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決勝供應鏈:降本增效快響應
- 姜宏鋒
- 727字
- 2023-06-28 16:18:08
二、對供應鏈的認識誤區
企業對供應鏈有兩大認識誤區,這兩個認識誤區使供應鏈的價值被嚴重制約。
第一個認識誤區是:供應鏈就是管供應商,是采購的事。之所以產生這個誤解,是因為“供應鏈”一詞是從英文“supply chain”直譯而來的,里面有“供應”二字,很多人望文生義,想當然認為供應鏈管的是供應。其實,供應鏈最精準的翻譯應是供需鏈或價值鏈,它是為滿足客戶需求而存在的端到端的全過程,是供應物流、生產物流、銷售物流三者的系統協同。只是因為采購離客戶最遠,反應最慢,且采購成本占比高,供應商的問題又是經常困擾供應鏈的問題,才使得一談到供應鏈首先想到的就是采購。其實,采購部門并不是供應鏈管理的主導部門,恰恰相反,采購部門是最容易拖供應鏈后腿的部門,是需要最先做管理提升甚至變革的部門。
第二個認識誤區是:一家企業是一條供應鏈,用一套策略就行了。一家企業客戶群體不同,銷售渠道不同,產品類型不同,就會有不同的供應鏈。如果用一套流程與策略管理不同的供應鏈,就會有不適用情形發生,內外部客戶滿意度就會降低。比如,有的企業有批量物料與研發物料需求,這兩類物料需求是有差異的:對于研發物料而言,物料成本較低,交期較短,如果你用批量物料的管控方式管理,走招標采購流程,就會影響研發進度,所以研發物料最理想的狀態是高效供應、簡化流程,但采購要提前進入研發過程,以避免后續供應商選擇受限,被人為指定。再比如,有些企業既有電商銷售渠道,又有線下銷售渠道,那么這家企業至少有兩條供應鏈,線下渠道客戶需求相對平穩好預測,而電商供應鏈與線下供應鏈特點有顯著差異,電商銷售渠道需求很難被把握,活動效果很難被預測,往往做一次活動,要么缺貨,要么庫存積壓,有些企業干脆把電商部門獨立出來,以適應電商類供應鏈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