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提升魅力的心理法則(3)
- 勞心者必讀的101個心理法則
- 呂晨鐘編著
- 3698字
- 2014-11-22 15:24:05
作為一個領導,當你的下屬不按你的要求去做事的時候,應該找他溝通,而不是以上壓下,更不可有任何威脅的語言或舉動。如果這樣做。即使不是用強制的態度,也足以說明你對下屬的不信任。既然是這樣,下屬又為什么要效忠你呢?他們紛紛離職,也許正因為管理者自身的原因。
要相信下屬,這是最主要的。當我們期待下屬有所表現時,要首先相信他的能力。無論多不可靠、多無能的下屬,當你委派他去干一件事的時候,切不可輕視他的能力,要給他以必要的支持。即使自己有好的構想,也要先放在心里,在下屬未提出比自己更好的提案時要耐心地幫助他們,鼓勵他們。
總之,權力和責任緊密相連,作為上司,一定要頭腦清醒,明確責任,用好權力,這樣才能更好地去領導下屬。
011嫉妒心理會使團隊無從發展
嫉妒是一種病態心理,嫉妒人才是管理者用人的大敵。
嫉妒人才是管理者用人的大敵。嫉妒是一種病態心理,是當別人在某方面有比自己優越的地方,產生的一種由羨慕轉為惱怒忌恨的情感狀態,是一種難于發覺,又不愿被人發覺,不愿表面化的情感。黑格爾曾經說過:“嫉妒是平庸的情調對于卓越的才能的反感。”這種深藏于內心的感情,能使理智麻木,行為失控。古往今來,為嫉妒所毀之人、所壞之事,不無先例。在用人決策中,嫉妒心理主要表現在以下兩方面。
第一,對于能力、水平、品格高于自己的人,或升遷的可能性大于自己的人的情緒,抱怨、憎恨的情緒,甚至采用造謠誹謗中傷等各種卑鄙手段中傷他人。
第二,嫉賢妒能,惟恐他人超過自己,千方百計壓抑、打擊有才華的下屬。總之,懷有嫉妒心理的人,以自我為中心,對人才缺乏善意;攬功推過,只用奴才,不用人才。
領導是二流水平的,不允許下屬是二流水平以上的,只能是三流水平的。而三流水平的人會找四流水平的人做他的下級。堅決反對任用、提拔任何在未來有可能超過自己的人,要聽話、順從的下屬;磨去棱角,改造有個性的人才,排斥有才能的人。
現代管理者的嫉妒之心,對管理工作會產生很大的負面影響。曾經有這樣一家公司,原先該公司總經理與副總經理通力配合,管理協調,員工積極性得到很好的發揮。后來,總經理去進修,來了個代理經理。這位代理經理是嫉妒心很強的人,他認為副總經理在公司里根基深,業務水平比他高,他新上任,在不少問題上等于副總經理說了算,嚴重影響了他的威信。于是,找借口將副總經理調至其他公司,而把一直跟他工作的秘書提為副總經理,并把一批惟命是從、不學無術的人提拔到各級管理崗位上來。結果公司里空氣沉悶,不少能力強的人才被迫先后離開公司到別處工作。該公司當年總產值就下降9%,第二年又下降15%。直到總經理回來,這種局面才扭轉。
嫉賢妒能從心理角度分析,是一般人際關系中個體最容易犯的毛病。嫉妒心理還表現在:一種是害怕別人超過自己;另一種是醉心于或是故意炫耀自己的成績,激起對方的嫉妒之心,以此為享受。在人類的一切情欲中,嫉妒是比較頑固、持久的心理現象。撒克遜·丹尼說過:“嫉妒心是不知道休息的。”
嫉妒,是共同事業合作中的一大障礙,它是一個人內在的虛偽自私的反映。一個有著強烈事業心的人,時時想著如何為人類多做有益的事情,懂得事業成功要靠大家的努力。一個充滿自信的人,會努力地充實自己,靠不懈的奮斗和追求定能獲得成功。他無暇找別人的毛病,挑別人的刺,不會擔心別人的成功而影響自己。
美國加州大學查爾斯·加菲爾德教授在對各行業1500多名事業上有成就的人進行研究后認為,這些成功者的共同特點就是這些人是在與自己競爭而不是與他人競爭。他們想的是盡最大努力把事情做好,樂于集體協作。他們懂得,集體的智慧更利于解決棘手的問題,而很少去想怎么打敗對手。試想,一個總是擔心別人勝過自己,考慮如何戰勝對手,把精力放在為別人設置障礙的人,還能在事業上取得真正的成就嗎?
