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序言

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明確指出,“人才是第一資源”“實施就業優先戰略”“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高校畢業生是國家寶貴的人才資源,是促進就業的重要群體。教育部全面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千方百計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尤其是圍繞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大力支持和鼓勵各地各高校建立健全全程化、全員化、專業化的大學生職業生涯發展教育體系。大學生職業生涯發展教育是立足于當代中國大學生全面發展、終身發展的價值定位,以職業生涯規劃、職業素質拓展、核心素養提升、成長成才引導為主線的全程化綜合性教育活動;是高校就業創業工作、人才培養工作的重要工作載體;是服務就業育人、促進高校畢業生高質量充分就業的基本方略,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職業指導理論最初于20世紀初傳入中國,時任清華大學校長的周詒春先生和當時處在創辦初期面臨內憂外患的中華職業教育社開始向國內介紹西方職業指導理論,并結合我國國情開展了一系列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20世紀三四十年代,因民生凋敝,我國職業指導的研究和實踐被迫中斷。新中國成立后,我國實行計劃經濟體制,大中專院校畢業生就業方式為“統包統分”,職業指導繼續處于中斷狀態。20世紀90年代中后期,以職業生涯規劃、生涯輔導為主要內容的西方職業生涯發展教育理論與方法再度傳入我國,近年來越來越受到高校和社會的廣泛重視,大學生職業生涯發展教育更是方興未艾。多年來,我國大學生職業生涯發展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著一些突出的困難和問題。產生這些困難和問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系統消化吸收西方最新職業生涯發展教育理論不足、結合中國實際的本土化創新理論供給不足、職業生涯教育學科建設薄弱等是其中深層次的原因。

就系統消化吸收西方最新職業生涯發展教育理論不足而言,主要表現是,在理論指導上還停留在對西方早期經典理論的移植借鑒階段,即以職業指導為核心的靜態人職匹配階段。高校現有的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咨詢輔導體系的邏輯前提依然是靜態、穩定的個人特質和職業環境,主線是如何適應現有職業的要求與標準,目標是順利擇業就業。但是,世界范圍內職業生涯發展理論已有了很多變化,主要包括:由科學主義向人本主義轉變,由指導者中心向當事人中心轉變,由以職業為中心向以人為中心轉變,由靜態的職業指導向動態的生涯輔導轉變,由單純的職業選擇向人的自我實現轉變等。這些新的發展趨勢和研究成果,還有待于我國大學生職業生涯發展教育更好地吸收和借鑒。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面向新時代,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生涯教育創新理論,穩步推進職業生涯發展教育學科建設,就要求我們既要有本土特色又要有全球視野,既要立足現實更要面向未來。為此,經過認真研究和評估,我們特別策劃了“職業生涯發展教育譯叢”,計劃組織翻譯21世紀以來尤其是近年來國外職業生涯發展教育經典著作,旨在為我國職業生涯發展教育工作者和大學生提供有益的參考和借鑒。本書是“職業生涯發展教育譯叢”的第一冊,其顯著特色是以“希望-行動”理論為基礎,提供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策略,幫助人們在人生規劃和發展中獲得持續動力;提供了豐富的生涯活動案例,優化讀者的學習體驗。本書的譯者是東北師范大學就業創業教育研究院執行院長劉海濱。劉海濱院長從事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已經長達21年,在職業生涯發展教育領域有著豐富的研究、教學與實踐經驗,曾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The 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做了為期兩年的訪問學者,對本書的內容和風格有著深刻的理解和把握,在譯文的準確性、流暢性和可讀性方面都做了精心的處理,應該說最大程度上保持了原書的品質和特色。

職業生涯發展是每個人都要面對的重要人生課題。它不只是一次性的選擇,而是一個持續的過程、需要不斷地調整和優化;它不只是為了找到一份工作,滿足自己的職業需求,發揮自己的職業潛能,而且還要建構自己的人生理想,實現人的全面發展;它不只是個人的責任,也是社會的責任,需要家庭、學校、企業、政府等多方的合作和支持。因此,職業生涯發展教育的工作實踐是無止境的,相關的理論研究也是無止境的。在此,我們衷心地希望,本書能成為讀者朋友們職業生涯發展的良師益友,能為大學生未來的職業生涯開啟一扇新的窗戶,增添一抹新的色彩,帶來一份新的力量。由于時間與條件有限,組織翻譯過程不妥之處在所難免,敬請各位讀者批評指正。

是為序。

教育部學生服務與素質發展中心

2023年3月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泰市| 历史| 阿瓦提县| 密山市| 海口市| 武功县| 太仆寺旗| 福海县| 砚山县| 江永县| 老河口市| 通辽市| 灵台县| 咸丰县| 伊宁市| 临沭县| 石柱| 白河县| 泊头市| 迭部县| 城步| 江达县| 南丹县| 大丰市| 增城市| 中宁县| 博乐市| 新疆| 莱芜市| 衡阳县| 清水河县| 文山县| 雷波县| 志丹县| 河东区| 包头市| 鄂伦春自治旗| 通渭县| 平利县| 延川县| 兴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