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章 培養孩子的高情商(2)

美國有一句話:“蘋果摘下到,就去摘草莓。”這句話告訴我們,要在實際中發現孩子的能力,并且根據他的能力做出合理的要求。一次又一次的失敗容易讓孩子懷疑自己的能力,變得自卑,所以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父母要讓孩子盡可能的獲得成功的體驗,使他在成功中發現自己的能力,肯定自己,建立起“我能行”的信念。

父母要鼓勵孩子進行嘗試并做力所能及的事。孩子具有好奇心和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勁頭,家長可以在確保孩子安全的情況下,引導他們去嘗試或探索身邊的各種事物,讓他們在嘗試或探索中了解事物的性質,增強自身的能力,從而增加自信。比如,孩子長到三四歲,往往會表現出強烈的獨立意識和仔細、自主的愿望,什么都要自己來。孩子這種什么都要自己來的勁頭正是一種原始的、尋求自我肯定的需要。這個年齡段的孩子的以別人對他的看法來認識自己的,所以家長首先要確立“你能行”的肯定態度,讓孩子感到“我行”,并讓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從而產生自信,獲得發展。

2.有意識地讓孩子承擔一些責任

不少家長常因為孩子年幼而代他們做許多事,幫穿衣鞋,替收拾玩具,給他們包辦過多,孩子就缺乏責任感和自我約束力,自信也就很難建立起來。對此,家長不妨視孩子能力的大小有意識地讓他們承擔一些責任,如讓孩子動手收拾玩具、書包及文具,讓孩子鋪床疊被,讓他們洗洗簡單的碗筷,這樣做不僅能鍛煉孩子的能力,還可使他們從中得到自信,知道有許多事情“我能做好”、“我有能力”。

3.培養孩子的專長

每個孩子天賦是各異的,能力方面也各有千秋。通常孩子在智力和能力上難辨優劣,但孩子進入小學后,衡量標準就集中在學習分數上,這就使擅長學習的孩子常受表揚;而學習稍差的孩子常受批評,由于學習成績不如意而產生自卑,喪失了自信,不利于形成健康的人格。

如何避免孩子出現這種不利的情況呢?較為有效的辦法就是發現和培養孩子的某一專長。孩子從小其能力傾向便會顯露,有的孩子能跑能跳,好于運動;有的孩子愛唱愛跳,擅長文藝;有的孩子舞文弄墨,酷愛繪畫。父母的責任就是及時發現孩子的專長,順勢加以引導及培養,促進他們在某方面具備其他孩子所不及的專長。這樣,即便孩子將來在學習上不佳,也不致因此而灰心喪氣,反倒會在自己擅長的領域奮發努力,或許還能干出一定的成就來。培養孩子的專長,孩子就有了一種競爭優勢,具有了上進的動力,孩子也會因此變得越來越自信。

4.要用全面的眼光看待孩子

要用全面的眼光看待孩子,不要只盯著學習成績一個方面。每個孩子都有他獨特的一面,也有他所獨具的優點。作為父母,要善于發現孩子身上的閃光點。孩子的性格、文明禮貌、勞動表現、交往情況、文體才能、興趣愛好、動手能力、衛生習慣等等,當然還有孩子的學習,都是評價孩子的因素。即使對學習本身也應全面地去分析,不能只看分數。學習態度,預習復習情況,各門功課情況,寫字是否工整,卷面是否干凈,會不會使用工具書,愿不愿向老師請教,有沒有自己檢查作業的習慣等等,都應思考一下,也會找出優點。

5.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孩子

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孩子,不要把孩子看死了。只要細心觀察孩子,就會發現孩子有進步的地方。可能對問題的認識提高,分析問題能力增強,可能某方面科學文化知識增加,可能一次作業進步或者一次考試有進步,可能在勞動或公益活動方面表現較好,可能文藝、體育取得好成績,可能有什么小發明、小制作……關鍵是要拿孩子的今天比昨天,比前天,而不是跟別的孩子比,哪怕發現一點微小的進步,也應及時肯定。不應該由于橫著比或高標準要求而看著不起眼,認為不值得一提就把點滴進步漠視、忽略過去。應該想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優點是一步步發展的。