虛榮的人注視著自己的名字,光榮的人注視著祖國的事業。有著高尚的思想品格的人,胸中裝滿崇高的理想與追求,是不會有嫉妒這個惡魔的一席之地的。
嫉妒之心無論如何,對人對己都是有害的,我們必須將這種無聊有害的情緒從自己的心靈中清除出去。為此可以從下列四個方面去努力。
第一,認清危害。嫉妒完全是一種于人有害,于己無益的不道德心理。糾纏在這種情緒中,不僅自己不能邁步前行,而且這種心理本身就是一種見不得人的猥瑣和卑鄙,因此,必須將其徹底掃蕩。
第二,克服私念。在現實生活中,善妒的人對家人的進步和成就總是大度容忍,惟有對自己的同事,尤其是同資歷、低資歷者過不去。之所以如此,主要是因為嫉妒者將親人看作“自己人”,只是放大了“自己”而已。因此,克服私念是益己益人的大好事,也是消除嫉妒心的基礎條件。
第三,認識自己。心存嫉妒者,首先是自己想出人頭地的,無論怎么掩飾,嫉妒的表現已經反映了這種心理。對此,嫉妒者應當正確地評價自己,在生活和工作中盡可能地發揮自己的優勢,只要恰如其分地進行努力,總可以在某些方面取得成就。
另外,還得承認,你即使天資過人、精力旺盛,也不可能永遠領先、永遠不被別人超過。因此,正確地評價、看待自己和別人,也是從心理上戰勝嫉妒心的武器。
第四,替人著想。俗話說的“將心比心”就是這個道理,心理學稱之為“心理位置互換”。當你感到嫉妒之心油然而生時,你可以想一想,假如是我取得了成績,對別人這種無端的怨恨,心中會有什么感受?這種換位思維會十分有效地幫助你擺脫苦悶的嫉妒心理。著名哲學家培根說過:“在人類的一切情欲中,嫉妒之心恐怕要算是最頑強、最持久的了。”與嫉妒心的斗爭,確是一場艱苦的磨難。克服嫉妒心不能尋求任何外來的幫助,而全在于自己心中的調理。
012專斷獨行得不到下屬尊重
企業要想持續壯大,不斷發展,企業管理者們的權力必須有所制約。
羅斯公司是工業化學用品的制造商,長期主要由布洛克一人管理。布洛克對生產日程的安排和產品質量的嚴格控制,使公司業務一直保持迅速增長。與同行業其他企業相比,羅斯公司不但沒有延遲交貨的記錄,而且退貨率也最低,受到了許多客戶的青睞。在工廠里,員工簡直不知道還有其他管理者的存在,布洛克獨攬公司的一切業務。他就像是個萬事通,只要他一出現,一切問題就會迎刃而解。總裁反而只負責一些老客戶的維系工作。但是那些客戶的業務量僅占10%。換言之,公司總裁除了擁有頭銜以外,工作實際上只相當于一名銷售副經理。
布洛克將公司的其他管理者作為普通員工看待。每個人好像都沒有獨立自主的思考精神,都是唯唯諾諾的好好先生。每次開會時,其他的主任、組長都會帶一個筆記本,記錄布洛克的指示,然后帶回去實施。
該公司總裁一直對這種現象感到憂慮。但是他總是“時間尚早”為理由安慰自己——畢竟布洛克才55歲,還很年輕,至少還有10年的工作時間。另外,因為羅斯公司的確是在布洛克的努力下發展起來的,而他也確實沒有勇氣與布洛克爭論經營管理的方法。
天有不測風云,布洛克突然心臟病發作,去世了。表面上看來好像只要指任一名副總裁接替其職位就可以了,但是沒有想到的事情發生了,沒有布洛克,副總裁不知道如何主持一個討論會,不知道如何讓與會人員填滿他們的筆記本,而且與會的主任和組長也不知道將來要做些什么事。工廠里的日程安排出現了越來越多的爭執,退貨頻繁出現。
總裁和董事會成員都清楚地認識到布洛克通過專斷獨行式的管理,剝奪了員工的獨立性,使人們像應聲蟲一樣工作。一個明顯的事實擺在那里,沒有一個副總裁可以獨立工作,獨立制定決策,他們對一位強大管理者的依賴太久了。
企業管理者要摒棄專斷獨行的工作作風,最重要的是從個人心理上發生轉變,束縛個人的控制欲,正確地了解自己,用發展的眼光看待不斷變化事物。
我們再從另一個角度分析,為什么國外的企業決策者們決策失誤要少于中國企業家。除去個人素質不講,他們的決策權力比中國企業家小,受到的約束比中國企業家大,因而犯錯誤的幾率就小。國外的一些CEO們雖然失敗了,但沒有給企業帶來滅頂之災。但這句話的另一個含義則是,即使這些CEO們沒有給企業造成巨大的傷害,但他們依然被解雇了,原因很簡單,他們是職業經理人,他們受雇于董事會,只是董事會的成員之一,責權清晰,目標明確,一旦承諾的目標無法實現,他們面前也只有兩條路:要么鞠躬下臺,要么等待革職。
幾乎所有失敗的決策都是在獨斷中產生的,當我們認識到這一點時,那我們應該做的事就是,在企業內建立一套完善的制約和監督機制。
013過分苛求更使下屬產生工作厭倦感
對于大多數人來說,工作并非他們生命的全部。
王軍是一家大型制造類企業的采購經理,在工作上頗有成就,深得公司領導層的賞識。他對下屬要求很高,管理嚴格。王軍僅有中專學歷,能升到現在的職位,是因他對自己的嚴格要求。因此,他便期望他的員工也能像他一樣,一心撲在公司的事務上,為公司鞠躬盡瘁。
王軍要求他的下屬在上班時間不得擅自離崗,不得做與工作無關的事情,不得閑聊,不得接打私人電話,所有的時間都得在工作。他總是想方設法占有員工的時間,認為只有員工多做工作才能多出成績。在他的管理下,員工總有做不完的工作,即便有些工作沒有任何意義。
他還要求自己的員工養成“早到晚退”的習慣,讓員工每天陪自己加班一個小時。即使員工無事可做,也要陪伴在身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