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零售業數字化轉型寶典
- 多點DMALL主編
- 24字
- 2023-02-28 20:28:55
第一章 零售業數字化轉型與產業圖譜
Chapter 1 Retail Digital Transformation and Industry Map
第一節 中國數字經濟發展
數字經濟是繼農業經濟、工業經濟之后的主要經濟形態,是以數據資源為關鍵要素,以現代信息網絡為主要載體,以信息通信技術融合應用、全要素數字化轉型為重要推動力,促進公平與效率更加統一的新經濟形態。數字經濟發展速度之快、輻射范圍之廣、影響程度之深前所未有,正推動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深刻變革,成為重組全球要素資源、重塑全球經濟結構、改變全球競爭格局的關鍵力量。
中國信通院《全球數字經濟白皮書(2021)》顯示,2020年,中國數字經濟以5.4萬億美元的規模繼續位居世界第二,同比增長9.6%,增速全球第一,占全國GDP近4成;美國數字經濟蟬聯世界第一,達13.6萬億美元;德國、英國的數字經濟也在國民經濟中占據主導地位,占GDP的比重超過60%。
2021年以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數字經濟和數字化轉型發展,做出了一系列重要決策部署。
2021年6月,中國國家統計局發布《數字經濟及其核心產業統計分類(2021)》。這是我國加快發展數字經濟的里程碑。它的出臺為我國數字經濟核算提供了統一可比的統計標準、口徑和范圍。
2021年10月,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明確指出,“加快數字化發展,發展數字經濟,推進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推動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加強數字社會、數字政府建設,提升公共服務、社會治理等數字化智能化水平。”
2022年1月12日,國務院正式發布首部系統謀劃我國數字經濟發展的國家級專項規劃——《“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規劃》指出,“十四五”時期,我國數字經濟轉向深化應用、規范發展、普惠共享的新階段。到2025年,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要占GDP的10%。
2022年1月16日,《求是》雜志發表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文章《不斷做強做優做大我國數字經濟》。文章強調,發展數字經濟意義重大,是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新機遇的戰略選擇。面向未來,要充分發揮海量數據和豐富應用場景優勢,促進數字技術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賦能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催生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
2022年3月5日,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促進數字經濟發展,加強數字中國建設整體布局,完善數字經濟治理,培育數據要素市場,釋放數據要素潛力,提高應用能力,更好賦能經濟發展,豐富人民生活。
2022年,數字經濟重視程度前所未有,發展格局全面擴展,深化數字化應用成為大勢所趨。
在數字經濟大潮中,數字化轉型已不是企業的“選擇題”,而是關乎企業生存和長遠發展的“必修課”。數字經濟在企業數字化轉型中發揮著愈加重要的驅動作用。
數字化轉型是在業務數據化后利用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5G等新一代信息技術,通過數據整合,對組織、業務、市場、產品開發、供應鏈、制造等經濟要素進行全方位變革,實現提升效率、控制風險,提升產品和服務的競爭力,形成物理世界和數字世界并存的局面。
寶潔公司前副總裁托尼·薩爾德哈在《數字化轉型路線圖:智能商業實操手冊》一書中指出,“面對第四次工業革命,數字化轉型是我們當下的目標。數字化轉型是為應對第四次工業革命所帶來的極具顛覆性的威脅所做的斗爭。”
國家工業信息安全發展研究中心和埃森哲聯合發布的《2021年埃森哲中國企業數字轉型指數》報告顯示,疫情加速全行業數字化進程,在9個行業中,傳統物流和零售業在2021年躋身數字化成熟度第一梯隊。面對疫情考驗,物流與零售業依托數字化能力雙雙實現自我重塑,2021年上半年商品零售規模達19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0.6%;全國社會物流總額超150.9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5.7%。
疫情帶來的消費者需求和習慣的變化、消費方式和購買渠道的轉變,都深刻影響著零售業。數字化能力成為傳統零售業在壓力之下的“破局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