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靜心篇(3)
- 佛養心,道養性:佛心慧語悟人生
- 宋天天
- 5646字
- 2014-11-11 16:48:22
化成比丘尼的樹神回答道:“這有什么關系呢?衣服,裝飾品都是幻化的,脂粉是顏料做的,這有什么可迷戀的呢?原本是假相,就連你的身體不也是這樣的嗎?現在看來青春健壯,等無常一到,哪兒有正主呢?無相、實相、真如,是不生也不滅,能了知諸法本來如此,證道又有什么困難呢?一個人活在世界上,就像天上的月亮,孤身只影,獨來獨去,赤身來也赤身去,沒有一件東西真正屬于你的;愚癡的眾生,在虛幻不實的境界中貪著,迷戀而致自縛。不是境界迷人,實在是人自迷;不是煩惱纏人,而是人找煩惱來自纏啊。”
樹神化人比丘尼滔滔不絕的一番話,像一陣清涼的雨水澆淋在修道者的心上。他仔細地回想每一句話的意義,終于恍然大悟,心中開闊。他舍卻了種種擾人的掛礙,認真修行,終于獲得了大自在。
醍醐灌頂
佛說,世間的一切皆是虛空。酒不醉人人自醉,花不迷人人自迷。我們無論是貪嗔癡戀的境地有多深,到頭來還是要經歷生老病死的自然輪回。佛弟子要想修得阿羅漢果,必然要摒除一切私心雜念,讓自己心地純凈。我們平時如果能戒除一些多余的貪嗔癡戀的欲望,就一定能獲得一個自在的人生。
§§§第12節心內的煩惱才是可怕的魔軍
由于剛剛不久打了一場勝仗,印度的琉璃王便率領著一百萬的大軍,浩浩蕩蕩地唱著勝利的凱歌,準備回國。將士們也把盔甲擦得雪亮,閃耀著奪目的光芒,高昂的歌聲響徹了云霄,鏗鏘悠揚,充滿自信。
當軍隊經過浩瀚的大海邊時,看到海浪拍打著巖石,留下凹凹凸凸的歲月痕跡。海邊的巖岸上,站了一個莊稼打扮的漢子,高舉雙手對著怒吼的海濤大叫:“我勝利了!我勝利了!我終于打敗宇宙之間最大的敵人。”
好奇的琉璃王上前打揖說:“仁者!剛才聽你興奮的大喊戰勝了敵人,不知道你動用了多少兵馬?”
莊稼漢子回答說:“我不費一兵一卒而降伏萬軍。”
琉璃王忍不住接著問道:“咦,這就奇妙了!我剛剛率領一百萬的精銳雄兵,經過三個月的浴血奮戰,才將頑強的敵國軍隊殲滅,你究竟運用什么戰術,不費吹灰之力而能戰勝敵軍?請你將戰爭的心得教導于我。”
莊稼漢子平靜的答道:“心外的軍隊不是真正的敵人,心內的煩惱才是可怕的魔軍。我是用般若智慧,降伏了宇宙間最大的敵人——自性的煩惱魔軍。”
琉璃王一臉疑惑地追問:“此話怎講?”
莊稼漢子就回答說:“大王!我本來是一個種田的農夫,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逍遙又愜意。但是我又非常向往出家人托缽行腳、隨緣度化的生活。于是我便向佛陀請求,請佛陀慈悲接受我為弟子,剃度出家。佛陀終于接受我的虔誠懇求,讓我披上袈裟,成為僧團的一份子。”
琉璃王仍接著問:“你既然已經成為出家僧侶,為什么又身著世俗的衣服,站在此地狂呼呢?”
莊稼漢子很有耐心地回答琉璃王:“我雖然剃去鬢發,身著福田衣,但是我的心卻念念不忘于昔日耕種的那一把鋤頭。因此,我出家前找到一個隱蔽的地方把鋤頭藏好。每天托缽回來,總要去看看、摸摸那把可愛的鋤頭。我雖然身在佛門,卻又不能忘情耒耜躬耕的快樂,所以我請求佛陀廣開法門,讓我還俗,回到田野,重新過著越陌度阡的稼穡日子。”
琉璃王焦急地問:“那佛陀答應你了嗎?”
