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三節 研究思路與研究方法

一 研究思路

本書研究旨在通過對地方政府社會建設績效評價的基本概念、理論基礎、評價體系、評價方法和評價技術進行全面而系統的考察與研究,針對目前我國地方政府社會建設績效評價研究的不足,力求尋找一條適切我國地方政府社會建設績效評價的合理路徑,以期促進地方政府對轄區社會能夠進行有效治理。本書是在國際形勢較為平穩、信息化與知識經濟浪潮高漲之時,在國內經濟社會發展仍保持良好態勢但挑戰不斷的大背景下,在社會建設進入新階段、政府績效評價制度逐步建立健全態勢中,學習和借鑒西方國家政府績效評價成果與經驗,并反思我國政府績效評價理論與實踐的基礎上,結合文獻研究與實證研究展開的。

總體來講,全書研究的思路是一個從理論到實踐、從宏觀到具體的遞進過程,是通過對理論研究、宏觀分析來把握研究的大體方向,然后把研究對象、研究問題從中剝離聚焦到一級地方政府社會建設績效評價的節點之上(見圖1-1)。

概而言之,全書分為四部和八章:第一部分(第一章)綜合運用規范研究和理論演繹的方法對地方政府社會建設績效評價研究的源起與背景進行了描述,廓清了地方政府社會建設績效評價的對象及內容,概述了研究的基本思路與方法,繼而對研究框架與本書結構進行說明。第二部分(第二章和第三章)重點對涉及社會建設、政府績效評價和社會建設績效評價三大研究主題的相關文獻進行了綜述,摸清了現有研究的總體態勢,為研究的展開奠定基礎;同時,通過對相關學科理論的梳理為后面的理論分析與實例研究提供支撐。第三部分(第四章至第七章)在前期研究的基礎上,采用定性、定量與混合研究的路徑,對地方政府社會建設績效評價體系進行理論上的設計,并結合B市S區的實踐,運用模糊層次分析法對S區整體社會建設績效進行評價,從理論與實證兩個方面來證實評價體系的合理程度。同時,對地方政府社會建設績效評價的后續治理問題進行探討,為地方政府社會建設績效評價的公眾參與、制度安排、技術支撐等問題的解決找到合理路徑。第四部分(第八章)主要對研究的全過程進行系統性的總結,反思研究中可能的創新與尚存不足,為下一步研究埋下伏筆。

圖1-1 研究思路與基本框架

二 研究方法

(一)文獻研究

一是采用文獻檢索技術進行研究。運用文獻檢索技術,通過國家圖書館、中國人民大學圖書館以及其他科研院校的圖書館,查閱國內外關于政府績效、社會建設、績效評價、平衡計分卡、模糊層次分析等方面的學術著作、期刊論文、報紙資料,分析整理地方政府社會建設績效評價研究的進展情況。

二是利用網絡檢索技術進行研究。運用網絡檢索技術,通過Google、Baidu、Bing等搜索引擎,以及中國知網、維普資訊網、萬方數據庫等平臺,對地方政府社會建設績效評價研究成果以及國家的相關政策條文進行搜索、分類、研讀,為解決研究的技術“瓶頸”做好準備。

三是對收集到的文獻進行比較分析。對收集到的中外、古今涉及社會建設和政府績效評價的資料進行分析,通過橫向和縱向比較,總結政府組織開展社會建設績效評價的科學規律以及相應的先進成果和成功經驗,以便在建構我國地方政府社會建設績效評價體系時能夠揚長避短,力求做到科學性和適用性、國際化和本土化結合。

(二)實證研究

一是采用專家調查技術進行實地調研。選擇B市S區作為實證研究的樣本。S區73個委、辦、局,19個鄉鎮,6個街道和14個經濟開發區共112家單位作為地方政府社會建設績效評價的試點單位可參與研究。根據研究目的和需要,運用行為事件訪談、團體焦點訪談、德爾菲法、開放式問卷、半結構化問卷調查等方法了解樣本組織的情況,以便收集和分析必要數據和資料。

二是利用數據挖掘技術進行實證分析。在研究過程中,我們從B市S區社會建設績效評價試點單位中收集調查相關數據,并根據研究設計對數據進行處理分析,從數理上驗證研究的合理性。

另外,我們還根據研究的需求從國家和地方統計年鑒中引用相關數據進行例證說明,整個研究過程可能使用的數據處理軟件主要有EXCEL 2013、SPSS 20.0、MatlabR 2012a、Ucinet 6.0等。

主站蜘蛛池模板: 岢岚县| 南投县| 岳阳县| 上犹县| 东安县| 开化县| 银川市| 濮阳市| 宁阳县| 土默特右旗| 朝阳区| 陕西省| 盖州市| 石城县| 花莲市| 绍兴市| 梁平县| 光山县| 贞丰县| 平遥县| 厦门市| 六枝特区| 射阳县| 道真| 安远县| 莱州市| 长泰县| 蕉岭县| 勃利县| 宁明县| 图木舒克市| 荃湾区| 扶绥县| 山东| 县级市| 甘德县| 仁布县| 项城市| 辽阳市| 通许县| 东丽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