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部分 希望–行動理論導論

第一章 創設希望

目標

本章主要討論“希望”在職業生涯規劃中的重要性。我們將希望–行動理論作為職業生涯發展過程中創設和保持希望的策略。閱讀本章并完成相應的練習活動后,希望你可以初步了解以下內容。

●了解希望的重要性;

●了解如何在職業生涯中創設和保持希望。

案例

愛麗絲(Alice)會見了她在州立大學的生涯咨詢師,討論了她剛剛結束的暑期工作體驗。這個暑假(大學三年級和四年級之間),愛麗絲在一家會計師事務所實習。她的憂慮緣于自己總是覺得日常工作超級無聊,并且沒有一點挑戰性。這是愛麗絲第一次從事與專業相關的工作,她期望每天的工作時光充滿愉悅和價值感。然而,事務所的實習經歷并不像愛麗絲預想的那樣美好。雖然她也能感受到一些積極之處,但大部分時間里,愛麗絲覺得自己從事的工作毫無意義。這就是工作的本來面目嗎?這種負面體驗是否意味著自己選錯了職業或專業?實習結束回到校園后,愛麗絲預約了生涯咨詢。在首次去見咨詢師的路上,心感恐慌的愛麗絲反復思考著這些問題。她滿懷希望地開始實習,卻帶著對希望的質疑結束,因為問題遠多于答案。

雖然愛麗絲的第一次工作與她的專業密切相關,但她感受的“意外”引發了她對于一些重要問題的思考。盡管她的工作有積極的方面,但那些毫無意義的部分動搖了她的信心和希望。剛開始實習時,她滿懷興奮,對于工作充滿期待,希望通過實習體驗更好地選擇未來的職業。她原以為實習會很順利,沒想到這次體驗與自己對工作的預想大相徑庭,這深深地影響了她對未來的規劃,更讓她憂心忡忡。這次不怎么愉悅的實習經歷是否意味著她之前的決策是錯誤的?是否暗示了她需要解決眼前這個棘手的“難題”,為未來的求職之路掃清障礙?在這一點上她應該如何思考?如何行動?她曾經滿懷希望,現在卻開始擔心、困惑和質疑自己的選擇,不清楚自己下一步該怎么辦。

這些問題的答案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一個人如何界定職業生涯發展。很多時候,人在選擇工作和選擇伙伴時的思路是一樣的。具體而言,如果一個人時常感到不快,表明他選錯了搭檔,或者像愛麗絲一樣選錯了職業。事實上,期望某個職業(或與某人的關系)總是充滿喜悅和積極方面是極不現實的,任何職業都是挑戰與收獲并存。人們的事業有時發展順利,看起來毫不費力,有時卻像一場曠日持久且艱辛無比的斗爭;有時令人興奮,也有時讓人百無聊賴。因此,為了有效地管理你的職業生涯,同時處理好工作中積極的方面與富有挑戰的方面就顯得尤為重要。愛麗絲正在糾結和急于確定的是,她所經歷的挑戰究竟是正常的,還是由于她的錯誤決策造成的。可以肯定的是,有時變換工作(或搭檔)可能是最有意義的解決方案,但更多時候,能否有效地駕馭自己的職業體驗,取決于你對工作是否有現實的理解、自信且積極的態度,以及處理困局的必要技能。最重要的是,你需要對自己的未來時刻保持希望。

為什么“希望”如此重要

大多數人都經歷過對生活失去希望的時期。你是否能回憶起一段希望渺茫,甚至備感絕望的特殊經歷?回想一下這個經歷的細節,哪怕只是片刻。是什么動搖了你的希望?你可能和愛麗絲一樣嘗試過一些事情,然后發現所做的選擇并不符合你的預期,甚至是你不喜歡的結果。這些經歷可能會導致你對自己和職業的看法變得不太確定。回憶一下,在那些讓你感到希望渺茫的時刻,你覺得自己是否具備事業有成的能力?這樣的時刻讓你對自身和現實的哪些問題進行了思考?你的精力狀態如何?你是否有被束縛的感覺?也許你茫然不知所措?也許你備感無力?那一刻,你是否由于缺少方向和目標而感到迷失?

