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培養孩子的高情商(3)
- 培養高情商高智商高財商的孩子(教子書坊)
- 宋天天
- 5464字
- 2014-11-15 10:56:45
當然,很多父母還是希望孩子是誠實的,于是他們就會教育孩子不要說謊。雖然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讓孩子不要說謊,但是,父母的一些行為卻是在教孩子說謊。
我們來看一個廣為流傳的故事。
美國一位著名心理學家為了研究父母對一個人一生的影響,在全美選出50位成功人士,他們都在各自的行業中獲得了卓越的成就;同時又選出50位有犯罪記錄的人,分別去信給他們,請他們談談父母對他們的影響。有兩封信給那位心理學家印象最深。一封來自白宮的一位著名人士,一封來自監獄的一位服刑的犯人。他們談的都是同一件事:小時候母親給他們分蘋果。
那位來自監獄的犯人在信中這樣寫道:
小時候,有一天媽媽拿來幾個蘋果,紅紅綠綠,大小都不一樣。我一眼就看見中間的一個又紅又大,十分喜歡,非常想要。這時,媽媽把蘋果放在桌子上,問我和弟弟:“你們想要哪一個?”我剛想說要最大最紅的一個,這時弟弟搶先說出我想說的話。媽媽聽了,瞪了他一眼,責備他說:“好孩子要學會把好東西讓給別人,不能總想著自己?!?
于是,我靈機一動,改口說:“媽媽,我想要那個最小的,把大的留給弟弟吧?!?
媽媽聽了,非常高興,在我的臉上親了一下,并把那個又紅又大的蘋果獎勵給我。我得到了我想要的東西,從而,我學會了說謊。以后,我又學會了打架、偷、搶。為了得到想要的東西,我不擇手段。直到現在,我被送進監獄。
那位來自白宮的著名人士是這樣寫的:
小時候,有一天媽媽拿來幾個蘋果,紅紅綠綠,大小都不一樣。我和弟弟都爭著要大的,媽媽把那個最大最紅的蘋果舉在手中,對我們說:“這個蘋果最紅最大最好吃,誰都想得到它?,F在,我們來進行比賽,我把門前的草坪分成兩塊,你們兩個人一人一塊,負責修剪好,誰干得最快最好,誰就有權得到它!”
我和弟弟比賽除草,結果,我得到了那個最大的蘋果。
我非常感謝母親,她讓我明白了一個最簡單也最重要的道理:要想得到最好的,就必須努力爭取。她一直都是這樣教育我們的。在我們家里,你想要什么好東西,要通過比賽,這很公平。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罪犯的母親對孩子起了誤導的作用,由此種了說謊的禍根,使這個孩子以后成為罪犯。所以,做父母者要求孩子不說謊,自己要慎重地注意自己的言行,切不可對孩子起誤導作用。
§§§第7節讓孩子學會稱贊別人
父母箴言
能夠發現別人的優點并發出由衷的贊美,對孩子來說是很重要的。讓孩子學會贊美別人,是贏得他人好感的一種好辦法。并且,孩子在發現別人身上的美好的過程中,還會發現整個世界都是美好的。
在孩子的生活中,被夸獎可以說已經成為一項非常重要的內容,是他們生活中的一種需要。在孩子小小的認知中,如果自己夸獎別人在某個方面表現突出,就表示自己在這個方面表現一般,比別人稍遜一籌。所以,孩子們往往不會輕易去稱贊別人,即使那個人真的表現很好。
面對這樣的孩子,父母應該注意了,要讓孩子知道,承認和欣賞別人的優點并不是說自己不如別人,而是認識和發現自己的一個重要途徑。如果不能正視別人的優點,那么就不會看到自身的缺點,也就不能予以改正。
當然,在讓孩子去贊美他人的同時,父母也要注意去贊美孩子,不要只是一味地批評和指責孩子。有人說,贊美是最大的仁慈,它能使膽怯的人鼓起勇氣,使自卑的人重塑信心。反之,批評和否定就透著幾分殘忍,非到萬不得已,不宜輕用。有的人以“良藥苦口利于病”為借口,經常用負面語言刺激別人。殊不知,“是藥三分毒”,即使天天喝人參湯,也能喝成死癥,何況有些話根本比毒藥還毒。
要讓孩子知道,贊揚可以奇跡般地激勵他人,使其振奮起來。
有這樣一個故事。
一位熱愛音樂的青年,在音樂創作的道路上摸索了許多年,進步卻很小。他經常懷疑自己是否有音樂天賦,對未來前途感到十分迷茫。為此,他去拜訪了柏遼茲,希望這位大作曲家指點迷津。
青年人演奏了一首自己創作的曲子后,誠懇地問:“柏遼茲先生,您認為我適合從事音樂創作嗎?”
