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命運篇(1)
- 佛養(yǎng)心,道養(yǎng)性:佛心慧語悟人生
- 宋天天
- 5707字
- 2014-11-11 16:48:22
§§§第1節(jié)命里有時終須有,命里無時莫強求
相由心生,命由己造。能盡人事,知天命,則無處不適,無處不安。
今生無論做什么事,都會對來生造成影響
從前,印度國王有個好朋友叫昆多輪柯。有一次,昆多輪柯前往一個偏遠的地方,回國后結(jié)果就生病了。隨著病情的不斷加重,他的頭上竟長出了許多膿瘡。
國王聽說后,馬上派御醫(yī)幫昆多輪柯治病。御醫(yī)檢查過之后認為,要讓昆多輪柯恢復體力,增強體質(zhì),唯一有效的方法就是喝牛奶,于是昆多輪柯就去了盛產(chǎn)牛奶的地方。
當時,有一個叫做分那婆陀那的國家,這個國家的人都信奉外道,一個佛門弟子把這個情況告訴了印度國王,印度國王便派密使前去探察。不久之后,密使帶回了外道的經(jīng)著,印度國王看了非常生氣,下令把分那婆陀那國的外道異教徒全部殺光,于是在一天之內(nèi)就屠殺了數(shù)十萬人。
當時有一個異教徒,他非常忠誠于自己所信奉的宗教,畫了一張佛陀在敬奉自己神明的畫像。印度國王聽說這件事,立刻將他的親屬抓來處以極刑。盛怒的印度國王還下令:“如果有人能殺死這個異教徒,并提著他的頭來見我,我就重重有賞。”
這時,昆多輪柯來到養(yǎng)牛場已經(jīng)有一段時間了,每天都喝牛奶,但是病情仍然不見起色。長期病魔的折磨使他渾身又臟又臭,衣服破爛不堪,頭發(fā)和胡須都長得很長,一副很邋遢的樣子。
聽到印度國王要懸賞捉拿一個異教徒,養(yǎng)牛場的女主人看著昆多輪柯,心想:“看他狼狽的樣子,這家伙是不是那個被追殺的異教徒呢?”她悄悄對丈夫說:“你應當殺了這個異教徒,割下他的頭,交給國王,那么我們就可以得到賞錢了。”丈夫聽了,立即拔刀去殺昆多輪柯。昆多輪柯因為病弱的身體根本無力搏斗掙扎,很容易就被殺死了。
當養(yǎng)牛場女主人和丈夫把昆多輪柯的頭交給國王時,國王一看,非常震驚地說:“這不是昆多輪柯的頭嗎?”
明白了整件事情后,國王低著頭不說一句話,內(nèi)心難過不已。
一旁的大臣便勸慰國王說:“那些被追殺的異教徒也正面臨這種苦難。大王應當給人民生存的歡樂,不要用死亡恐嚇人民。”國王認為大臣說的有理,就下令停止一切殺害異教徒的行為。
許多比丘想不明白:“昆多輪柯以前做過什么事,為什么遭到殺頭的報應呢?”于是,便去請示優(yōu)婆笈多尊者。
優(yōu)婆笈多說:“過去世上有一個獵人,專門靠射殺麋鹿為生。在一片森林中,有一池清泉,這個獵人經(jīng)常在水邊用網(wǎng)或絆繩殺這些麋鹿。佛陀在未成佛以前,有天來到這水邊吃飯、洗澡,然后坐在樹下休息。麋鹿嗅到生疏的氣味,自然不敢靠近水邊。獵人看到佛陀的前身坐在樹下,不由得生氣地想:‘難怪麋鹿都不來了,都是因為這個陌生人坐在這里。’他越想越生氣,竟舉刀向佛陀的前身劈去。這個過去的獵人就是昆多輪柯,因為他殺了很多鹿,所以他總是生病,忍受著身體的痛苦,又因為他曾經(jīng)用刀劈佛,所以才遭到被殺頭的報應。”
醍醐灌頂
佛家認為,一個人今生無論做什么事,都會對來生造成影響。今生傷害別人或殺害別人,來世必被別人傷害或殺害。一個人在今生應該慈悲為懷,多做些善事,這不但使今生過的有意義,也必會恩澤來世。
§§§第2節(jié)命里有時終須有,命里無時莫強求
古代波斯國有一個國王,喜歡在午飯后小睡一會兒,而每次午睡時,他都讓兩個侍衛(wèi)守候在自己的床邊,以便隨時服侍自己。
這一天,他照例又睡午覺了。兩個侍衛(wèi)一個站在床頭,一個站在床尾,為他輕輕地搖著扇子。天氣有些悶熱,國王難以入睡,便閉目養(yǎng)起神來。
不知不覺之中,國王似睡非睡地過了一段時間,便又醒了,但他還不想起床,依舊緊閉著雙目。這時,兩個守候在床邊的侍衛(wèi)也有些困意,為了不至于打瞌睡,便聊起天來。他們以為國王還在睡眠之中。
侍衛(wèi)甲問侍衛(wèi)乙:“哎,你說說,你是靠什么活著的?”
