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發兵
- 大明:翻盤從崇禎遷都開始
- 新醅綠蟻酒
- 2052字
- 2023-05-25 11:01:18
“啪!”瓷器碎裂的聲音。
“好個洪承籌!這狗賊安敢騙我!”當攝政王多爾則聽到崇禎南遷,李自成攻克北京即將稱帝的消息時,差點氣吐血。
“我這就去把那狗賊砍成爛泥喂狗!”多多氣呼呼的就要往外走。
“等下!殺是一定要殺的,但是要殺的有價值。
如今明賊南逃,李自成攻占北京,現在山海關正是空虛之時。我們應速速發兵山海關,只要將山海關拿下,那我們就可以隨時攻打北京城!”多爾則則咬碎了牙齒一字一句道。
“好,那我就先將洪賊祭旗,然后出征!”說完多多又想走。
多爾則又攔下了多多:“此時山海關已經落入李自成之手,想必那李自成也會多有防備。
所以這次我們不僅要攻打山海關,同時還要借道蒙古,給他來個出其不意!”
“哦!兄長,您莫非是想聲東擊西?”
多爾則笑了:“正是!”
當朱元得到消息,李自成和多爾則都發兵山海關的時候,他已經進入了南直隸的境內,馬上就要到南京城了。
“多兒則已經下令:匯統領滿洲、蒙古兵三之二及漢軍恭順等三王、續順公兵,聲炮起行”,男丁七十以下,十歲以上,無不從軍。”
在聽完王久報之后的朱云陷入了沉思。
可以說,多爾則已經打定主意,趁大順軍尚未在北京站穩腳跟之際,集全國之力與大順軍決一雌雄,逐鹿中原。
他想了這么多,還是算漏了一條。
那就是,多爾則入關,并不是只有山海關一條路可以走。
還有兩條,借道蒙古入中原,或是走海路,這兩條路中,海路不是清軍所擅長的,而且后勤沒有保障。
歷史上,多爾則都是借道蒙古,通過龍井關、居庸關、古北口、喜峰口等其他關口入關。
在明亡之前從未從攻破山海關。
所以,當李自成攻破北京城后,多爾則依然沒有選擇從山海關入關。
而是根據大漢奸洪承疇的建議,準備從薊州、密云一帶破壞邊墻而入關,可見,山海關并不是清軍的最初目標。
那為什么最終清軍會最終出現在山海關,并且趁吳三桂軍與李自成激戰正酣時發動突然襲擊呢?
這個時候就輪到吳三桂出場了,吳三桂早在三月初奉崇禎皇帝圣旨率軍入關勤王,三月十九日北京城破,崇禎皇帝殉國。
得知消息的吳三桂打算歸降大順朝,但是到了三月二十六日卻發生了變化,吳三桂突然率軍原路返回,并從背后襲擊了李自成任命的山海關總兵唐通部,占領了山海關,至于原因,大家也都知道。
吳三桂占領山海關之后,已經與李自成徹底決裂了,但是以他的兵力并不能抵擋大順軍,而且也沒有糧餉來源,所以投降多爾則成了他的唯一選擇。
于是,吳三桂派出使者、攜帶信件與多爾則聯系,四月十五日,吳三桂的使者遇到了多爾則率領的軍隊。
得知吳三桂占領山海關并愿意投降多爾則的消息后,多爾則命令軍隊改變行軍方向,向山海關進發。
當多爾則趕到山海關時,正趕上吳三桂部與李自成親率的大順軍在山海關一片石激戰,待雙方激戰正酣時,多爾袞率領八旗軍隊加入戰局,猝不及防的大順軍崩潰,被聯軍擊敗,狼狽逃回了北京。
如果吳三桂沒有投降多爾則,而是投奔了李自成,那么多爾則必將按照原定的計劃,從山海關的西面破長城而入,在華北平原上充分發揮八旗騎兵的野戰優勢,如果是這樣,形勢對李自成來說則更加嚴峻。
道理很簡單,因為如此一來,李自成向陜西撤退的路線很容易就被截斷,農民軍就會被包圍在北京,而農民軍進入北京城后,早已喪失了斗志,大概率會被多爾則一鍋端。
想到這,朱云長嘆一聲。這一仗,李自成的贏面還是不大啊!
朱云穿來之前,曾經看過一篇文章,就是講李自成的失敗是因為,始終沒有完成角色的轉變。
多爾則入關和吳三桂、洪承疇叛變有很大關系。
套用階級理論,當聽說大順軍在京師開始對官僚追贓時,吳三桂降多爾則就是必然的選擇。
占領北京后的追贓拷餉的行為把大順軍毀了,這事不是不能干,而是不能干得太早。
看人家多爾則怎么玩的,拿下南京城才開始強推剃發易服這種跟整個漢族翻臉的政策,這時大勢已定了,反抗也很難逆轉局面。
他始終沒有完成從起義者到統治者的轉變。
對比一下朱元璋,明太祖是先在江南割地稱雄,建立起了一整套統治體系和穩固的根據地以后,才進一步完成統一大業的。
如果李自成能夠找到一塊穩固的根據地,建立起自己的體系,再和多兒則爭雄,結果就不會一樣。
“李自成還不能敗,反正現在不行!”
說完,朱云便對王久道:“告訴唐通,讓他給李自成獻計:由他去詐降多爾則,就說自己的妻小被李自成的農民軍欺辱,連小妾都被搶了。”
“他吞不下這口氣,就決定為內應,獻關給多爾則。
“讓他一定把多爾則引到山海關來。”
“陛下!這能成嘛?多爾則會相信?”王久感覺這個計策太粗陋了,多爾則是誰?哪能上這個當。
“試試看吧!反正現在我們也沒有更好的辦法了。”其實朱云還是很有自信多爾則會信的。
雖然歷史上,多爾則曾幾次由蒙古入中原扣打北京,雖然很有聲勢,也取得了巨大的戰果,但始終站不住腳。
所以多爾則要想入主中原,就一定要打通遼西走廊,要打通遼西走廊,必須拿下山海關,這條路線距離最短,最有利于后方的支援。
采取其他兩條路線,尤其是借道蒙古這一條,容易達到戰術上的突然性,但難以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所以當李自成攻破北京城后,多爾則選擇借道蒙古,是存在賭的成分。
所以一聽吳三桂要獻關,就馬不停蹄的趕往山海關。
有好的選擇,誰會選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