§§§第4節培養孩子的自立能力

父母箴言

有一句古老的格言說:“給一個人一條魚,他可以吃一天;但教一個人怎樣釣魚,他永遠有魚吃。”作為父母,最大的滿足,就是看見孩子依靠父母教他怎么做,而不是依靠父母替他做。

目前的社會競爭日趨激烈,社會生活也紛繁復雜,生存環境也就要求人們具有很強的自立精神,才能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重視孩子的自立教育已成為世界性的趨勢,培養孩子的自立精神,讓孩子成為一個自力更生的人,是孩子成才的必修科目之一。

一個能夠自立的人必須具有健全的人格,有著強烈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面對各種變化能夠頭腦清醒,善于應變;一個自立的人具有堅強的意志,面對千難萬險的時候會毫無畏懼,百折不撓;一個自立的人具有高水平的自學能力和科學精神,既能動腦又善動手,不會滿足于前輩傳授的知識和書本知識,而是不斷地去實踐、去創新;一個自立的人不會受命運的擺布,具有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和創造歷史的動力。

這就是自立的豐富內涵,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具有自立精神和自立能力的人。

當父母需要多一點耐心允許孩子“自己做”時,記住,正因為父母在早期鼓勵他,孩子才不會指望父母去幫他,而是憑借自己的力量使自己成為一個出色的人。

孩子在接受父母的影響時,不僅僅聽其言,還常常觀其行。父母用言語去鼓勵孩子自立,還要起到良好的表率作用,以身作則給孩子看。同時,對孩子自立意識的培養也要保持一貫性、一致性,采用正面鼓勵的方法讓孩子自立自強。

當孩子在自己做一件事時,父母要時常密切關注他的下一步,給他在自立中成長的機會。父母應該以一種積極的、安全的方式滿足孩子的這種需要。當然,父母也無須對一些無關緊要的事說得過分清楚明白。

每一個人的成長中都會不可避免地遇到困難,遇到困難時,孩子應該怎么辦?父母又該如何去面對“陷入困境”的孩子?

當孩子陷入困境,搭救者總是說:“原因是這樣的……”“是這么回事。”“這樣干才行。”他這樣說就意味著:“別說了,要是爸爸替你做,就不會出這些麻煩了。”這樣說并不是鼓勵孩子去發現自己的能力,發現自己動手做事情的意義和樂趣,而是把孩子限制在某一個層面停滯不前,使他失去獲得必要經驗的機會。

孩子并不希望父母給他解釋、解圍。他對這種介入感到恐懼,感到自己脆弱。他總是在想,如果沒有父母的介入,事情會是個什么樣子。有的孩子在辦一件事時,總是背著父母,這是因為他想掙脫父母的庇護,想證明自己的能力。在父母的不斷拯救下,許多人在長大之后,開始過自立生活時,他們就會感到很不適應。

現在的孩子,面對他們的將是一個激烈競爭的社會環境。對孩子來說,要適應這樣一個現代社會環境,要成為這個社會自立自主的人,就必須具備較以前社會更高的文化素質、品質和自立能力。

那么,怎樣才能培養孩子的自立能力呢?

1.讓孩子選擇自己想要的

父母不必為孩子安排好一切,可以讓孩子自己去安排。比如父母可以告訴孩子:在星期天那天可以看卡通片,可以去公園,可以騎車、搭積木,去兒童樂園,但是,只能從其中選擇兩項活動,并且要自己安排好時間,自己準備好活動所需要的東西。看看孩子會怎樣做。

2.讓孩子自由地在天空里飛

在沒有學步車的年代里,小小的嬰兒在母親的召喚、玩具的誘導下克服了困難,邁出了艱難的第一步。然而,在今天這個發達的時代里,嬰兒們都有了自己的學步車,可能卻失去了那關鍵的第一步,而那自立落腳的空間也隨之消逝。其實,面對這些變化,父母還是可以讓孩子學會自立的。父母可以讓孩子自己上下樓梯,父母在其旁邊護著,但是不要牽著他的手;當家里做飯時沒有鹽,父母可以讓孩子去附近的小賣部里去買一袋鹽回來。總之,讓孩子在父母的目光范圍內去自己做一些事情。

