論你多么精通拳擊,但如果你不了解如何保護自己的下三路,而你恰好又與摔跤選手進行比賽,你將會被對手重重摔倒在地,最終被迫投降。同理,摔跤選手的巴西柔術練得再好,如果不知道如何進行站立格斗,而你面對的恰好又是懂得應付摔法且有不錯擊打能力的對手,你也會被擊倒。

總結一下,我的意思是,你可以選擇專攻某一個類型的格斗,在格斗場肯定也能用得上,但如果你將自己限制在這個類型,那你不太可能走得很遠。

當然你還有另外一個選擇,那就是不再認為自己所練習的武術是最厲害的,并做好準備向不同背景的大師們請教學習。如果這樣做,你日后的發展將不可限量。

整合療法:尊重每個人的需求

心理治療只有短短百年的歷史,但據估計已經有超過400種心理療法。我們可以通過以下要素對它們進行定義和分類,即心理療法的理論模型(心理動力學療法、認知療法、人本主義療法等)、操作形式(個人、家庭、團體)、治療時長和頻率(短期、長期)、治療方法(直接或間接,是否有指導和家庭作業)、使用的技術(行為實驗、提問等)、解決的問題(治療人格障礙、處理減肥問題)等。

然而主流的療法并不多,下面我列出了一些常見的心理治療類型、流派或方向。同時,許多個體治療也可以參照下面的內容開展。

在20世紀的大部分時間里,心理治療領域被幾個單一的流派所主導,治療師接受某一傳統治療(如精神分析或行為主義)的訓練,然后在其理論框架內開展治療實踐。

在這段時期里,各個流派也在進行著激烈的較量。和那些好奇的格斗家一樣,針對他們自己的領域,心理治療師們也提出了類似的問題:最好的療法是什么?什么樣的方法會更有效?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和B.F.斯金納誰更厲害?

每個人都聲稱自己找到了最好的治療方法,心理治療師們嚴格地遵循著自己流派的治療傳統,同時強烈地質疑著其他流派的同行們。這一切都基于“我的流派比你的好”“我的老師比你的更淵博”“我知道的東西比你多”這樣的理念。

有趣的是,當精神分析仍是心理治療唯一選擇的時代,弗洛伊德竟然與自己的學生發生了觀念上的沖突。等到行為主義出現以后,行為主義心理學家開始與精神分析學家角力。不久,行為主義心理學家、人本主義心理學家和認知心理學家又展開了激烈的三家爭論,而他們三家的觀點又都與精神分析學家相左。

如果你多看幾篇20世紀六七十年代的學術論文,你會發現很多文章都遵循著一個非常明顯的套路:用第一段來討論某些心理治療流派是如何理解和解決某個問題的,剩下的篇幅都用來抨擊這個流派,指出它是如何如何荒唐,以及換用其他流派的治療方法有什么優勢。

我認為,如果那些治療師能夠在“八角籠”(綜合格斗的擂臺)中用一場真正的格斗來解決他們之間的爭端,也許很多人會這樣做。如果這樣的情景變成現實,我們可能會在決賽中看到弗洛伊德對戰榮格,羅杰斯對戰斯金納,或者貝克對戰艾利斯。[8]

這聽起來可能有些暴力,但從另一個角度看,至少這樣很快就能一決勝負,對吧?

所幸這樣的格斗并沒有真正發生,也沒人為此受傷流血。大約在20世紀80年代初,情況開始發生變化,慢慢進入所謂的整合時期。那時越來越多的心理治療師開始對其他療法的實際效果表現出極大的興趣(尤其是當越來越多的實證性研究論文開始出現時)。此外,一些心理治療師也越來越愿意從其他療法中汲取思想或技術,用以服務自己的治療實踐。心理治療中所謂的“整合運動”就此興起。

這一切都始于一場同行之間的非正式會談。20世紀80年代初,馬爾文·古德弗雷德(認知行為主義心理學家)和保羅·瓦赫特爾(精神分析學家)開始偶爾會面,討論當時現有療法之間的異同,并探討是否可能將其中一些療法整合起來。在馬爾文搬到紐約之后,他倆開始經常共進午餐,兩人時常興致盎然地在餐廳里開展討論,能從餐桌旁討論到餐廳外的人行道上。這兩位來自對立陣營的心理治療師經常發現午餐已經吃完,但要談的事情還沒有談完,于是他們又開始約在一起吃晚飯,但這還是不夠,馬爾文和保羅經常談到餐廳打烊,談到最后被人趕出來。一兩年之后,他倆決定采取一些更正式、更專業的方法來讓他們的想法落地。