柏遼茲聽出來,青年人的演奏雖然很熟練,卻缺少某種靈氣,很顯然,他對音樂的理解還停留在很淺的層次,而且不懂得將技巧和靈感自然地融合在一起,甚至可以說根本缺少靈感。一個學過多年音樂創作的人,僅僅達到這個水準,可不是缺少天賦嗎?因此,柏遼茲坦率地說:“年輕人,我毫不隱瞞地對你說,你根本沒有音樂才能。我之所以痛快對你下結論是為了讓你趁早放棄,另尋出路,免得浪費青春?!?
青年人一聽,此言正好證實了自己的疑惑。他大失所望,帶著羞愧不安的心理向柏遼茲告辭,然后低著頭,走了出去。
柏遼茲話剛出口,便感到懊悔:這對青年人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是一個多么大的打擊呀!再說,他那番話未免太絕對了,一個人的天賦有欠缺,可以用勤奮彌補,即使達不到極高的境界,也會有出息的,為什么要叫人家放棄呢?因此,他決定采取補救措施,挽回青年人的自信心。
柏遼茲打開窗戶,看見那個青年人正垂頭喪氣地走在街道上。他從窗口探出頭,叫住青年人說:“我不改變剛才對你的評價。但是,我有必要補充一句:大師們當年對我也是這么說的。記住,你和我當年一模一樣,是的,一模一樣!”
青年人一聞此言,頓時精神大振,重新樹起了信心。多年后,他經過刻苦努力,終于成為一個知名的作曲家。
§§§第8節讓孩子樂于助人
父母箴言
父母要讓孩子知道,每個人都有需要別人幫助的時候,如果看到別人需要幫助,一定要伸出援助之手。讓孩子學會幫助別人,是培養孩子高尚情操的一種有效方式。
幫助他人,能較好地推動人們相互之間的理解和合作,讓人能夠做好各種事情;能較好地促進人們同心協力營造一個良好的生活環境,不斷提高所有人的生活質量;能較好地推進整個社會的全面發展和所有社會成員個人的全面發展,使這“兩個全面發展”中的動力激發到最大,阻力減少到最小。
隨著孩子一天天長大,父母可為孩子設置一些情境,讓孩子幫助比他更小的或需要幫助的孩子。比如,幫洋娃娃穿鞋穿衣服;扶起摔倒的小伙伴,給他拍掉身上的土,吹吹摔紅的手,并說:“沒事的,過一會就好了?!痹跓嵝膸椭鷦e人的過程中,孩子可以和周圍的人逐漸建立起牢固的友誼。
想讓孩子養成樂于助人的習慣,父母就要時常鼓勵孩子,這樣,孩子得到了父母的鼓勵,他就更會熱衷于幫助別人。如果父母總是怕孩子吃虧,總是教育孩子管好自己就行。那么,慢慢的,孩子就會變得越來越自私,越來越不知道去幫助別人。要培養樂于助人的孩子,最重要的就是:如果父母希望孩子表現得大度、體貼、肯幫忙,父母就必須以身作則,示范給孩子們看;要是父母言行不一,孩子只會模仿父母的行為--即使父母把原則和指令講得頭頭是道,也沒有用。
還有一點父母要讓孩子知道,熱心助人的前提是奉獻自己的力量,甚至犧牲自己現有的東西,才能去幫助別人,給他人以溫暖和方便。當然,人都是自私的一面,很少有人能夠真正做到只有付出,而沒有回報,沒有收獲。或許,一個人幫助別人的動機只不過是想要得到一句“謝謝”。因此,當孩子在幫助別人后,并沒有得到什么回報,甚至連一聲“謝謝”都沒有的時候,父母要及時肯定孩子的做法,讓孩子繼續保持那顆充滿熱情的心。