莊稼漢子回答道:“佛陀為了隨順眾生的根性,還是滿足了我的心愿。我終于能夠再度扛著心愛的鋤頭,迎接朝陽,腳踏大地,但是我的心依然惴惴不安。荷鋤農耕的日子固然逍遙快樂,但是畢竟比不上出家生活的隨緣放曠,自在無礙。最后,我下定決心,決定安身立命于寺院僧團,因此我再去請求佛陀接受我為弟子。”
琉璃王有些替佛陀不平的說道:“你這樣出爾反爾,七進七出,不是讓佛陀為難嗎?”
莊稼漢子有些慚愧的回答說:“慚愧!慚愧!這一切反復無常的行為,都是因為這顆心的貪執愚昧。因此,今天我來到海邊,把心愛的鋤頭丟棄大海之中,隨波逐浪,破釜沉舟地拔除我對世俗的眷戀不舍。現在我終于降伏了宇宙之間最大的敵人,那就是我們心內的貪癡迷妄。”
琉璃王無限贊嘆地說:“你才是真正善戰的英雄,我實在比不上你呀!”
醍醐灌頂
俗話說:“捉山中之賊易,捉心中之賊難。”世間有許多的東西讓我們放不下,我們的身體處在一個地方,而我們的心卻飛往更多的地方。心有時住在一個人的身上,有時住在別人的一句話、一個臉色上,甚至住在一件東西的上面。心中的癡戀煩惱,才是我們最大的敵人。
§§§第13節最快樂的事往往也是最痛苦的事
佛陀在舍衛城時,有四個新近皈依的弟子聚在一起討論修行的心得。
那時正是春暖花開的時節,到處開滿美麗鮮艷的花朵,散發濃郁的香味,還有蜜蜂和蝴蝶在花叢中飛舞。
這四個弟子看到這樣的景色,感到十分愜意。突然其中一人問道:“在這個世界上,到底什么事是最快樂的?”
一個弟子不假思索的回答:“春天郊游是世間最大的樂事。就像在這樣的天氣里踏青,一面感受春天的溫暖,一面觀賞那些爭奇斗艷、競相開放的花朵,真是世上最大的快樂啊!”
另一個弟子聽了,連忙說:“不對!在這個世界上,真正的快樂是親戚們的聚會。你想想,在一個好日子里,親戚們都健健康康地聚在一起,大家一起舉杯暢飲,唱歌跳舞,這是何等的快樂!”
這時候另一個弟子發言了:“你們兩個人的看法都不對!我說有錢才是最快樂的事,有了足夠的錢,什么事都好辦,你們說是不是呢?”
聽到他們的話,那個最先發問的弟子說:“我不贊同你們三個人的意見,我認為老婆和侍妾長得美麗可愛,才是最快樂的事!”
于是他們四個人開始爭論起來,爭得面紅耳赤,口沫橫飛,每個人都認為自己說的才是對的,互不相讓。
佛陀知道了這件事,便對他們說了一個故事:
很久以前,有個國王名叫普安,統轄著一塊不大不小的國土。他的國土四方有四個國家,普安和四個國王的感情很好,經常邀請他們來王宮住上一個月,吃喝玩樂,十分快樂。
有一次,普安國王又準備各色美味佳肴,邀請這四個國王前來聚會,足足聚了一個月。臨別的那天,普安問四個國王:“人活在世上,怎樣過才算得上快樂?”
第一個國王回答:“春天到來的時候,到郊外去踏青,欣賞美麗芬芳的鮮花,是最快樂的事。”
第二個國王回答:“親朋好友問的聚會是最快樂的事。大家盡情吃喝,盡情娛樂,是何等愜意!”