他倆通過自己的專業網絡,整理出一份可能對整合療法感興趣的同行的名單。事實證明,他們確實找到了不少志同道合的人,名單上的人員很快增加到了162個。名單上的所有人都同意建立一個正式組織來促進成員之間的聯系,于是在1983年,心理治療整合探索協會成立了。

該協會的主要目標是為不同背景的心理治療研究人員和從業人員創造出一個進行公開對話和學術交流的平臺。當時,不同療法流派之間競爭依然激烈,許多心理協會對整合的想法持有相當消極的態度。在近期接受采訪時,馬爾文回憶稱,20世紀80年代初擔任行為治療促進協會主席的特里·威爾遜在一場演講中花了很大篇幅談論馬爾文的研究,并聲稱“馬爾文的想法糟糕透頂”。馬爾文當時也在現場,他和同事們尷尬地坐在下面,十分后悔自己出席了這樣一個令人難堪的場合。

除此之外,心理治療整合探索協會的任務當然是進一步探索心理治療中的整合問題。協會中一些成員明確表示自己曾經(并且現在仍然)遵循某一心理治療流派的傳統,但也承認其他療法確有可取之處;另一些成員則在興致勃勃地發掘不同療法之間的共性因素[9],尋找將現有各種療法整合在一起的途徑;還有一些專家提出了一項更加宏偉的計劃——創立一種全新的、更為全面的療法。

需要注意的是,當時整合療法還未誕生,很少有人真正了解整合的意義,但似乎每個人的方向都很明確:結合并優化現有心理療法。

整合運動能夠迅速在研究人員和心理治療從業者中流行的原因有很多。我將討論其中兩個重要因素。

第一,人們一致認為沒有任何一個心理治療流派能夠全面解決所有問題、滿足各類患者的需求,或者應對各種不同的情況。許多治療師逐漸意識到自己最初遵循的流派所提供的治療方法具有局限性,不足以應對某些治療場景,因此,許多專業人士決定越過流派的理論界限,看看能從其他流派的大師那里學到些什么。為了提高自己治療技術的效果和適用性,他們選擇了整合。

第二,一些社會經濟因素也推動了整合的趨勢。在許多西方國家,例如美國,至少有一部分心理治療費用會由保險公司承保。因此保險公司自然愿意尋求那些經濟高效的心理治療方案,沒有一家保險公司愿意為療程過長或缺乏實證研究支持的療法買單。簡而言之,商業的需求在某種程度上反映到了市場,即從現在開始,短期的、問題導向的實證性療法更受青睞,而類似于心理動力學[10]和人本主義這樣的治療方法則遭受了嚴重挑戰。治療師們基本只有以下兩個選項:要么固守自己的流派,接受幾乎無人問津的事實,最終落后于自己的同行;要么去學習其他的治療方法來提高自己的技術和服務,縮短治療時長,通過這種方式爭取行業中的一席之地。很明顯,更多人選擇了后者。

正如你所料,整合療法很快就成為一個獨立的心理治療流派。一些研究人員發展了相關概念,并闡釋了“整合”的內涵;其他人則提出了整合療法的實施方案。越來越多的治療師表現出對整合療法的極大興趣,渴望接受相關的培訓。當時許多大學在認知行為療法或心理動力學療法這些傳統心理咨詢課程的基礎上也增設了整合療法的研究生課程。

在不到二十年的時間里,整合療法成了世界上最普及的心理治療和心理咨詢類型之一。據調查統計,不同國家中認為自己是整合治療師的人員占心理治療師的比例最低保持在20%左右,最高則突破了50%。1999年,霍蘭德斯和麥克勞德對來自英國各個專業協會的300多名心理咨詢師和治療師進行了一項調查。結果顯示,多達87%的受訪者表示他們會采用多種治療方法,近一半(49%)的受訪者將自己明確定義為整合治療師,表示會有意使用多種心理干預策略,另有38%的受訪者表示自己是“隱性的”整合治療師,即他們仍固守單一的心理治療流派,但也承認自己的治療實踐能從其他流派中獲益。