侍衛(wèi)乙回答道:“我是靠尊敬的大王活著的,是大王的恩賜給了我一切。”
國王本無意聽兩個侍衛(wèi)的對話,但一聽到對話中說到了自己,禁不住聽了下去。
侍衛(wèi)乙接著說:“那你是靠什么活著的?”
侍衛(wèi)甲說:“我不靠天,不靠地,什么也不靠。”
侍衛(wèi)乙奇怪地問:“什么也不靠?那怎么活下去呀?”
侍衛(wèi)甲說:“我的一切只憑自己的命運。命里注定該有的,自然會有;命里注定沒有的,爭也爭不來。”
侍衛(wèi)乙有些不解,問:“那么什么是命運呢?”
侍衛(wèi)甲剛要回答,見國王翻了一個身,趕緊把話停住,并示意侍衛(wèi)乙繼續(xù)搖著扇子,不要說話。
國王聽到了兩個侍衛(wèi)的對話,心想:這個甲侍衛(wèi)不依靠我的恩賜,只想靠命運,哼,等會兒,讓你看看。這個乙侍衛(wèi)不錯,還知道感恩,我得想著多賞賜他才是。想著,想著,他翻了個身,侍衛(wèi)們不再出聲了,他也就不再閉目裝睡了。
國王坐起身,待兩個侍衛(wèi)為他整好衣冠,就說:“你們兩個退下去吧,有事我再叫你們。”
兩個侍衛(wèi)從國王的寢宮中退了出去。
國王把侍衛(wèi)丙叫進寢宮,對他說:“你快到王后那兒去,說是我的意思,待會兒要好好地賞賜那個為王后送酒的侍衛(wèi),多給他些金幣、珍寶和衣物。聽明白了嗎?”
侍衛(wèi)丙低頭道:“聽明白了,臣這就去對王后傳大王的話。”
國王說:“很好。”揮揮手叫他下去了。國王站起身,在寢宮里踱著步,邊踱邊想,侍衛(wèi)甲呀,侍衛(wèi)甲,你竟敢說不靠我活著,等王后重賞了侍衛(wèi)乙以后,看你眼熱不眼熱。
國王越想越高興,朝門外呼侍衛(wèi)乙的名字,把他召來,說:“你把我喝剩下的這半杯酒給王后送去。”
侍衛(wèi)乙端著那半杯酒,準備給王后送去,心中有些納悶:國王宮中的酒有千桶萬桶,為什么讓我把這喝剩的半杯酒送給王后呢?
想著走著,不料,剛一出門,就撞在門外的立柱上了,頓時,鼻血流個不停。他趕快招呼別的侍衛(wèi)過來,剛巧是侍衛(wèi)甲。
侍衛(wèi)乙一邊用左手捏住自己的鼻子,制止鼻血繼續(xù)外流,一邊把右手中的半杯酒遞給侍衛(wèi)甲,說:“你快把這酒給王后送去,我鼻子碰流血了,去不了了,謝謝你了。”
侍衛(wèi)甲接過酒杯,說:“你快去找醫(yī)生吧,這酒我馬上就送到。”
王后正在宮中等候送酒之人,見侍衛(wèi)甲送酒來,就笑著說:“你來得正好,大王讓我賞賜你金幣、珍寶和衣物,我已叫人準備好了,你放下酒杯,收好賞物,快到大王那兒去謝恩吧。”
侍衛(wèi)甲弄不清國王為什么要賞賜自己,但一想:既然命運中注定要得到賞賜,為什么不接受呢?他謝過王后,捧著賞物到國王那里謝恩。
國王一見得賞的是侍衛(wèi)甲,大為驚異,立即把侍衛(wèi)乙喚來,問:“我命你去給王后送酒,為什么你沒有去呢?”
侍衛(wèi)乙說:“啟稟大王,并非我不愿去給王后送酒,只是臣剛一走出宮門,不小心碰破了鼻子,血流不止,只好請他替我給王后送酒去了。”
國王聽后,嘆息不止,連連說:“我現(xiàn)在真得明白了,佛語講得實在有理呀,這可真是‘自作其業(yè),自受其報’哇,命運啊,命運,是誰也改變不了的!”