當我們感到希望渺茫時,很多負面體驗會洶涌而來,它們會摧毀我們的動力,并引發我們認真反思“我們是誰”“我們想要什么”。在最糟糕的情況下,我們會變得無比沮喪,感到寸步難行,覺得負面情緒似乎如影隨形,無論如何都無法擺脫它們。我們希望自己的處境和感受向著更積極的方向轉變,但可能缺少促進這種轉變的技巧和方法。

我們希望你能知道,當經歷絕望時,有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可以讓你做出積極的轉變。你可以使用這些方法來催發希望、確定方向、制定目標,并滿懷信心和決心地朝著自己的目標前行。這些方法很容易學習和訓練,不需要任何超能力就能學會。而且,一旦學會了這些方法,你將受益終生。

本書的目標是教你學會這些方法,幫助你應對現在和未來遇到的任何職業生涯挑戰。這些方法所有人都可以學會,掌握它的人會感覺自己有一種超能力,但正如我們所指出的,它并不是一種超能力。話雖如此,如果使用這些方法讓你覺得更加自信、更加快樂、更具活力、更有動力,并且讓你感到自己的人生有了真正的目標和方向,那么,好吧,也許它就是讓你具備超能力的方法!

獲得這些積極體驗的關鍵在于理解“希望”的本質,以及為什么“希望”如此重要。

眾多學者的研究結論一致表明,“希望”與跨文化的許多積極結果密切相關。具體而言,較高程度的“希望”與較高水平的工作表現、運動表現、組織承諾、工作滿意度、明確的生涯決策、整體自信和學術成就等密切相關,這些研究案例充分證明了“希望”對于我們的人生無比重要。與之相反,“缺乏希望”與較高的輟學率、缺勤率等密切有關。因此,找到一種能在人生中創設并保持希望的方法尤為必要!

對于“希望”一詞有諸多解釋。在《韋氏詞典》(Merriam-Webster Dictionary)中,“希望”被定義為“伴隨著可實現期望或可實現信念的一種愿望”。在檢索到的文獻資料中,希望的概念從多個角度被界定。例如,迪默和布盧斯坦(Diemer&Blustein,2007)將與職業生涯相關的希望定義為“一個人在遭遇了來自外部的困擾時,對事業和未來工作的承諾”。迪默和布盧斯坦對希望的定義概括了對工作秉持的心理承諾,盡管這種承諾緣于事業發展中可能遇到挑戰。另一些學者將希望定義為一種“多維的生命驅動力,其特征是對實現美好愿景充滿信心但又不確定的期望”(Dufault&Martochhio,1985)。埃夫里爾、卡特林和肖恩(Averill,Catlin and Chon,1990)將希望定義為一種情緒,而不是一種認知建構。同樣,布魯尼克斯和馬勒(Bruininks&Malle,2005)也將希望定義為一種情緒,這種情緒表現為當個體專注于一個重要的、積極的、未來的結果時幾乎(但仍然有一些)無法自制。

我們對希望的定義是基于已故的里克·斯奈德(Rick Snyder,1994,2002)的研究成果。斯奈德是一名臨床心理學家,也是聞名世界的希望領域的研究學者之一。他認為與目標追求相關的成功(包括形成性成功和終結性成功)會引發積極情緒;反之,失敗則會引發消極情緒。當目標實現遇到障礙時,懷有較高希望的人與懷有較低希望的人,其反應截然不同。在這種情況下,懷有較高希望的人通常會做出更積極的反應(即他們更愿意為實現目標而堅持不懈),因為他們可以識別備選路徑來實現自己的目標,并且可以根據需要調整實現目標的策略;而懷有較低希望的人在這些方面較少取得成功(Snyder,1994)。考慮到這一點,斯奈德(2002)將希望定義為“識別通往預期目標路徑的感知能力,并通過動因思維(agency thinking)激勵自己沿著這些路徑前行”。根據這一理論,充滿希望的個體更有可能為自己的人生設定可實現的目標。此外,他們能夠找到不同的路徑去追求目標。更重要的是,他們會采取持續的行動去實現目標。因此,在斯奈德的模型中,希望由三個主要部分構成:①目標;②實現這些目標的思路或路徑;③實現這些目標的信心和意愿。因此,斯奈德(2002)認為“希望主要是一種思維方式,情感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毫無疑問,你一定聽過有人許下“我希望一切都會好轉”之類的愿望。期待獲得積極的結果并不是錯事,但僅僅依靠想象結果來許愿,很少能獲得想要的結果;為了實現期望中的積極結果,你必須采取一些行動。