那么到底什么是整合療法呢?顧名思義,它是一種整合或結合了不同療法要素的治療形式。治療技術、治療方法和治療概念都可以被整合起來。整合治療師基本上可以自由地選擇心理治療領域最有效的治療技術來滿足治療對象的需求或者解決他們的問題。在適當的情況下,認知技術、正念練習、冥想練習、心理動力學技術和其他任何科學的工具都可以成為治療師的選項。

簡單地說,整合療法就好比心理治療領域的綜合格斗。就像綜合格斗家使用多種格斗技術一樣,在必要的時候,整合治療師也會在他們的實踐中使用多種治療技術。

整合療法的中心原則是:沒有任何一種單一的治療技術是萬能藥。雖然研究證實了許多治療技術的有效性,然而在實踐中,單一的治療技術并不能滿足每個患者的需求。某個療法也許對你非常有效,但它不一定對其他人同樣奏效。對此的一種解釋是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人們的基因構造、問題和背景都各不相同,因此一些治療技術可能對某些人有效,但對其他人并不那么管用。

整合療法的第二個重要原則是:相對于單一的治療技術,多種技術的結合可以發揮最佳效果。大多數整合主義者認為依賴于一種治療技術太過局限,你可以從某個流派中學到一些不錯的技術,但你永遠不知道在你下一次治療實踐中它們是否依然夠用。當然你也有另外一個選擇,那就是成為一名技術全面的專家,如果你擁有多樣化的技術,就能夠設計出一種廣泛適用于各種人群和治療場景的療法。

這一理念使整合療法成為最靈活、適應性和包容性最強的治療方法(與傳統的、單一的治療形式相比)。如果在治療過程中出現了計劃以外的情況,整合治療師可以快速切換到其他的治療技術,嘗試其他的治療方法,充分發揮整合療法所獨有的靈活性和適應性。此外,整合治療師也可以滿足你多種多樣的治療需求,充分發揮整合療法的包容性。例如,他們可能在幫你解決人際關系問題的同時也在處理你面對的慢性壓力問題。想知道如何克服恐懼癥?沒問題,他們能幫你做到。還想討論一些有關精神或存在的問題,比如生命的意義?不用擔心,他們也有辦法滿足你的需要。

從本質上講,整合治療師所做的就是根據每個人特定的需求或關注點為他(或她)量身定制出一套治療方案,而不是將某種特定的治療方案強加在每個人身上。下面我來簡要說說它的實施程序:首先,治療師會仔細評估你的個人特征,如年齡、性格、文化背景、需求和問題,以確定最適合你的治療技術組合;然后,治療師會綜合以上信息,設計出針對你個人需求和問題的定制化治療方案。值得注意的是,因為治療方案是專門針對每個治療對象的情況而設計的,所以各不相同。

金字塔模型的理論體系

就像沒有完全相同的綜合格斗家一樣,也不存在完全一樣的整合治療師,盡管我在前文中表示整合治療師在總體思路和指導原則方面具有共性,但在訓練計劃、對治療技術的選擇等方面仍然保持差異。事實上,一切運動或學術領域都存在意見分歧。

就我而言,我將自己定義為一名研究型整合治療師,這意味著我不僅對應用多種心理治療技術感興趣,而且喜歡發展新的理論體系,這個理論體系主要為整合性心理治療或自我護理提供一些原則和更為明確的指導。如果一個理論體系足夠清晰和連貫,你就知道該做什么、如何做、何時做以及為什么要這樣做,而不至于在不同的治療方法中迷失自我。

此外,我發現這個理論體系也可以幫助我們理解一些理論性問題,比如我們的大腦如何運作,什么塑造了我們的性格,什么保障了我們的心理健康,什么導致了我們的心理問題,甚至還包括一些哲學問題(例如人類是否擁有自由意志[11]),我堅信自我了解或自我認知本身就具有治療功效。記得當我還是一名本科生時,每當學到一些關于大腦運作方式的知識,我總會有所頓悟,從那以后,我在面對壓力時就更容易保持冷靜并積極面對。

我并不打算把兩個或更多的理論單純地拼貼在一起,我更樂意保留一些主要心理治療流派中最有價值的見解、概念或者方法,同時不斷創造出一些新的東西。

在本書中我就將提出這樣一個整合性理論體系,我稱之為金字塔模型。整合療法豐富多彩,所謂的金字塔模型也只是它眾多樣貌之一。

金字塔模型由相互關聯的六個部分組成,分別負責六個重點心理機能,即理智、信念、記憶、情緒、言語和行為。(心智的)每個部分都對你的人格塑造、身心健康、人際關系和日常表現具有獨特的影響。