醍醐灌頂
俗話說:天有不測風云,人有旦夕禍福。命運常常難測,誰也不會知道自己會在什么時候走運,什么時候又倒霉。如果整天為了看不見的災禍憂心忡忡,或是為了不切實際的利益患得患失,那么人生就不會有快樂可言。只有用一顆平常心來對待命運中即將出現(xiàn)的事物,才能達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人生境界,從而做一個自由快活的人。
§§§第3節(jié)生命中的痛苦是鹽,它的咸淡取決于盛它的容器
很久以前,有一位老和尚,他有一個老是愛抱怨的徒弟,這徒弟一天到晚不管看見什么事,都要唉聲嘆氣的抱怨一通。于是,老和尚便決定要開導他一番。
一天,老和尚對徒弟說:“徒兒,去集市買一袋鹽回來。”不久一會兒,徒弟便回來了。
老和尚吩咐道:“抓一把鹽放入一杯水中,等鹽溶化后,喝上一大口。”
徒弟心中很是納悶,但師父之命又不敢違抗。
喝完后,老和尚問:“味道如何?”
徒弟皺著眉頭答道:“咸得發(fā)苦。”
隨后,老和尚又帶著徒弟來到湖邊。
老和尚又吩咐道:“把剩下的鹽撒進湖里,再嘗嘗湖水吧。”
徒弟似乎明白了點什么,把剩下的鹽撒進湖里,彎腰捧起湖水嘗了嘗。
老和尚接著問道:“什么味道?”
徒弟答道:“純凈甜美。”
老和尚又問:“嘗到咸味了嗎?”
徒弟肯定的回答:“沒有。”
老和尚點了點頭,微笑著對徒弟說:“生命中的痛苦是鹽,它的咸淡取決于盛它的容器。”
醍醐灌頂
生活中固然有不少的煩惱與痛苦,我們只要心胸開闊,把以前認為特別嚴重的事情看淡,把過去無法放下的困擾慢慢解脫,我們的境況便會出現(xiàn)奇妙的改變。當心量拓展到了相當寬廣的時候,我們就會擺脫煩惱、憂愁的生命狀態(tài),從而轉(zhuǎn)變?yōu)樽栽凇⒖鞓返臒o悔人生。
§§§第4節(jié)眾生無定性,可以變好也可以變壞
從前,印度有一個國王養(yǎng)了一匹寶象。國王很珍愛它,把它當作鎮(zhèn)國之寶。這頭大象力大無窮,勇敢兇悍,在戰(zhàn)場上,僅憑借自己的力量,就能一舉打敗敵方的進攻。如果處決罪犯,它就會聽從國王的命令,去執(zhí)行踏死對方的任務。
有一次發(fā)生了火災,大象的住所被燒毀,只好搬遷到另一個住處。在新住處附近有一座精舍,里面的和尚常常念經(jīng),經(jīng)文里有一句話說:“行善者超升天堂,作惡者下沉深淵。”
大象不分晝夜都聽到這句話,感動肺腑,以致性情漸漸溫和,甚至起了慈悲之心。
一天,國王命令大象去踏死一名重大罪犯,罪犯被拖到大象的住地,不料,大象只用鼻尖輕觸了幾下犯人,就自行離去了。后來凡是被拖來的罪犯,大象全都用這種方式處理。國王看了大為光火,召集一群大臣問訊原因。
群臣議論紛紛,有一位大臣稟告說:“這只象的住所旁邊有一間精舍,大象必定是朝夕聽聞佛法的教誨,所以心生慈悲,才不再做殺生之事。如果現(xiàn)在把它放在屠宰場,讓它日夜看見屠宰的情形,必定會再起惡心。”
國王覺得很有道理,于是就立刻派人把大象的住所遷到屠宰場附近,讓它每天都看到斬殺、剝皮等殘忍的事情。過了不久,果然大象又恢復了昔日的惡性,執(zhí)行處決時,殘忍兇猛的動作更加厲害了。
醍醐灌頂
外界的環(huán)境對一個人有著很大的影響,如果一個人生活在一個互相排擠、爾虞我詐的環(huán)境中,那么他也會慢慢變得奸詐起來;如果一個人生活在一個互相幫助、團結(jié)友愛的環(huán)境中,那么他也會慢慢變得友善起來。眾生無定性,可以變好也可以變壞,關鍵在于環(huán)境的影響。
§§§第5節(jié)幸與不幸是結(jié)伴而來的
這是記載于《大般涅槃經(jīng)》中的一段故事。
從前,某處住了一位單身漢。他希望在有生之年能得到真正的幸福,哪怕只有一次也是好的。于是,他日復一日地向神靈祈禱。終于有一天,他的誠意得到了回應。
某夜,突然傳來一陣敲門聲,“奇怪,這么晚了會是誰呢?”他雖然覺得納悶,但依然把門打開了。門外站著的是一位名叫“幸運”的幸福女神,他興高采烈地請她趕緊入內(nèi)。可是,美麗的女神卻指著她身后的另一位女子說:“等一下,這是我的妹妹,我們是一起出來旅行的。”
他驚訝地看著這位奇丑無比的女子,疑惑地問“幸運”女神:“她真的是你的親妹妹嗎?”
