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資有規律:從商業模式出發(第2版)
- 肖志剛
- 977字
- 2023-01-30 19:40:52
第五節 挖井打水
投資者作為整體,一開始并不知道哪些股票有機會,于是會不停地試錯,去尋找那些有潛在機會的板塊。也許個別投資者有先見之明,可以提前發現牛股,但投資者整體是不具備這種能力的,通過試錯是一個現實的方法。
2019年的市場,投資者們面臨的問題是價值股的水基本被挖掘充分了,下一步就要換個陣地繼續挖,而上億投資者作為整體,是沒有領先性的,對于下一階段的行情主線,不是預測出來的,而是試錯試出來的。這就跟挖井打水似的,是塊平地就先挖兩鍬,沒挖出水就換地方,挖到水的話,那就把小伙伴們都叫過來趕緊一起挖。
經過2017—2019年的價值股行情后,價值股性價比下降,板塊水位下降。投資者開始在價值股以外的地方試錯,無論如何先買點,炒一下,再仔細看看是否有基本面配合,如果沒有,就當沒水一樣,再換個地方挖。如果股票漲著漲著,發現基本面確實有很大的改觀,之前只是被暫時遺忘了而已,再仔細一看,未來還有很多利好,那就呼喚更多投資者入場,資金繼續涌入,行情也就具有持續性了。
自2007年后,每次行情往周期股切換的時候,剛開始大家會從不同的周期信號中感覺到周期股可能會有機會,于是鋼鐵、煤炭、有色金屬、地產、工程機械、基建都會異動一遍。航運股也都要脈沖一下,然后就沒然后了,因為實在沒水,基本面太差,每次都是試兩鍬后就離開了。而那些有基本面配合的周期股,比如2017年的煤炭、鋼鐵,則踩著航運的肩膀持續上漲。
所以,市場大風格的切換不是一蹴而就的。在這個過程中,這類風格的股票都會表現一下,但能有持續行情的,還是那些有基本面支撐的股票。
這樣來看,2019年價值股處于被過度寬容狀態,性價比變差之后,價值股會重新進入蓄水階段。這個時候成長股經過幾年的蓄水,性價比逐步顯現,開始逐步被投資者挖掘。事實上,這個切換過程在2019年基本完成,之后成長股的行情將會持續兩三年,直到被過度寬容的狀態。這個過程的順序,顯然是投資者先挖掘出成長性100%、80%的股票,然后再挖掘出成長性60%、40%的,最后就是20%、10%甚至更低的。為什么這么低的增長也可以被挖掘出來炒呢?因為未來有成長性!這個時候就是泡沫,是成長股被過度寬容的狀態,而價值股大概率又處于被過度苛刻對待的狀態,新的一輪切換在那個時候又會悄悄來臨。
這里比較特殊的是券商股,每次反彈都會異動一下,而券商的水,其實是投資者自己水壺里的水,拿出來忽悠其他人說發現水了,等大家過來就可能會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