一天,母親和兒子一起出去買東西,回來的時候,他們在公共汽車上看到一個抱孩子的婦女。孩子看到之后,連忙熱情地給婦女讓座,但是,這個婦女一屁股坐在了座位上,卻連一句謝謝都沒有。這時,兒子委屈的小臉登時皺成一團,眼眶也紅了。母親看到了,牽著兒子的手來到車的另一頭,笑著對兒子說:“你今天的行為非常好,雖然那個阿姨沒有對你表示贊賞,也沒有感謝。不過,或許是因為阿姨趕路實在太累了,所以才疏忽了。你看,車上的叔叔阿姨是不是都用贊賞的目光看你呢?”兒子受到了母親的鼓勵,頓時委屈的心情煙消云散。到站后,兒子開心地下了車。
這位母親適時地讓孩子保持了那顆充滿熱情的心,相信孩子再次看到同樣的情況時,還會讓出自己的座位的。
助人為樂是生活最基本的原則,它同時也是一筆唯一能夠雙贏的生意,凡是做這筆生意的人都得到了最珍貴的財富——快樂。助人為樂的人從別人那里贏得了快樂,同時也給別人帶去了快樂。
§§§第9節讓孩子學會善解人意
父母箴言
孩子的健康成長,需要父母的特別關注;讓孩子學會善解人意,需要父母的精心教育。一個善解人意的孩子,在與人交往中就會減少摩擦,彼此加深了解,增進友誼。這對孩子的未來來說非常重要。
我們知道,善解人意是一種良好的心理素質,這種心理素質在協調社會人際關系和家庭生活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孩子在1—3歲的時候已經初步具備了認識周圍事物的能力,其意識和行為的控制能力和分析能力也大為提高,并且在大人的影響和教育下開始學說話,這個時候正是教育孩子的最佳時期。能否抓住小孩這一年齡特性,有意識地培養其善解人意的性格尤為重要。
教孩子學會善解人意,要從平凡的小事著手。
玲玲和媽媽的感情非常好,她每天都會纏著媽媽,想讓媽媽一直陪著她。但是,媽媽要上班,不能一直陪她。所以每次媽媽上班的時候玲玲都要哭鬧一番。只要玲玲看到媽媽拎起書包,玲玲就會又哭又鬧,抱著媽媽的腿不讓媽媽走。
這天,媽媽上班快要遲到了,她有意躲著玲玲,想趁玲玲不注意的時候走出家門。誰知道,她剛想出去就被玲玲發現了??吹綃寢層忠ド习?,玲玲哭喊著:“不讓媽媽走!不讓媽媽走!”為了能夠順利走出家門,媽媽拿起一個漂亮的洋娃娃遞到玲玲手里,對她說:“媽媽出去一會兒就回來了,你先喂飽這個娃娃好不好?她還沒吃飯呢!”玲玲根本就聽不進去,一個勁兒地嚷嚷:“不!不!我不要媽媽走!”她奪過洋娃娃,將洋娃娃摔在了地上,還踩了兩腳?!霸俨蛔寢寢屪撸瑡寢尵鸵t到了,快找奶奶玩去?!背媚棠踢^來抱玲玲的時候,媽媽趕緊出了門。
每天玲玲都會鬧上這么一場,對于玲玲的這種行為現象,有關專家分析,孩子大都會出現一個特別依戀親人的階段,并表現得非常任性霸道。
孩子在一歲前由于缺乏“客體永久性”概念,會誤以為事物消失了就是不存在了,看到父母離開就以為再也見不到了,因此表現出非常焦慮。此外,受“自我中心”心理的影響,學齡前孩子往往傾向于從自己的需要和立場考慮問題,常體會不到他人的需要,往往表現得非常任性。其實,孩子的任性、不通情達理和家長的撫養方式也有很大的關系。過分嬌慣、遷就孩子,往往會強化幼兒的利己心理,從而難以形成理解他人、為他人著想的性格。
所有的父母都想有一個善解人意的孩子。其實,如果父母想要讓孩子善解人意,可以通過很多方法來培養孩子,以下是有關專家的建議:
★讓孩子參與一些社會公益活動,以此來培養孩子善解人意的品性。
★當父母發現孩子有某些不良想法或做法的時候,父母要及時引導孩子多從對方的角度去思考問題。
