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西方文明及其傳統
  • “通識聯播”編輯部
  • 5245字
  • 2023-04-20 17:48:28

博雅GE微訪談 馬克思、《資本論》與我們[4]

方敏

通識幾問

Q:方老師您好,首先我們想請您談一談對“通識教育”的理解。

A:“通識教育”有其標準的定義。但是就我個人來講,“通識教育”的內容主要包括對人、社會和自然等方面最基本命題的認識和看法,是一種綜合性的、基礎性的素質教育。有關課程設置有別于各門學科的專業課程。

從歷史上來看,一直有各種各樣的學者、思想家都在不斷地思考這些最基本的問題。通識教育,就是通過習讀經典的方式來學習和思考并理解前人對這些問題的看法;再結合當下現實,以及同學們的自身情況,來逐步形成自己的認識。

Q:那么在本科通識教育課程體系中,我們加入經濟學類課程,您認為應該采取怎樣的安排?

A:經濟學當然也屬于我剛才所說的“通識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只不過,針對非經濟類的同學開設的經濟學通識課程,在專業性或者說工具性、技術性的要求方面,程度可以適當降低,著重于了解現代經濟社會的運行方式及其性質。這樣的課程我認為是應該納入通識教育的,比如說最為典型的、已經開設為通識課的“經濟學原理”。除此之外,我認為經濟史、經濟思想史方面的課程,以后也可以逐步納入通識課程體系當中。

Q:這次加入“《資本論》選讀”,您有什么初衷?

A:其實學校方面,幾年前就在考慮并希望把這個課放到通識課平臺上來。不過我當時有一些顧慮,因為我們這門課本身是給經濟學專業的同學開設的,所以有一些先修課程方面的要求,比如說“政治經濟學原理”“經濟學原理”“外國經濟思想史”,等等。如果其他院系的同學沒有這個先修基礎,在這門課程的學習理解過程中就可能存在一些缺陷。所以,我們還是一直作為一門專業課在開設。

2015年,學校希望進一步把這門課加入通識課體系之中。我在課上也跟大家說過,2015年是第一次將一門專業課同時作為通識課來講,而課上絕大部分同學都是本專業的同學。所以,如何兼顧專業和通識,還是一件正在嘗試中的事情。

Q:那針對非本專業同學可能出現的有關經濟學學科方法論和基本原理理解上的一些困難或偏差,您認為大家課下可以怎樣彌補?

A:如果有問題的話,希望最好是課堂上跟我提出來,或者是課下跟助教聯系。此外,具體涉及相關知識的時候,可能就需要大家在課下花點功夫補課,主要就是經濟學原理、政治經濟學原理和經濟思想史的內容。

Q:您對這些非專業同學有怎樣的要求?

A:我覺得,首先這是一門經濟學的課程,因此我們要求有一定的專業性。其他學科的同學要按照經濟學專業課程的學習要求進入這門課程,不能把它和其他學科,像哲學、文學等學科混淆了。我們需要有經濟學的思維,同時需要有社會科學的邏輯。這是我們最基本、最重要的一個要求。其他方面如閱讀、思考、討論,到最后的寫作,和別的課程要求是一致的。

結緣政治經濟學

Q:您是怎樣和經濟學結緣的?能向我們簡要地介紹一下您的求學和科研之路嗎?

A:情況其實很簡單。中學我一直學理科,對文史很不在行。上大學的時候,我就希望能夠找一個文理兼顧的學科,所以決定選擇讀社會科學。而我是1989年上的大學,在那個年代,整個國家、社會和個人面臨的最大的問題就是經濟問題、體制改革問題。由于這些因素,最后就選擇了經濟學專業。

本科以來,我就一直在接觸、學習和閱讀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文獻。隨著學習的深入,我對它了解得更多、思考得更深,思想上也就越來越理解和接受它的基本思想方法。所以,讀碩士、讀博士都以政治經濟學為專業方向。畢業之后在北大經濟學院任教也一直講授《資本論》和政治經濟學相關的課程;自己的主要學術研究領域也都與政治經濟學和經濟思想史專業相關。

Q:在您看來,政治經濟學這門學科最大的思想魅力在什么地方?

A:最重要的還是其方法論。這也是我跟同學們花了很大力氣、用很多課時反復講到的問題。相較于西方經濟學,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最最核心的特征就在于其方法論,我們也稱之為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硬核”。這涉及一門學科如何切入對于社會和歷史發展的研究進程。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就提供了一種獨特的視角。在我看來,馬克思所提供的這個視角,仍是至今為止最有說服力的一種。

Q:能請您給我們的讀者簡要介紹一下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這種獨特方法論或視角嗎?