世界上確實存在行之有效的方法或行動指南,告訴我們應該如何有效地管理我們心智的每個部分,不幸的是,大多數人都不了解這些,因此,我們開展自我管理時常常會犯下一些“心理錯誤”,這些錯誤往往會把我們引向錯誤的方向,并導致我們在日常表現、身心健康和人際關系方面出現各種問題。

金字塔模型告訴我們,一定要全面優化心智的這六個方面,因為這樣我們才能獲得真正的健康和幸福,保持最佳狀態。換句話說,我們應該采取整合性或整體性方法來引導我們的內心世界。

本書內容概要

·在前言部分,我介紹了一些背景信息,你會了解什么是整合性心理治療(integrative psychotherapy),它是如何與金字塔模型建立起聯系的,我為何要寫這本書,以及為什么書中有時會出現有關格斗運動的隱喻,等等。

·在第一章,我將介紹和解釋金字塔模型,我們將了解到一些科學的概念和術語,這會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金字塔模型的組織架構。在這一章我們還將深入討論心理學前沿理論和神經科學,并分享一些有趣的案例和研究。

·在第二章和第三章,我將介紹發揮心智最佳功能的方法,其中每章都對應了一個特定的心智層級。我將重點闡述那些阻礙你進步的因素,并提出可行的策略幫助你進行自我管理和自我提升。這兩章為那些想要培養自我掌控能力的人提供了一個全面的、科學的訓練計劃,幫助他們擁有健康、自信、快樂和成功的人生。

·在第四章,我們將了解如何在真實生活場景中使用金字塔模型,并學習一些自我護理的技巧。

[1] 這些流派由合氣道創始人植芝盛平的嫡傳弟子們所創立。

[2] 關節技是一種擒拿技,旨在控制對手身體的關節,技術特點是把對手的手指、手腕、腳腕等關節向相反的方向扭轉、推拉或者彎折。

[3] 巴西柔術又被稱為格雷西柔術,由來自巴西的卡洛斯和艾里奧·格雷西兩兄弟于1920年左右創立。

[4] 英文稱為gi,指的是巴西柔術的訓練服。

[5] 霍伊斯隨后贏下了第二屆終極格斗冠軍賽,他的成功衛冕再次鞏固了巴西柔術的統治地位。后來,他又殺入第三屆終極格斗冠軍賽的決賽,但最終因力竭和脫水而退出。之后,他又贏下了第四屆終極格斗冠軍賽,并在第五屆終極格斗冠軍賽的決賽中與對手戰成平局。

[6] 地板拳是一種格斗技術,主要見于綜合格斗,使用這種技術的選手會將對手摔倒在墊子上,并于上位對對手進行擊打。

[7] 終極格斗冠軍賽中量級冠軍后來更名為輕重量級冠軍。

[8] 弗洛伊德是精神分析療法的創始人。卡爾·榮格是一名精神分析學家,他創立了一種新的精神分析療法,名為分析心理學。伯爾赫斯·弗雷德里克·斯金納是行為主義學派的主要理論家之一??枴ち_杰斯是人本主義方法和個人中心療法的創始人。亞倫·貝克是認知學派的創始人之一,也是認知行為療法的開創者。阿爾伯特·艾利斯是認知學派的代表,首創了理性情緒行為療法。

[9] 共性因素是指那些貫穿各種療法并能確保滿意治療效果的因素或者過程,例如“治療聯盟”,它指的是治療師和治療對象共同建立起的相互信任與配合的關系,而這是所有心理治療的關鍵環節。

[10] 心理動力學療法因療程過長而廣受詬病。

[11] 參見弗拉德·貝利亞夫斯基,《自由、責任和療法》,紐約:帕格雷夫·麥克米蘭出版社(Palgrave Macmillan),2020。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广东省| 宁陕县| 祁东县| 渑池县| 灵寿县| 承德市| 桂阳县| 阿拉善左旗| 勐海县| 柳河县| 绵竹市| 缙云县| 衡山县| 青海省| 闽清县| 铜鼓县| 德安县| 阳朔县| 隆尧县| 定陶县| 义乌市| 宜州市| 景洪市| 新龙县| 确山县| 含山县| 老河口市| 桐梓县| 龙游县| 金平| 武威市| 尼木县| 池州市| 拜城县| 城口县| 内丘县| 临邑县| 墨江| 贺州市| 股票| 洪湖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