斯奈德對希望的定義與通常認為“希望只是一廂情愿”的觀點大相徑庭。

我們推薦一種與斯奈德一致的觀點,這種觀點更為注重行動。運用這種方法,會讓你干勁十足地采取有意義的行動來實現重要且具體的目標。

活動1.1 目標識別

你需要停下來,花些時間來確定一個對你而言很重要且具體的目標,而不是繼續閱讀下面的內容。這個目標需要你為之付出一些努力,同時,它應該是你在下個月有可能實現的目標。

目標很重要,因為它為你提供了前進的方向和目的地。目標可以指引有目的性的行動。

目標可以是近期的,也可以是長期的;目標可以是宏偉的(例如攻讀博士學位),也可以是細微的(例如全力備考下周的考試)。但是無論如何,這些目標對你而言一定是非常重要的。

一個重要的目標應該與你的價值觀相關聯,你可以嘗試在剛剛確定的目標中找出蘊含的價值觀因素。價值觀體現在很多方面,例如,讓世界變得更美好、樂于助人、賺取高收入、發揮技能、花時間陪伴家人朋友、健康的生活方式(鍛煉、科學飲食等)、掌控你的時間、旅行、成家立業、富有創意、學業有成、聲望、名利、努力工作、從事你感興趣的事情、循規蹈矩等。了解你看重哪些事物至關重要。你確定的目標應盡可能與你看重的事物密切相關。否則,它可能不是你關心的目標,你就不會有動力去實現它。

有時,你確定的一些目標可能只是間接地與你的價值觀發生關聯。例如,有些人在大學學習通識教育課程時遇到困難,因為他們看不到這些課程與自己的興趣、目標的直接關聯。然而,這些課程是畢業條件中規定的,在這種情況下,最好的解決之道就是理解它們之間的間接關聯。雖然你所修課程與你的價值觀沒有明顯的直接關聯,但它涉及你必須實現一個更有價值的目標——大學畢業。

活動1.2 價值觀排序

請使用下面的列表來確定你最重視的事物。你可以在選定的價值觀選項旁畫一個“X”。注意選定的價值觀選項總數不能超過5個,雖然這張清單上可能還有其他對你來說很重要的事物,但請你把選定的價值觀選項限制在5個以內。這樣,我們就能在比較與取舍中幫你確定價值觀排序。你也可以使用“其他”選項列出一個對你來說非常重要但沒有出現在列表中的價值觀選項(“其他”也計算在限定的5個價值觀選項之內)。

現在,請重新審視你選擇的前5個價值觀選項,試著把它們按照從1到5的優先順序排列。將價值觀的名稱寫在下面對應的數字旁邊,然后根據你自己的理解對它們進行具體的定義。例如,我可能看重“經濟回報”,并將其具體定義為“一份年收入5萬美元的工作”,但其他人可能將其定義為“年收入不低于10萬美元的工作”,重點是對你而言它應該被如何定義。投入一些時間對你選定的價值觀給出具體定義,這是非常重要的步驟,請不要跳過。

價值觀定義

(“1”為你最看重的價值觀選項)

1.

2.

3.

4.

5.

現在,請反思一下你確定的目標。你的目標與你選定的價值觀有多大程度的關聯?如果你的目標與你選定的幾個價值觀選項都密切相關,那么你會更有動力去實現它。如果它們之間沒有關聯,那么你可能需要調整自己的目標,讓它與你看重的事物關聯起來。最后,請試著把上面排序后的5個價值觀定義總結成一段敘述性的文字,來描述一個你要追求的潛在職業目標。例如,如果你看重自主性、創造力、經濟回報、身體健康和幫助他人,你的敘述性文字可能類似于下面的內容。

我希望從事一份可以獨立工作、有機會創造一些事物來幫助他人的職業,年收入至少7.5萬美元,并有足夠的自由時間從事瑜伽和攀巖等活動。

你的描述中只需包含選定的價值觀選項即可,不必考慮確定一個具體的職業,它是我們以后要解決的問題。就目前而言,在你的描述中使用你定義的價值觀選項就足夠了。這為進一步反思和設想提供了起點,我們將在本書后面的部分討論這些步驟。

現在,請回顧你寫下的價值觀定義。這些價值觀在你目前的生活中是否有所體現?如果沒有體現,你將如何改變這種狀況?例如,如果你重視健康的生活方式,那么你目前的飲食結構如何?你鍛煉身體的頻率如何?你是否可以做出一些改變,讓生活更為充分地體現你所重視的價值?請確定一些生活中你能做到的具體改變,更充分地體現你所重視的價值。改變往往意味著做更多的事情,或者做更少的事情。例如,將每周鍛煉身體的天數從2天增加到4天。或者少吃些紅肉,多吃些蔬菜沙拉。當你確定了具體的改變,也就確定了實現目標的路徑。這樣,就可以在生活中更充分地體現你所重視的價值。