3.讓孩子自己解決問題

每個孩子都曾經會向父母提出一個又一個問題,但是怎樣才能使孩子得到問題的答案呢?其實,孩子愛不愛動腦筋想問題,是孩子成材的一個重要因素,而孩子如何去解決問題,則是關系孩子成材的更重要的因素。

面對孩子的問題,父母做出什么樣的反應呢?要直接把答案告訴孩子嗎?如果父母這樣做的話,就會讓孩子形成一個不好的習慣:遇到不懂的問題就會去問大人。在孩子小的時候,父母要鼓勵孩子自己動腦筋。

4.讓孩子自己去克服困難

面對這個問題,父母可能會產生疑問:現在生活水平提高了,環境又這么好,哪有什么困難讓孩子去克服呢?一些有經驗的家長總是會有辦法,他們會為孩子設置一些困難,然后讓孩子自己去解決,從而培養出了孩子的優良品質。

5.讓孩子自己抓住機遇

很多事情都是父母替孩子做,父母把所有的事情都一手包辦,這樣就會讓孩子在關鍵的時候抓不住機遇,讓孩子失去了這項能力。很多孩子都是這樣,在小的時候,不管是衣服還是玩具都是父母給挑的;等到上學之后,不管是選學校還是填志愿也都是聽父母的,久而久之就讓孩子養成了依賴別人的習慣,即便有一個很好的機遇放在他的面前,他也會讓其白白溜走。因此,關于孩子的事情,父母要讓孩子自己選擇,培養孩子的判斷力,這樣才會讓他抓住機遇。

§§§第5節讓孩子學會自己控制自己

父母箴言

自我控制能力對于孩子形成良好的性格非常重要,當然,這種能力并不是生來就有的,它也是可以在后天的環境中,通過培養不斷地形成和發展的。所以,父母不要因為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弱而聽之任之,正確的做法是立刻著手培養孩子的自控能力。

很多時候,人的行為是需要控制的,孩子也同樣如此。如果一個孩子缺乏鮮明的道德觀念和是非意識,對于自己的言行不能夠進行適當的控制,任性放縱,為所欲為的話,就可能會能導致人格偏離和違法犯罪,造成對他人、對社會的危害,最終就會影響到孩子的健康成長。

其實,一般來說,孩子的自控能力都比較差,這和孩子的生理發育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孩子的神經系統還沒有完善,情緒的興奮多于控制。如果從社會心理因素來看待這個問題的話,就是孩子的年齡還小,經驗不足,所受的教育也不夠,這些都是影響孩子控制能力的形成和完善的原因。

那么,怎么樣才能加強對孩子控制能力的培養呢?

1.讓孩子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對孩子進行自我控制的培養,父母在開始的時候可以從生活習慣方面開始,比如,要求孩子準時起床、準時就寢、按時飲食、不偏食、不挑食等。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孩子的自控能力方面就會得到加強。在孩子的學校生活中,可以要求孩子在集體中要遵守集體規則和紀律,不可隨心所欲地侵犯別人利益,等等。如果父母可以長期堅持一貫的要求,不作無原則的遷就,孩子就會逐步學會控制、約束自己。

2.讓孩子逐步學會評價自己的行為

父母在培養孩子良好行為習慣時要堅持說理,要讓孩子明白“要這樣做,不要那樣做”的道理,讓孩子用這些道理來評價判別自己的行為是對還是錯,這樣他就會以此來約束自己不做不該做的事情。比如,已經很晚了,可能孩子還是堅持不肯去睡覺,這個時候,如果父母疾言厲色地讓孩子去睡覺,可能就會引起孩子的對立情緒,干脆跟父母杠起來。如果父母耐心地對孩子說:“如果你今天不早睡,那么你明天就會起不來,上學也就會遲到,還會影響到爸爸媽媽。”父母要是堅持這樣做,不遷就孩子,耐心地給孩子講道理,久而久之,孩子就慢慢地學會評價自己和別人行為的適宜度,增強孩子的控制能力。

