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方政府社會建設的績效評價研究
- 鄔定國
- 2521字
- 2022-11-16 20:18:59
第四節 本書框架
本書從地方政府社會建設績效評價研究的選題來源談起,在系統地梳理我國社會建設績效評價的發展背景、研究現狀和理論支撐的基礎上,學習借鑒國外的經驗做法。從地方政府戰略性績效管理系統的外部進行切入,構建出地方政府社會建設績效評價的評價體系和評價流程,全書以B市S區為例來展示一級地方政府社會建設績效評價從理論設計到實際施行的全過程,為我國地方政府社會建設績效評價體系的構建探索可行路徑。
本書各章節的具體內容安排如下:
第一章 緒論。本章首先對全書的研究背景與研究意義進行說明,并明確研究對象,界定研究內容,劃清研究范圍;其次說明本書的基本研究思路與研究方法;最后對本書各章節安排進行簡要說明。
第二章 主要文獻綜述。本章主要對社會建設和政府績效評價兩個研究領域,以及社會建設績效評價這一交叉領域的研究現狀進行文獻綜述。對于社會建設、政府績效評價和社會建設績效評價,筆者首先對國內外現有文獻進行統計分析,從數據上對學術界的研究現狀進行整體描述;其次是對所得文獻的內容進行梳理分析,以期準確把握目前社會建設績效評價研究領域的熱點問題和重要方向;最后對現有文獻進行評述,為本書開啟切入點。
第三章 相關理論基礎。本章重點介紹了地方政府社會建設績效評價研究所要涉及的相關理論。社會建設績效評價研究是一項涉及管理學、社會學、經濟學等多學科的交叉研究,本章主要選取與地方政府社會建設績效評價研究聯系緊密的政府績效管理理論、公共產品理論、社會治理理論進行簡要論述,并對這些理論在社會建設績效評價中所發揮的理論指導作用、理論基礎支撐進行說明。
第四章 基于戰略性績效管理管理思想的評價系統設計。本章主要從理論上對地方政府社會建設績效評價系統分層進行闡述。首先對地方政府社會建設的戰略性績效管理系統進行簡單介紹,概要地說明了地方政府社會建設戰略性績效管理的內涵與特征、內部結構與運作機理、責任體系與組織機構。其次介紹地方政府社會建設績效評價的基本流程。從明確績效目標、建立評價體系、整理評價數據、分析績效信息和輸出評價結果五個方面介紹了地方政府社會建設績效評價的基本流程。最后闡述地方政府社會建設績效評價體系的設計。詳細描述了構成地方政府社會建設績效評價系統的各個主要組成部分,如評價指標的構成、評價主體的選擇、評價周期的決策、評價方法的選用和評價結果的應用。
第五章 基于平衡計分卡框架的評價指標體系構建。本章非常細致地闡述了地方政府社會建設績效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過程。首先對國內外現有指涉社會建設績效評價指標體系的研究成果進行收集、梳理、查閱,并從中找出與地方政府社會建設績效評價指標體系構建有關聯的所有線索;其次厘清社會建設績效評價指標體系構建的具體思路:前期準備、理論構建、篩選優化、權重確定和設計完成;再次按照平衡計分卡的邏輯框架,按照繪制戰略地圖、開發平衡計分卡、制作績效評價量表三個步驟,從理論上構建出地方政府社會建設績效評價指標體系;最后概要地介紹了檢驗地方政府社會建設績效評價指標體系健康程度的各項測量指標,如隸屬度、相關性、鑒別力、信度與效度。
第六章 基于模糊層次分析法的地方政府整體評價。本章著重描述如何運用模糊層次分析法對B市S區社會建設的整體績效進行評價。首先分別對層次分析法、模糊綜合評價法的基本原理進行了說明;其次較為詳細地介紹了B市S區社會建設績效評價的背景與動機、目的與意義、設計與實施;最后用實證的方法來驗證模糊層次分析法在地方政府社會建設績效評價中的實用性,同時也進一步檢驗基于平衡計分卡的地方政府社會建設績效評價指標體系的科學性與合理性。
第七章 社會建設績效評價的后續治理問題與路徑。本章分公眾參與、制度安排和技術支撐三個部分對地方政府社會建設績效評價的后續治理問題進行探討。公眾參與主要包括公眾參與主體地位的確定、參與平臺的搭建和參與機制的建立三個方面;制度安排主要包括評價程序的制度規范、績效問責的制度規范和績效申訴的制度規范三個方面;技術支撐主要包括信息系統開發的原則、物理架構的布局、模塊設計的功用和主要功能的輸出四個方面。
第八章 結語。本章首先對整個研究過程進行全面總結,針對研究中發現的問題提出管理建議;其次是反思整個研究過程,以查驗研究目的的達成程度,研究設計的合理程度,以及研究中可能的創新與尚存的不足,或由于各種主客觀原因而未涉及的研究方面;最后在經驗總結的指引下為下一步研究找到新的起始點,并明晰下一步研究的大致方向。
[1] 國家統計局:《中華人民共和國2013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中國統計出版社2014年版。
[2] 《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實施綱要》(國發〔2004〕10號),2005年3月22日。
[3] 《國務院2005年工作要點》(國發〔2005〕8號),2005年3月30日。
[4] 溫家寶:《加強政府建設推進管理創新》,《人民日報》2006年9月8日第1版。
[5] 胡錦濤:《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而奮斗》,《人民日報》2007年10月25日第1版。
[6] 《關于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意見》(中發〔2008〕5號),2008年2月27日。
[7] 2009年,中央出臺并頒布了《關于建立促進科學發展的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考核評價機制的意見》和《地方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綜合考核評價辦法(試行)》《黨政工作部門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綜合考核評價辦法(試行)》《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年度考核辦法(試行)》四個文件,統稱為“一個《意見》三個《辦法》”。
[8] 全國績效管理研究會、蘭州大學中國地方政府績效評價中心編:《中國政府績效管理年鑒》(創刊卷),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1年版,第363頁。
[9] “三位一體”是指經濟建設、政治建設和文化建設;“四位一體”是指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和社會建設;“五位一體”是指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和生態文明建設。
[10] 《中共中央關于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決定》,《人民日報》2004年9月19日第1版。
[11] 《毛澤東選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99頁。
[12] 毛澤東:《保持勞動者本色,密切上下級關系》,《人民日報》1967年11月19日第1版。
[13]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編輯室編:《現代漢語詞典》(修訂版),商務印書館1986年版,第1679頁。
[14] 《中國共產黨章程》,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3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