“是呀,我剛才不是已經(jīng)介紹過了嗎?她是不幸女神‘黑耳’。”
他聽了之后連忙說:“請小姐進屋里來,不過,還是請令妹先回去吧。”
“真是豈有此理!我們不論走到哪里都是在一起的,我怎么可以單獨留下來呢?”
他猶豫著,不知如何是好。
于是“幸運”女神說道:“若有不便,那我們只有告辭了。”
最后,他望著姊妹兩人漸漸消失在夜色中背影,不知所措……
醍醐灌頂
幸與不幸就像孿生姐妹一樣,相依相伴。有時,不幸是幸福的墊腳石,沒有它,我們無法摘到幸福之樹的果子。有時,不幸是幸福的襯托,沒有它,我們甚至根本無法感知什么是幸福,什么是甜蜜。有時,不幸和幸福是同一件事情的兩個不同側(cè)面,就像是一枚硬幣的兩面一樣,很容易就翻轉(zhuǎn)過來。
§§§第6節(jié)自己才是自己命運的主人
一天,有一位修行僧人四處云游化緣,不知不覺中他就走到了一個施主家。他看見那家的主人正在用楊樹枝漱口,并把牛黃涂在前額,頭上還戴著貝殼,手里拿毗勒果高高舉起,然后貼在額上,態(tài)度非常的恭敬,像是在舉行什么儀式。
修行僧人看見他如此在怪模樣,不解地詢問道:“你到底在干什么?”
施主回答說:“我在扮吉相呢。”
僧人追問道:“扮吉相能得到什么好處呢?”
施主得意的答道:“這樣必能得到巨大的功德,這樣吉祥就能降臨到我這里來啦。而且還能避免一些厄運。譬如該死的,得以存活;被捆綁著的,得以解脫;挨打的,能被寬恕等等,不勝枚舉。”
聽到施主如此無知的話,修行僧人笑道:“倘若扮作吉相,就能獲得這些福利,那還真不錯。可是這牛黃是從哪里來的?”
“牛黃是從牛的胸腔中取出的。”施主說。
“如果涂上這牛黃,就可以得到吉祥和福報,那么,牛為什么反而被人用繩子、鏈子穿透鼻孔,被迫去拉車,被人騎乘,而且還要忍受鞭策、饑渴和疲勞的煎熬呢?”
“牛的確是過這樣的生活。”施主點頭應允。
“牛自身擁有吉祥的牛黃,卻不能解救自己所受的困苦,這又是為什么呢?”
修行僧人見施主仍然迷惑,進一步開解說:“牛的胸前都是牛黃,尚且不能解救自己的苦痛,你只是在額上擦些牛黃,又怎能解救自身的困境呢?”
施主聽完和尚的教訓,覺得很有道理,也就默不作聲了。
修行僧人又問他:“這種雪白的硬物,又能吹出聲音的東西,到底是什么呢?它是從哪里來的?”
“這是從海里涌出來的貝殼。”施主回答。
僧人解說道:“它顯然是被海浪遺棄在陸地上,又被烈日炙曬,才窒息而死的。倘若如此,怎能說是吉相呢?那只蟲跟貝一塊兒生活,晝夜都藏在貝殼里。但當它死去的時候,貝殼尚且救不了它,你現(xiàn)在只是暫時戴上了貝殼,如何救得了你的不吉呢?”
施主一聽,只是點頭,默默不語。
修行僧知道自己的話已經(jīng)打動對方的心,是該救他的時候了,便繼續(xù)說:“世人把它看成歡喜丸,非常重視的那個東西是什么?”
“那是毗勒果啊!”施主說。
“毗勒果是樹上的果實。人要得到它時,先用石頭投擲,毗勒果和樹枝就一塊兒掉落下來。因為有果實存在,所以樹枝和葉子才會被打落下來。”
“的確如此。”
“如此看來,你有了它,又有何吉相可言呢?果實雖然生長在樹上,自身無法守住這棵樹。有人投擲要取它時,樹枝和樹葉同時墮落,又被做成柴薪燃燒而不能自救,怎么又能保護得了人類呢?”
修行僧人一番誠懇的話,解開了施主心頭的迷惑,讓他明白了許多。
醍醐灌頂
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人能夠掌握我們的命運,只有自己才是自己命運的主人。誰也決定不了我們的命運,誰也左右不了我們的選擇,我們是自己生命的總工程師。在這個世界上,根本沒有一個外在的可以主宰吉兇的東西,只有憑借自己的力量,用自己的辛勤努力,才能改變自己的未來。
§§§第7節(jié)自己的命運要自己掌握
一天,小沙彌一臉難過的跑去找老和尚,向老和尚訴苦:“師父,小土豆他們一群人在討論什么……什么‘操之在我’,我聽不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