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開放型經濟學
- 裴長洪
- 1068字
- 2022-11-18 14:24:53
導言 中國開放型經濟學的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邏輯
——在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精神指引下構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學科體系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說:“以史為鑒、開創未來,必須繼續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馬克思主義是我們立黨立國的根本指導思想,是我們黨的靈魂和旗幟。中國共產黨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堅持實事求是,從中國實際出發,洞察時代大勢,把握歷史主動,進行艱辛探索,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指導中國人民不斷推進偉大社會革命。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歸根到底是因為馬克思主義行!”(“七一”講話)[1]怎樣遵循“七一”講話精神在哲學社會科學各個領域中推進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研究,是當前學科建設中面臨的重大任務;在開放型經濟領域,如何構建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中國化時代化的學科體系是題中應有之義。馬克思在1859年撰寫的《政治經濟學批判》“序言”中寫道:“我考察資產階級經濟制度是按照以下的順序:資本、土地所有制、雇傭勞動;國家、對外貿易、世界市場。”[2]可見,對外貿易和世界市場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研究范疇。實際上馬克思在解剖整個資本主義經濟體系過程中,涵蓋了許多經濟領域的現象和活動,如貨幣金融以及作為國家經濟職能的稅收和財政,因此經濟學重要分支學科的理論基礎都離不開政治經濟學。
政治經濟學與大多數哲學社會科學學科一樣,沒有純而又純的理論,用習近平的話說,為什么人的問題是根本性、原則性問題;[3]用毛澤東的話說,各種思想無不打上階級的烙印。[4]《資本論》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奠基之作。它分析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內在矛盾,揭示了資本剝削雇傭勞動的秘密,從而開創了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基本研究范式:一是分析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的矛盾及其客觀規律;二是分析階級關系和階級矛盾;三是提出無產階級革命的任務。在馬克思的理論邏輯中可以分為以學術范式呈現的學理邏輯,和以價值觀導向呈現的立場邏輯,前者著重于分析矛盾運動的現象關聯,后者則揭示矛盾運動的本質。資產階級學者只推演學理邏輯,往往是為了掩蓋真正的立場邏輯,而顯示純粹的學術色彩。馬克思分析問題的敘事方法,是這二者的有機統一,也是他與資產階級政治經濟學的重要區別。馬克思的立場邏輯代表當時全世界無產者的利益訴求。
恩格斯說:“政治經濟學本質上是一門歷史的科學。它所涉及的是歷史性的即經常變化的材料。”[5]因此,在分析不同時代的國內外社會關系和社會矛盾的基礎上,不斷地回答不同時代的問題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使命,也是馬克思主義不斷發展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