A:這一最根本的方法論就是“唯物主義歷史觀”以及“歷史發展的辯證邏輯”。在這種歷史觀的關照下,政治經濟學就以經濟社會關系的性質及其變遷作為主要研究對象。

在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中,唯物史觀和政治經濟學研究之間有著這樣的關系:政治經濟學的研究是以唯物史觀為根本的方法論而展開的;而唯物史觀如果脫離了政治經濟學對歷史和現實的分析,就僅僅停留在歷史理論的抽象層面上。唯物史觀要成為一種能夠被論證的理論,就必須依靠政治經濟學的分析。

可能有人認為,唯物史觀屬于馬克思的哲學或者歷史哲學的問題,而不屬于政治經濟學的范疇。這是一種深層次的誤解,二者是不可分離的;如果沒有唯物史觀,就沒有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

政治經濟學:過去、今天與未來

Q:還請您給讀者們簡要介紹一下:什么是政治經濟學?它有著怎樣的發展歷程?

A:政治經濟學這門學科自獨立以來,其關注的基本問題是很清楚的,就是“國民財富的生產與分配規律”,并論證某種可欲且可行的經濟社會秩序。這是一個十分宏大的主題,開展這一研究涉及各種各樣的方法。馬克思是在亞當·斯密等人開創的古典經濟學派的基礎上發展他的學說的。到了19世紀末,政治經濟學又逐漸從古典學派轉換為新古典學派;而后者直到今天都是西方正統經濟學的重要基礎。

在最近的一百年中,政治經濟學或者說經濟學本身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在當時的中國、蘇聯等社會主義國家中形成了一套公有制加計劃經濟體制的學說;西方經濟學內部在20世紀30年代后,完成了“凱恩斯革命”,形成了“新古典綜合”。

到了80年代,隨著實行計劃經濟體制的國家開始向市場化轉型,西方國家“新自由主義”經濟學復興,成為當前的西方主流經濟學。但是這種學說自2007年金融危機以來,越來越多地受到質疑。同時,中國改革開放和經濟轉型的成功,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政治經濟學即“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提供了實踐依據。

所以說,隨著時代的變遷,經濟學說也在不斷地發展、修正和完善。包括2015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頒給行為經濟學家,也是對西方正統經濟學的一種修正。不論是在東方還是在西方,不論是西方經濟學還是政治經濟學,都是隨著實踐在不斷地發展。

Q:那就此看來,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獨到之處,是否就在于它在政治經濟學中“添加”了唯物史觀呢?

A:“添加”這個表述不準確、不正確。對于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來說,唯物史觀的建立是其得以展開科學研究的前提。只有建立了唯物史觀,馬克思才得以完成他的政治經濟學批判。從他本人的研究軌跡來看,從青年時期的哲學批判、社會批判,最后轉向政治經濟學批判,其中最關鍵的一步就是19世紀40年代他和恩格斯共同創立了唯物史觀。有了這樣一種獨特的方法論指導,他才能夠有所針對地批判古典政治經濟學,并因此建立了自己的學說。

Q:眾所周知,《資本論》(及其手稿)卷帙浩繁,如果缺乏引導,一般讀者是很難進入其中一窺堂奧的。請問您能否為大家介紹一些馬克思本人的更為初階的政治經濟學著作,或他人寫下的普及性讀物,來幫助一般愛好者形成對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初步了解?

A:這個問題還真不太好回答,因為這里確實有一些矛盾。在寫作《資本論》的過程中,馬克思本人對自己是很嚴格的,乃至于在生前也只是出版了第一卷;后面的二、三卷,包括第四卷《剩余價值學說史》,馬克思始終都在修改。馬克思是以最高的科學性標準,對自己的寫作提出了極苛刻的要求,所以這和我們所說的一般性的知識普及是有一定沖突的。

你們在高中、大學的政治課課堂上,也會接觸到一些原理的介紹。但是對于這些原理,包括各種基本概念、它們背后的理論含義,以及它們在思想史上的來龍去脈,如果不深入了解的話,這些原理就可能只是干巴巴的抽象論述,很難被消化。比如歷史唯物主義理論,我們可以用寥寥幾句將它陳述出來,但是里面包含的概念、涉及的各種理論,如果不能放在更大的理論背景和思想史背景中把握的話,那你就很難在智識上真正理解并接受它。

所以我上課也講,歷史唯物主義或者說唯物史觀,如果你不在各種具體問題上去運用的話,它就只是教科書上的理論擺設,進不了你的思想武器庫。就《資本論》的學習來講,最基本的辦法就是閱讀原著,當然我們可以結合各種解讀材料或教材來學習。但是如果拋開原著,就成了所謂的“政治經濟學原理”,而不是“《資本論》選讀”了。社會上早就有大量的《資本論》導讀教材,包括我們給出的國內外的參考書,但是這些教材和參考書無論如何都不能夠替代閱讀原著。

Q:您也提到,馬克思所運用的原理和概念,其背后都有著很長的經濟思想史的脈絡。那在您個人的研究中,經濟思想史的研究對于您的馬克思研究有著怎樣的意義?

