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向自閉孩子的游戲訓練指導書
- 白婧霖編著
- 1633字
- 2023-07-07 18:28:06
兒童自閉癥是怎么回事
在家庭教育中,很多父母發現,那些活潑的孩子往往口齒伶俐、表達能力強,而一些內向、不善表達的孩子,在學習能力和思維能力上也有所欠缺,學習成績往往也不理想。為此,教育專家提出,培養孩子積極陽光的個性,對于提升孩子的智力水平大有裨益。然而,還有這樣一些家長,他們為孩子不開口說話、封閉在自己的世界里而感到苦惱,更別說奢望孩子能有好的學習成績和人際關系了。
對此,教育心理學家認為,如果孩子存在不同程度的言語發育障礙、人際交往障礙、興趣狹窄和行為方式刻板等,很有可能是患了兒童自閉癥。
那么,什么是兒童自閉癥呢?
兒童自閉癥又稱兒童孤獨癥,是廣泛性發育障礙的一種亞型,以男性多見,起病于嬰幼兒期。約有3/4的患兒伴有明顯的精神發育遲滯,部分患兒在一般性智力落后的背景下某方面具有較好的能力。
每1萬名孩童中約有3~4名患有自閉癥。但據統計,最近幾年來,患病率呈現增高的趨勢,據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精神健康研究所(NIMH)的數據,美國自閉癥患病率在1‰~2‰。國內未見自閉癥的全國流調數據,只有部分地區的調查數據,比如,2010年報道,廣東自閉癥患病率為0.67%,深圳地區高達1.32%。
雖然自閉癥的病因還不完全清楚,但目前的研究表明,某些危險因素可能同自閉癥的發病相關。
1.遺傳
遺傳因素在自閉癥的發病機制中占有很大的比例,但具體遺傳方式暫時未發現。
2.圍產期因素
圍產期各種并發癥,如產傷、宮內窒息等情況在自閉癥群體中出現得較正常對照組多。
3.免疫系統異常
研究在自閉癥患者中發現T淋巴細胞數量減少、輔助T細胞和B細胞數量減少、抑制-誘導T細胞缺乏、自然殺傷細胞活性降低等現象。
4.內分泌和神經遞質
自閉癥也與多種神經內分泌和神經遞質功能失調有關。研究發現孤獨癥患者的單胺系統,如5-羥色胺(5-HT)和兒茶酚胺系統發育不成熟,松果體—丘腦下部—垂體—腎上腺軸異常,導致5-HT、內啡肽增加,促腎上腺皮質激素(ACTH)分泌減少。
那么,自閉癥兒童有什么表現呢?
1.語言障礙
語言與交流障礙是自閉癥的重要癥狀,是大多數兒童就診的主要原因。語言與交流障礙可以表現為多種形式,多數孤獨癥兒童有語言發育延遲或障礙,通常在2~3歲時仍然不會說話,或者在正常語言發育后出現語言倒退,在2~3歲以前有表達性語言,隨著年齡增長逐漸減少,甚至完全喪失,沉默不語或在極少數情況下使用有限的語言。他們對語言的感受和表達運用能力均存在某種程度的障礙。
2.社會交往障礙
患者不能與他人建立正常的人際關系。他們年幼時即表現出與別人無目光對視,表情貧乏,缺乏期待父母和他人擁抱、愛撫的表情或姿態,也無享受到愛撫時的愉快表情,甚至對父母和別人的擁抱、愛撫予以拒絕。他們分不清親疏關系,對待親人與其他人都是同樣的態度。他們不能與父母建立正常的依戀關系,也難以建立正常的伙伴關系,具體表現為多獨處,不喜歡與同伴一起玩耍;看見其他兒童在一起興致勃勃地做游戲時,沒有去觀看的興趣或去參與的愿望。
3.興趣范圍狹窄和刻板的行為模式
患兒對于正常兒童喜歡玩的游戲都提不起興趣,而對于那些非玩具性的物品,如一個瓶蓋,或轉動的電風扇等,可以持續關注很久,短則十幾分鐘,長達幾個小時。他們對玩具的主要特征不感興趣,卻十分關注非主要特征。患兒有一些強迫癥狀,比如進入房間要看到床上被子都保持不變,出門在外要保持固定的行程路線,如果這些固定的活動被更改或者限制,患兒會表示出明顯的不愉快和焦慮情緒,甚至出現反抗行為。
患兒在日常行為中常表現出動作重復的特點,比如反復拍手、跺腳、轉圈、用舌頭舔墻壁等。
4.智能障礙
自閉癥兒童的智力水平參差不齊,一些患兒在正常智力范圍內,而一些患兒則表現出不同程度的智力障礙。
一項研究對一些自閉癥兒童進行了智力測驗,發現其中一半的患兒有中度以上的智力缺陷(智商小于50),1/4為輕度智力缺陷(智商為50~69),另外1/4智力正常(智商大于70),智力正常的孤獨癥被稱為高功能孤獨癥。
總的來說,父母要注意,如果你的孩子性格內向且伴有以上表現,那么,你一定要警惕孩子是否患有兒童自閉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