“路徑”是你可以在生活中采取的具體措施,以增加實現目標的可能性。嘗試把你的措施分解成更細小而具體的步驟。例如你決定增加鍛煉身體的時間,但你還沒有固定的健身房(你計劃在專業的健身房鍛煉身體),那么,你首先需要決定加入哪個健身房。這聽起來是顯而易見的,但是,你需要把每個措施分成這樣細小的步驟,這樣你就獲得了通向每個目標的清晰而具體的路徑。

確定了為實現目標而采取的措施,你還需要問自己兩個與具體措施或路徑相關的問題。

首先,問一問自己,成功完成每一個具體措施的信心有多大,按照從1分(不相信自己可以成功完成)到5分(完全相信自己可以成功完成)的等級對你的自信心進行評分。如果你對自己的評分為3分或更低,那么你可以向生涯咨詢師或顧問求助,重點討論你可以做些什么來增強自信心。你還可以檢查自己的評分是否準確。具體而言,你是否需要提高某方面的能力來成功完成這些措施?或者,評分過低是否緣于自己的畏懼而沒有真實反映你完成這些措施的能力?你還可以考慮是否采取一些更為細小的步驟來提升你成功完成它們的信心。例如,你可能會覺得雖然每周去健身房4次是最終目標,但從每周2次或3次開始更為現實,這也是你下一步更好的選擇。

其次,你是否有采取這些措施的動力。這個問題與你實現目標的動力密切相關。例如你完全相信自己能夠成功地完成確定的措施,但缺乏這樣做的動力。讓我們再一次給自己打分,從1分(完全沒有動力去執行你確定的措施)到5分(完全有動力去執行你確定的措施)。如果你給自己的評分是3分或更低,那么你需要考慮是否調整已經確定的目標,以便你有更充足的動力來實現它。在這種情況下,需要再次考慮你確定的目標是否體現了你真正重視的價值。尋找一些調整目標的方法,讓目標更契合你的價值觀。你也可以和生涯咨詢師或顧問討論如何提升你的動力。可能會有所幫助的建議是,思考一下你的固有觀念是否限制了自己的動力。有些固有觀念是可以自行消解的(例如,“如果我采取了確定的措施并且成功執行了,其他人可能不會贊成,所以我不會嘗試”,或者“如果我采取了確定的措施但是沒有執行成功,那么我將是別人眼中的失敗者”)。諸如此類的錯誤觀念緣于畏懼或人為的自我限制。學會如何利用更積極、現實、正確的信念來對抗它們尤為重要。例如你因為畏懼“失敗”而不愿采取確定的措施,那么你會發現,用“學習”來代替“失敗”重新確定你的措施可能更有幫助。如果你執行了措施,雖然結果可能并不如你所愿,但是你至少學習到關于自我認知和確定目標的相關信息。當你把學習融入自我認知并運用它重新確立目標時,你其實就已經在以積極的、適應力強的方式穩步前行。

談到職業生涯決策,很多人認為必須先“知道”,然后才能“做”。他們的觀點是,在做出決策前必須擁有所需的信息,甚至認為要擁有全部信息才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證決策的“正確性”。這通常是不太可能的。事實上,只有真正“做”了一些事情,你才真正“知道”或理解決策意味著什么。當你執行一個決策時,知識和信息的缺漏總是存在的。只有在決策的過程中(你正在“做”時),你才能慢慢積累所需的信息,以判斷這個決策是否合適,反思所處的新形勢,判斷繼續執行此決策是否明智,并采取新的決策。從一些固化觀點來看待決策——如果你做了一個決策,隨后你放棄了它又做出新的決策,那么你就是一個搖擺的失敗者。但是,邊“做”邊決策的觀點與上述固化觀點迥然不同。

事實上,采取行動并從中學習幾乎是所有成功人士行事的經驗。這個觀點非常重要,我們將在整本書中反復地提醒你。這是當前大多數人在評估自己的行為時需要做出的一個非常重要的轉變。

當確定了目標,澄清了實現目標的策略,你就會滿懷希望并更有信心地將其付諸行動。心動不如行動,讓我們一起行動起來吧。

小貼士

生涯決策提供了一個機會,讓你更了解自己以及身處何地。請利用從每一個決策中獲得的知識來啟發自我意識以及你的下一個決策。

活動1.3 希望–行動思維

請再次明確你想在接下來的2~3周內實現的目標。確保你的目標清晰、具體(這將幫助你判斷是否真的實現了目標),并且是可以實現的。請把目標寫在下面。

目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路徑:確定你可以采取哪些具體措施來實現上述目標,請寫在下面。

