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國貨潮起來作者名: 吳曉波頻道主編本章字數: 1762字更新時間: 2022-12-20 11:51:25
前言
我們先來想象這樣一個場景:有一位90后的女生,清晨起床,穿上“內外”,戴上“moody美瞳”,給自己煮一碗“拉面說”,用“林清軒”簡單化一個妝。出門前,給自己的寵物喂一盆“PIU鮮食”。進辦公室,來一杯“永璞咖啡”,中午到樓下的“陳香貴”或“馬記永”吃一碗蘭州牛肉面。下午時分,最好來一支“鐘薛高”或一杯“樂樂茶”,再與閨蜜分享一塊零糖的“每日黑巧”……
在這個場景中,你會發現所提及的十幾個品牌,均為近年聲名鵲起的新國貨品牌,而且這些新國貨都來自上海的創業公司。
2021年,天貓選出了平臺上最受消費者喜歡的500個新國貨品牌,發布了一份“新品牌創業地圖”。其中,來自上海的品牌有90個,位列全國城市榜單第一名,成了新國貨品牌創業第一高地。
有鑒于此,我們與東方衛視很默契地同時提出:立足上海這個“時尚引爆中心”,制作中國首檔國貨社交綜藝《國貨潮起來》,以“國貨+社交”的形式,打造沉浸式體驗的大型國貨“種草”現場,讓上海和全國的新國貨品牌一起參與。
節目自2021年10月上線后,在同時段節目中收視率名列前茅,斬獲五周TOP1、三周TOP2的好成績;微博話題閱讀量約6億次,短視頻平臺相關話題詞播放約2億次。
其實,我們應該是國內最早開始關注新國貨的機構之一。早在2016年,吳曉波頻道就發起了“尋找奇葩匠人”的活動。從那以后,我們一直在關注和研究新國貨運動的軌跡和趨勢。我們每年會發布一份“新國貨白皮書”,發起成立了新國貨促進會,在2020年,完成了第一屆“金物獎”評選活動,直至后來《國貨潮起來》應運而生。
這檔節目不只是單純地分享國貨而已,更是通過剖析這個時代,讓國貨品牌更好地理解消費者的需求。甚至,它還為年輕人打造了一個社交分享場,以國貨產品為切入點,挖掘國潮、國貨背后的故事,挖掘年輕人的新消費理念和新生活方式。
節目終有收官之日,國貨品牌卻已經成了國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抹亮色。我們一直希望能將時代的潮涌訴諸文字,以更為系統的形式,介紹新國貨品牌的成長故事。
如今,《國貨潮起來》這本圖書新鮮面世,它以同名綜藝內容為基礎,延續“倍速時代”“潮流生活是個圈”“一人時代”“治愈自己的一萬種方式”“愛情72變”“白日夢想家”六個主題,通過解讀當下新國貨浪潮中的新消費趨勢,觀察不同細分賽道的典型新國貨品牌,記錄新國貨品牌的發展之路,為新國貨品牌崛起鼓與呼。
那么,本輪新國貨浪潮的成長邏輯到底是什么,這些置身其中的創業者具有哪些不同尋常的特質?本書選取了頗具代表性的國貨品牌,對它們進行拆解分析,呈現它們捕獲用戶需求和行業趨勢,提供個性化解決方案的過程。
國貨之所以能“潮起來”,本質上是中國經濟繁榮的必然結果。往大里說,就是國運。從今天到未來,中國經濟發展的速度和深度,就是新國貨發展的速度和深度。這種自信不是憑空生成的,而是植根于中國社會演進的基本面之中:
其一,本土文化帶來審美自信。
新國貨浪潮建立在本土文化自信的基礎上,創業者們從故宮、宋畫、敦煌乃至三星堆等古老的文化遺產中發掘出了既迥異于歐美,又不同于日韓的生活美學,它正逐漸構成21世紀中國消費品的美學符號和價值體系。
其二,中國制造帶來品質自信。
作為居全球首位的制造業大國,先進的制造能力和完備的供應鏈,為本輪新國貨創業提供了前所未見的品質保證。在此前提下,很多新國貨已經擺脫了“定價自卑”,敢于在細分品類中掌握價格的自主權。
其三,互聯網引爆模式帶來創新自信。
本輪新國貨的創業者以80后和90后為主,他們大都具有大公司從業經歷或海外留學背景,常年的都市生活和開闊的國際化視野,使他們可以嫻熟地運用新的營銷工具,繞開傳統企業的傳播和渠道壁壘。所以,他們得以在很短的時間內完成初創期的積累,獲得都市年輕消費群體的青睞。
此時此刻,無數的創業者仍然在路上,用自己的方式建構品牌標識。《國貨潮起來》嘗試以時代旁觀者的視角,與創業者對話,在對話中展現新國貨的核心競爭力,以及它們在審美力、品類創新和生活方式迭代上帶來的改變。
在中國這片古老的土地上,每天都在上演著新鮮的故事。我們每一代人在繼承中反叛,在溫情中告別過去并體現自己的人生價值。新國貨浪潮方興未艾,本書所寫的內容,寄托著我們對其未來的美好憧憬。《國貨潮起來》系列圖書將陸續出版,以期形成具有影響力的新國貨文化IP(知識產權)。我們所能肯定的是:投身新國貨是未來十年少有的正確的事情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