3.父母要做孩子的榜樣

孩子都是善于模仿的,也是最容易受到感染的。所以,父母可以充分利用一些良好的榜樣去影響孩子,引導孩子去向別人學習嚴格要求自己、克服困難的良好行為。

4.讓孩子做一些自控的游戲

游戲是孩子主要的學習活動,因此,父母可以根據孩子的特點,為孩子選擇適合的游戲,并在游戲中結合自制力,堅持性,自覺性和延遲滿足這四項自控能力培養的要素,培養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父母可以讓孩子做這幾類游戲來培養孩子的控制能力。

★操作性游戲。在操作游戲中,對材料的操作和擺弄是激發孩子游戲興趣的源泉。由于孩子會專注于手部動作和材料本身,所以在規則簡單的情況下,孩子的自控堅持性表現得比較突出,但對外界干擾的自覺抵制力和自制力較差,動作的失誤,他人的影響都會影響游戲的進行。

★娛樂性游戲。一般,孩子對動作的控制要優于對情緒和情感的控制。娛樂性游戲正是通過激發孩子興奮的情緒過程,通過動作的控制,調整自己的情感。音樂、道具、角色是這類游戲中不可或缺的要素。可以說,情境越逼真和夸張,培養孩子自控的效果越好。

★運動性游戲。一群孩子在進行運動游戲時,伴隨著孩子自控行為的發生,他們的集體觀念也逐漸增強。在競賽中,同組內的孩子往往會在等待中相互提醒鼓勵、探究取勝的技術和策略,使孩子們的合作和交往能力得到長足的提高。

★智力游戲。這類游戲的進行一般從4歲以后才能開展,因為這時的孩子已經積累了一定的生活經驗。在游戲中,孩子會經常出現的問題是一些“犯規”行為的評判和孩子因此引起的爭執等,這時,成人要適時適度的進行干預,幫助孩子提高自行解決問題的能力。

§§§第6節讓孩子做個誠實的人

父母箴言

最讓父母痛心的事情就是孩子撒謊,父母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為一個不誠實的、說謊的孩子。如果孩子不誠實,就無法給人一種信任感和安全感,這樣不利于孩子的人際交往,只有誠實的孩子才能得到別人的喜愛和信任。

誠實是孩子成為一個真正的人的重要條件之一,也是幫助孩子搞好學習的關鍵,因為實事求是與務實求真是學習的基本原則之一。

著名哲學家羅素說:“孩子不誠實幾乎總是恐懼的結果。”孩子說謊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對孩子的謊言父母聽之任之、任其發展。面對孩子的撒謊,有些父母認為,面對今天越來越復雜的社會,培養孩子誠實正直品質就意味著讓孩子有什么說什么,對人對事開誠布公,有意見當面提,嚴于律已,寬以待人,但結果勢必使孩子得罪人、吃虧。父母的這種說法固然有一定道理,但是,需要提醒父母的是:孩子在兒童期,特別是幼年階段,其成長的主要養料就是真善美。這既是每一個父母應盡的社會責任,也是父母慈愛之心的真實寫照。所以父母要盡自己所能地去培養孩子誠實正直的品質。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定南县| 武宁县| 准格尔旗| 通江县| 上蔡县| 津市市| 高雄县| 海南省| 南投县| 双辽市| 繁昌县| 兴山县| 林甸县| 峨眉山市| 东至县| 神木县| 龙岩市| 南岸区| 万山特区| 台江县| 九台市| 海门市| 龙南县| 乐陵市| 密山市| 和田县| 周至县| 兰坪| 秦安县| 灵武市| 浪卡子县| 乐至县| 芦溪县| 张家川| 元谋县| 潢川县| 土默特右旗| 梅河口市| 和林格尔县| 南部县| 库尔勒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