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最優解
- 大明:翻盤從崇禎遷都開始
- 新醅綠蟻酒
- 2103字
- 2023-05-25 23:43:19
多爾則的八旗兵,同樣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善戰彪悍之師。
生長在關外的女真人,刻苦耐勞,能騎善射,經過多爾則的組織編練,與明軍作戰幾乎無役不勝。
即便是名將袁崇煥在戰術上也是采取了憑借堅城固守的戰略,用大炮暫時阻擋了八旗軍的兵鋒。
而這種戰術,是無法磨練出像衛青、霍去病那樣馳騁大漠建功的鐵騎雄師的。
吳三桂獻關的時候,大明朝已經滅亡,崇禎帝帶著無盡的憂傷在煤山自縊。
此時與多爾則直接對抗的李自成的農民軍。
那么農民軍的戰斗力又如何呢?
當時多爾則等高層貴族普遍認為,農民軍的戰斗力十分強悍,八旗并無十足的把握。
因為八旗曾三次圍困北京城卻沒有攻克,而李自成一戰就攻破了北京,可見此人的大智大勇和農民軍的強大戰斗力。
然而已經投降了多爾則的洪承疇,曾是李自成農民軍的頭號大敵,長期與農民軍作戰。
他告訴多爾則,李自成的農民軍戰斗力雖然比明軍強,但不足與八旗匹敵。多爾則這才最終下定決心,率八旗精銳浩浩蕩蕩向中原逼近。
多爾則此次出征,采納了洪承疇的建議,全部輕裝簡從,輜重在后,精兵在前,西經薊州、密云等地直撲北京城,而不走山海關。
其實這對于多爾則來說,這才是最優解。
這樣一來就會切斷李自成的退路,把農民軍堵在北京城。
所以不管吳三桂獻不獻關。
多爾則都會入關,李自成都會失敗。
因此,吳三桂獻關,讓李自成得以從容退往陜西,保存了實力。
至于多爾則入主中原,則與吳三桂獻關沒有必然的聯系
只是多爾則并不知道李自成的農民軍會那么的不堪一擊,所以在有了比借道蒙古直撲北京城更穩妥的山海關后,他就果斷的走了山海關。
歷史上,此時走喜峰口,多爾則面臨的局面是面對嚴陣以待的、具備內線優勢的闖軍主力。
走山海關,則多爾則具備了自由選擇戰場和會戰時機的巨大優勢。
看李自成的行軍路線就知道闖軍去山海關的時候中間往密云走了一段,如果多爾則真的從喜峰口獨自破口,那么李自成可以走密云路線。
比歷史上去山海關提前三天到達戰場準備迎擊,多爾則需要比歷史上晚兩天到達,這五天時間的天差地別,可以決定兩個民族的命運。
多爾則在之前已經五入中原,最遠打到山東,攻陷濟南,持續作戰可以大半年望了。
但是不控制山海關的入關侵襲,等于和大本營是隔斷的,戰略目的就是劫掠。
大軍后勤可以搶劫補給(想拿下中原就不能這么做),大半年可以,在關內縱橫一年或許勉強可以,兩年呢?
多爾則絕無把握斷定不會被關門,不會被抄老家。
拿下山海關的意義不只是一個關口,關鍵是要掃清山海關內外的駐軍,掃除所有后顧之憂,并建立直達中原的最便捷的通道,從山海關到沈陽這段是必須打通的。
甭管這些駐軍的戰斗力如何,但從戰略上他們有著直取多爾則大本營的可能性。
放著他們不管,繞進來直接進攻中原?除非多爾則的腦子秀逗了。
如果真這么容易打通,早就這么干了,即便不入關,控制山海關威懾明朝豈不更好。
多爾則走喜峰口是從蒙古的地盤過來,搞定蒙古后,可以直接面對長城防線,破關不難。
但這條路線只能用來搶劫,無法在關內長期駐足(攻掠中原),其補給線和大后方有被寧遠和山海關明軍抄后路的風險。
所以說拿下山海關、打通從沈陽到山海關的通道,是多爾則攻略中原的前提。
闖軍解決完山海關軍然后控制山海關,多爾則很難進來,其實并不現實。
吳三桂的三萬關寧軍也不是那么簡單好對付的,即使李自成勝利了也必然損失慘重。
多爾則數萬人突然殺向山海關的李自成根本沒法防住,而且李自成對多爾則完全沒有作戰經驗。
多爾則此戰參戰兵力至少八萬,全軍總兵力十四萬。
吳三桂和大順軍協防抗多爾則還勉強能守住,大順軍打垮吳三桂后是絕對守不住的。
從戰斗力的角度說,這些宣大戰區明軍欠餉數年早已淪為軍閥(在當地自籌糧餉),李自成之所以想和崇禎議和就是想退回山西,慢慢消化這批驕兵悍將。
最后李自成不得不進北京城大搶,滿足這些混蛋,但他們看到李自成兵敗山海關后還是投降多爾則了,這也是李自成棄守山西的原因。
因為他安排的部將已經被這批明軍殺光了,但多爾則到了以后馬上就把這些明軍全部干掉,這回山西消停了。
本來,在李自成率領大順軍北上之時,張獻忠率軍西入四川,從戰略上看是很高明的。
避開大順軍的鋒芒,讓李自成做自己的屏障去和明、多爾則纏斗,自己趁機在四川這個邊角上完成布局。
如果李自成能夠多爾則糾纏個兩三年,這個戰略規劃成功的幾率就很大了。
無奈人算不如天算,大順軍先是兵敗山海關,隨后又因為李自成的意外陣亡而迅速瓦解,江南的南明也沒有堅持到一年就滅亡了。
原本以為可以安心發展的張獻忠,在還沒有完成布局前就不得不與強大的多爾則正面對抗,結果一敗涂地。
南京城已經在望了,朱云決定好好的休整幾天,然后再進南京城。
此時周光也已經回來了。
“臣封命招降山匪,共編軍三營九千余人,請皇上檢閱!”周光意氣風發的單膝行禮道。
“好!朕這就去看看?!敝煸七€是很高興的,這樣一來不僅增加了兵力,還解決了當地百姓的安全隱患。
朱云等進了南京城后,還計劃將南方各個省份的死囚和罪大惡極的囚犯,都招到南京來。
和這千九山匪一起,編成一支軍隊,當做日后的奇兵。
在朱云檢閱完山匪軍后,賜名‘黑衣軍’。
今天他還要去拜訪當地的一位大儒。
畢竟遷都南京,北京被攻克,整個北方都丟了。
天下民眾的人心,還是需要安撫的。
這時候就需要用到文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