信心:在1分(完全沒有信心)到5分(完全有信心)的范圍內,評估你能完成上述措施的信心水平,并寫在下面。如果你給自己打4分或5分,那么你應該繼續采用這些措施。如果你給自己打3分或更低,則建議你與生涯咨詢師或顧問討論此問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動力:在1分(完全沒有動力)到5分(完全有動力)的范圍內,評估你能完成上述措施的動力水平,并寫在下面。如果你給自己打4分或5分,那么你應該繼續采用這些措施。如果你給自己打3分或更低,則建議你與生涯咨詢師或顧問討論此問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動1.4 職業生涯狀態希望量表

職業生涯狀態希望量表(Hopeful Career State Scale,HCS)是用來測量個體當前“懷有希望的程度”的工具。可以按照該量表的指示了解更多與職業生涯相關的狀態。尹(Yoon,2019)等人發現,測量得分越高,對工作就越投入;對工作越投入,則工作的滿意度就越高。此外,通過完成本書提供的“活動”,也會逐漸提升你的希望。

說明

請使用下面標注的評分標準評估每項陳述與你真實情況的符合程度。例如,如果某項陳述比較符合你的真實情況,請將數字3填入分數的空格中。

非常不符合:1分 比較不符合:2分 比較符合:3分

非常符合:4分

評分說明:

1.將每項得分相加得出這9項的總分。

2.將總分除以9得到平均分。

3.在下表“你的得分(X)”部分找到你的平均分對應的范圍。下表中“意義和行動措施”部分可以幫助你理解自己的得分,并解釋這本書如何幫助你創設希望并發展你的職業生涯。

理解你的分數

小結

我們需要秉持希望,在人生旅途中積極前行。生活中,很多人都曾經歷難以點亮希望之火的時期。在這些艱難的時期里,我們備感束縛、行動乏力,勾勒未來的藍圖似乎毫無意義。然而,有一些策略可以幫助我們點燃希望之火,并保持熊熊燃燒之勢。這些策略很容易習得,并且可以使人迅速受益。本章回顧了這些策略,我們鼓勵你嘗試一下,看看它們可否為你的職業生涯帶來些許不同。“希望”很神奇,它可以促進規劃。本書的目標不僅是推動規劃,還會幫助你制定規劃。我們將在后續章中分享一些方法,就像我們在本章中討論的策略一樣,它們是可以讓你將希望付諸行動并使你受益終生的錦囊妙計。

問題反思與討論

1.確定未來一周內要完成的三個目標,同時,確定為實現這些目標而采取的具體措施。與導師、生涯咨詢師或信任的朋友一起分享這些措施。詢問他們除了這些措施以外,是否還有其他措施可以幫助你實現目標?請為你的每一個目標考慮所有的可能性,然后選擇并確定你要采取的具體措施。在行動之前,反問自己是否有信心成功地完成你確定的措施,然后再反問自己是否真的有動力去執行這些措施。與導師、生涯咨詢師或信任的朋友討論你的回答。

2.在接下來的一周里,有意識地對自己講述3件具有積極意義的事情。每天早上和晚上各練習一次。注意反思這種體驗,把你的感受和心得記錄在日記中,尤其是一周結束后你的感受如何。

參考文獻

·Averill,J. R., Catlin, G., & Chon, K. K. (1990). Rules of hope.Springer-Verlag Publishing.

·Bruininks, P., & Malle, B. F. (2005). Distinguishing hope from optimism and related afective states. Motivation and Emotion, 29(4), 327–355.

·Diemer, M. A., & Blustein, D. (2007). Vocational hope and vocational identity: Urban adolescents’career development. Journal of Career Assessment, 15, 98–118.

·Dufault K., Martocchio B. (1985) Hope: Its spheres and dimensions.Nursing Clinics of North America, 20, pp.379–391

·Merriam-Webster Dictionary. (n.d.). Hope.

主站蜘蛛池模板: 崇信县| 临夏县| 绩溪县| 额尔古纳市| 马龙县| 临夏县| 丹凤县| 资阳市| 会东县| 龙陵县| 长顺县| 长顺县| 营山县| 内黄县| 浦东新区| 砀山县| 克拉玛依市| 云龙县| 黔西县| 句容市| 同心县| 上高县| 永德县| 图们市| 隆德县| 北辰区| 卢氏县| 时尚| 韶山市| 墨竹工卡县| 昌邑市| 琼海市| 晋中市| 洪泽县| 红河县| 汉源县| 施秉县| 大方县| 方城县| 宾川县| 灵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