★教孩子學會寬慰體貼別人,人都需要得到別人的體諒與幫助。能同情人的人是偉大的人,能寬慰別人的心是崇高的心。
★幫助孩子建立理解別人的愿望。要讓孩子懂得,人與人之間需要互相理解、關心和體貼。在對孩子付出愛的同時,也要讓他們知道別人也同樣需要他的愛。這樣做才能激發孩子了解別人的愿望,
★提高孩子理解別人的能力。提高孩子理解別人的能力,可以使孩子學會審時度勢,避免激發不必要的矛盾。
★父母雙方教育方法可以是不一樣的,但是目標必須要一致,相互配合要默契,這樣才會喚醒孩子心底的善良,使其設身處地去為別人著想,最終才能諒解別人,提升自己。
§§§第10節教孩子學會交朋友
父母箴言
很多孩子只知道讓別人關注自己,不知道去關注別人,這樣他們是不會交到朋友的。要知道,交朋友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其中是有很多事情需要注意,也有很多事情需要去學。很多父母并沒有想過如何幫助孩子交朋友,好像交朋友是孩子自己的事,與大人無關。其實并不是這樣的,孩子的社會交往是一種能力,是需要父母去幫助的。
交朋友是孩子在處理同伴關系中的一項重要社會技能。在游戲的時候孩子已經學會多合作和少攻擊,能夠把自己的思想和情感用語言表達出來,還希望在家庭之外得到同伴的支持。孩子同伴關系的核心是友誼,友誼對于孩子的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它能為孩子提供相互學習社會技能、交往和合作的機會;能擴大和豐富他們的社會關系;還可以幫助孩子體驗情緒;更是積累情感力量的源泉。如果孩子沒有什么朋友,那么很可能會讓孩子形成一些消極的行為,還容易導致孩子陷入情感危機和人際沖突,對孩子以后的學業和事業都會有所影響。
年齡小的孩子可能是因為共同的愛好而建立起友誼,由于孩子年齡小,這種友誼可能只會維持幾個月,這種情況是很正常的。當孩子年齡大一些,就會把友誼看成是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他們會認為朋友是可以分享思想和感情的,朋友之間要保持信任和忠誠,他們就會保持更加持久而穩定的友誼。
孩子的性格有內向也有外向,不管是哪一種,孩子天生都是喜歡交朋友的。當然,不同性格的孩子在交朋友時候的方式不一種,但是,不論哪一種方式,都要讓孩子在交朋友的時候遵守以下原則:
1.懷著一份愉快的心情去交朋友
在交朋友的時候,讓孩子懷著一份愉快的心情。要知道,愉快是樂觀的一種形式,一個樂觀的孩子總是能夠感染到他周圍的人,讓他們喜歡和自己做朋友。一個愉快的人,在和陌生人交往的時候,往往會更容易打動陌生人的心,別人會從其態度中感到快樂,也就愿意和其交朋友。珍珍就像一只快樂的小燕子,總是在小朋友里面飛來飛去。其他的小朋友看著她快樂的樣子,也想和她一樣快樂,所以有很多人都愿意和她做朋友;娟娟和珍珍一樣大,在同一個班里,但是,她整天一副悶悶不樂的樣子,別人跟她打招呼她也好像很不高興。有的小朋友看著她苦悶的樣子,都不想和她來往,好像恐怕她的壞心情會傳染到他們身上似的。因此,父母要讓孩子保持一份快樂的心情,這樣很容易就會交到朋友了。
2.喜歡幫助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