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124.左右為難
- 明寇
- 揚漠
- 2029字
- 2023-04-13 23:22:58
縣衙里的氣氛,已近凝固,幾人都被驟然而至的消息給驚到,一時皆是不知所措。
直到林凈之將戰(zhàn)事說了一遍,眾人對形勢有所了解,這才有了反應(yīng)。
還好,不是明軍勢大到不可制,而是來得太突然,導(dǎo)致了戰(zhàn)場失誤。
半晌,劉青芳緩緩坐下,對林凈之道:“如今,銅爐嶺有新炮三十門,火銃一百把,長寧縣城也駐有兵馬近三千,如果將這些都交給你,再加上羊角堡的兵力,你有沒有把握將明軍堵在羊角堡?”
其實,長寧縣的軍備力量并不弱。
劉青芳兼為駐守長寧縣的千總,自然也有人馬,另有銅爐嶺與崇山兩處重地要看守,也有駐兵。
這一統(tǒng)計下來,他最少有千五人可派。
而且楊義麟與謝良部如今也在縣城,領(lǐng)有一千七的人馬。
若要調(diào)出三千人來,也不算很難。
劉青芳只算了縣城一帶的,還沒算廖柒駐在桂嶺堡的五百人。
更沒算長寧縣南邊小雪山的千來人,不過那邊是南大門,不能輕易去調(diào)動。
只是,如果把長寧縣城的人手都調(diào)配給林凈之,長寧縣的城防便要交給銀政司的人來守御了。
聽得現(xiàn)下還能調(diào)動三千人,林凈之終于是緩了一口氣,冷靜了下來。
他也拉過一把椅子坐下,喝了一口茶,徐徐回答:“那要看明軍來了多少,如果是守的話,抵擋個萬把人還是可以的。”
自羊角堡被林真拿下起,就駐了近千兵力,后來還從堡內(nèi)征兵,清剿流匪,加上去年會昌千戶所的投誠,巔峰兵力曾達到了三千余。
如今除去戰(zhàn)死與降了明軍的人馬,依然還有近兩千兵力。
兩千加三千,就有五千人了。
依靠防御手段,只要不出差錯,五千守軍抵住萬把人的進攻不是問題。
“也不必太過緊張,兵力若不夠,再調(diào)。”毛克陽擔心林凈之是在強撐著,便皺眉道:“據(jù)我所知,信豐也有駐軍,或許可以把他們也調(diào)過來。”
接著,他又扭頭看向那個林凈之不認識的人,道:“王知縣,你要配合藍縣丞,把征召運糧的民壯給調(diào)回來,雖然民壯上不了戰(zhàn)場,卻可以用來湊人頭,我會讓其他縣也征些民壯送來。”
王知縣便是新任知縣王六如,才上任三天,只是掛著名號,還沒接手事務(wù)。
“戰(zhàn)報失蹤之事,或可發(fā)動百姓去尋找。”藍金檀有了上次追捕沈如云的經(jīng)驗,對找失蹤人口有著不少心得:“找到報信之人者,賞百銀!”
不過,這些行動都需要財政支援,所以幾人又去了銀政司。
路上,劉青芳附到林凈之耳邊,略顯不滿的道:“老大,你弟是搞情報的,怎么連對面有多少兵力都不知道?”
作為軍務(wù)司總管,他一直想將情報局搞到手中,但又有些顧慮,所以一直沒提,或許,現(xiàn)在是個好時機。
面對劉青芳的埋怨,林凈之只是斜睨了他一眼,置之不理。
林凈之是知道的,因為情報局受困于財力,很難收買到大明高官,只能得到一些底層的消息。
所以,林倚之為了能讓情報局壯大,如今竟不務(wù)正業(yè),去探查密密教所提供的那座金山了。
哎,若是弟弟能放下顧慮,到銀政司找林錦撥銀,也不至于會這樣吧?
很快,眾人到了銀政司。
銀政司里,林錦正在內(nèi)院兇巴巴的訓(xùn)導(dǎo)著不情不愿的林昭練字,聽說毛克陽等人過來,就嚇唬林昭說等下要回來檢查,然后才起身去了后院大堂。
銀政司衙門規(guī)模很大,占地有五十畝,分外院、左院、右院,后院和內(nèi)院。
外院是銀政司日常接待人員,處理事務(wù)的地方。
右院是司吏們對帳、辦公的地點,左院則是內(nèi)勤、庫房與及主事的匯總處,后院才是林錦的專屬辦事處。
此時的后院,來訪的幾人都被丫鬟上了茶水,在后花園的涼亭里一邊喝茶聊著戰(zhàn)事,一邊等林錦過來。
藍金檀眼尖,瞧見林錦的身影后便馬上喊道:“有緊急軍情,需要大司徒手頭支持……”
如今,長寧軍內(nèi)部有一些人愛以所管事務(wù)笑稱別人,冠以名號。
除了掌銀錢的林錦被笑稱為大司徒,管軍備軍務(wù)的劉青芳也被稱為大司寇,毛克陽更是被稱為大學(xué)士。
對于大司徒這稱呼,林錦初時是覺得怪怪的,但后來又覺得這稱呼不錯,便默認了。
林凈之扭過頭,見了林錦忙從位置上站起來,抱拳道:“大小姐,如今明軍壓境,我軍急需財力支持……”
“啊,你說明軍壓境了?”
待得知了羊角堡的處境后,林錦也沒了心思去多問,讓各人做好預(yù)算,隨時拔付銀款。
現(xiàn)在,把仗打贏才是正事!
有著林真讓楊義麟從贛州帶回來的兩百萬兩,林錦最近比較大方,只要是要錢辦正事的,她都能答應(yīng)。
在高層達成共識后,長寧軍的戰(zhàn)爭機器也在本土動了起來。
調(diào)兵的命令,被發(fā)至各處。
長寧縣校場,謝良收到調(diào)兵令后,皺著眉頭去找了已升為千總的楊義麟。
“楊千總,虔帥讓我們在長寧縣等待南下廣東的命令,可這……”
楊義麟也有些頭疼,臉色為難的嘆氣道:“也不知虔帥如今身在何方,去信相詢的話,恐怕要延誤戰(zhàn)機啊!”
他們本是回長寧縣休整換裝的待命軍伍,有帥令在身,并不是閑散無事的閑兵。
而且,現(xiàn)下長寧軍最高的兵令便是帥令,中樞還從沒調(diào)動過兵馬,即便中樞有權(quán)調(diào)兵,也不能越過帥令啊。
但長寧縣如今軍情也確實緊張,他又不好忽視調(diào)兵令。
真是,左右為難!
“要不,我去信問問王厲臣的意見?”楊義麟說著,立即叫侄女送來了筆墨。
王厲臣是他的侄女婿,又是虔帥的嫡系,更是將他帶至軍伍中的人。
如果他同意,過后虔帥又怪罪,那就拿他來頂罪。
楊落前些時候從安遠調(diào)回了長寧,如今就在銀政司做事。
她得知小叔在糾結(jié)什么時、打的什么主意后,心都提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