A:首先,《資本論》的副標題就叫作“政治經濟學批判”。馬克思是在對古典政治經濟學、庸俗政治經濟學展開理論批判的基礎上,才構建起自己的一套關于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政治經濟學理論的。所以,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理論本身就是對思想史的學習、繼承和發展。馬克思使用了諸如勞動價值這樣的很多前人提出并使用的理論學說,如果不了解思想史,就不可能明白馬克思如何在批判的過程中修正和克服原有理論中的缺陷和錯誤,重新建立正確的范疇,如何克服古典經濟學內部不可調和的矛盾以及導致其自身解體的根本錯誤,運用新的范疇和方法來鞏固自己的學說。不理解這樣一個思想史的批判過程,馬克思經濟學就很容易被當作古典經濟學的一個分支,而看不到它自身的獨特性。比如,在很多西方經濟學家看來,馬克思只是古典經濟學家的一個優秀學生而已。

同時,思想史也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比較視角。僅僅學習馬克思的經濟學說而不了解其他學說是不夠的,所以我們也要求把西方經濟學作為先修課程。只有在不同學說的比較中,才能更好地理解學說的科學性、合理性。

Q:在“《資本論》選讀”的課堂上,我們接觸的主要是馬克思經濟學的內容。至于馬克思的社會批判和哲學批判的內容,本課程會有所涉及嗎?

A:社會批判不是這門課程的主題。甚至我們一開始就明確提出要把這些內容盡量與政治經濟學分析區別開。哲學和社會批判的方法對于政治經濟學批判來講并不適合。

比如說,馬克思在著名的《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展開了深刻的社會批判,并且也提到了很多經濟的范疇、概念乃至命題。但是有關這些概念的分析和展開,與《資本論》的邏輯和體系并不完全一致,有的概念是不成熟的,甚至是錯誤的。在社會批判中,“異化”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但是,在政治經濟學分析中,異化并不是一個核心范疇,更不是分析資本主義經濟運動規律的起點和歸宿。盡管異化理論本身非常有魅力,但是政治經濟學并不是在社會批判和人道主義的基礎上展開的。

Q:眾所周知,《資本論》寫作于19世紀中后期。馬克思對當時資本主義作出的分析和批判,對當今我們這個時代來說,有哪些依然是具有批判力和洞察性的?

A:第一,在分析資本主義的過程中,馬克思提出了很多基礎性的范疇和學說,比如商品、貨幣、價值等等。這些基本范疇和基礎理論所揭示的商品社會的基本經濟關系,在今天并沒有改變其根本性質。

第二,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所作出的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對資本主義經濟發展規律的認識和判斷,包括生產目的、勞動過程的性質以及資本積累的內在趨勢等,這些基本理論所反映的資本主義的性質、規律和趨勢,在當今資本主義社會的現實中依然發揮著決定性作用。

第三,馬克思對資本主義發展動態,或者說在矛盾中的辯證發展規律的揭示,對于我們分析當今資本主義的政治經濟學現實仍然具有強大解釋力。和19世紀的資本主義相比較而言,盡管今天的資本主義發生了很多事實的、體制的、政策的變化,但從政治經濟學的角度來講,這都是資本主義圍繞自己的生產目的、按照自己的運行規律,不斷最大化新的生產力要素,變革自身的生產關系,同時在上層建筑和社會文化等諸領域作出調整的產物。所以,馬克思所提供的方法,仍然是分析現實資本主義的有效方法。

Q:那么在今天,我們應該如何進一步發展馬克思主義的政治經濟學?

A:首先是“充實”。我們要結合今天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西方的資本主義,充分利用中外經濟領域中的現實材料,去充實和豐富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已有的基礎理論。

如果要進一步發展,我們就必須回答:對當今社會,馬克思主義是否還有足夠的解釋力?對于資本主義近一百年來的發展,是否具有足夠的解釋力?對于新中國成立以來到改革開放、再到今天進入新時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否具有足夠的解釋力?要回答這些問題,我們面臨的一項重要工作就是:從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出發,來看它能否為當下社會提供一種獨特而深刻的闡釋。

比如說,西方經濟在20世紀發生的各種變化,包括金融化、新全球化等現象,依然是馬克思所說的由資本積累要求所決定的。中國的經濟改革,同樣也是針對過去的生產關系、經濟體制的一種調整。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定远县| 襄垣县| 涟水县| 柯坪县| 牡丹江市| 叙永县| 扬州市| 建水县| 铜鼓县| 桃园县| 固镇县| 宝鸡市| 徐州市| 万宁市| 娱乐| 绥宁县| 长武县| 大荔县| 望都县| 安溪县| 浮梁县| 苍梧县| 从江县| 清丰县| 乐业县| 茂名市| 扶绥县| 安仁县| 金塔县| 莆田市| 格尔木市| 云安县| 如皋市| 岑溪市| 揭西县| 老河口市| 固阳县| 阿图什市| 望谟县| 驻马店市| 荃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