第三個國王回答:“擁有無數錢財,可以讓我隨隨意使用,才是真正快樂的事。”
第四個國王回答:“擁有美貌的王后以及嬪妃,這才是人生真正的快樂。”
四個國王回答完后,普安對他們說:“你們認為最快樂的事,在我看來恰恰是讓人感到痛苦的事,因為這些東西總有消失的一天,生命是無常的。”
這四個國王聽了普安的一席話,都認為有理,頻頻點頭。
佛陀對那四個新出家的弟子說:“那位普安國王就是我的前身,而四個國王就是你們四人的前身。你們前世已經討論過相同的問題,怎么現在還不懂呢?”
四個新弟子聽了佛陀的話,感到很慚愧,同時心中的疑惑也被解開了。后來他們認真修習佛法,終于都修成了羅漢。
醍醐灌頂
如果每天只是把精力放在吃喝玩樂上,而且又無休止地爭論著,那樣的話,無異于是在浪費生命。世事變幻無常,看起來當時是最快樂的事,其實往往也是最痛苦的事。我們應該充分利用好有限的時間,多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這樣才能體會到真正的快樂。
§§§第14節最值得羨慕的是我們自己
有一位小伙子正垂頭喪氣地在河邊來回走動著,他心煩意亂,真想跳進河里一死了之。
他舍不得這個世界,正在猶豫不決。一位禪師經過他身邊,停下來問道:“小伙子,你有心事嗎?”
小伙子深深地嘆了事氣說:“我年近30歲一事無成,一文不名,家里還有個叫人看了惡心的黃臉婆,這樣的日子我真受夠了。”
禪師聽了微笑著問道:“那么你的理想是什么呢?說出來,看看我能不能幫你實現。”
小伙子說:“我曾經有兩個理想,做個超級大富翁,如果這個不能實現,那么我想娶個漂亮的女人做妻子。”
禪師笑著說:“這很容易,你跟我來吧!”說著,轉身就走。小伙子大喜過望,緊緊跟在了后邊。
禪師領著小伙子先來到一個超級富翁的豪宅,只見富翁正躺在床上大聲咳嗽,臉色蠟黃,面前的金盆里是他剛吐過的帶血絲的痰。
禪師轉身對小伙子說:“這位富翁不惜犧牲自己的健康追求財富,為了得到財富,他付出了超負荷的精力,結果財富得到了,他卻累倒了。他還不知道自己的三個兒子正祈禱他早日升天,好早日繼承遺產呢。”
禪師說著,領著小伙子來到另一間房間,只見富翁的三個兒子正在和幾位漂亮小姐喝酒,一副聲色犬馬的樣子。小伙子看了十分惡心,不由掉轉身子。
禪師對小伙子說:“我們再去看看一位漂亮的女人吧。”
說著,禪師領著小伙子來到一位漂亮女人的家里。
那位漂亮女人正沖著一位傭人大發脾氣,她甚至拿起手里的煙頭朝傭人身上扎,傭人的皮膚很快起了泡。傭人硬挺著,不敢呻吟。
禪師悄悄對小伙子說:“如果他發出慘叫的話,將招致更嚴厲的懲罰。”
漂亮女人折磨完傭人,要回房睡覺了,這時一人女傭走進來對她說:“小姐,你先生求見。”
漂亮女人眼皮也不抬地吩咐道:“叫他給我滾出去,今天我已經和他離婚了,與他什么關系也沒有了。”
傭人小心地答應著要退出去,漂亮女人又說:“順便帶個信兒給他,明天我就要和我的第12任丈夫結婚了,他有興趣的話,可以來參加我們的婚禮。”說完,“啪”一聲關上了房門。
小伙子看得目瞪口呆。
從漂亮女人家出來后,禪師問小伙子:“小伙子,兩個理想,你隨便挑一個,我都可以想辦法替你實現。”
小伙子想了一會兒,說:“不,其實我什么也不缺,與富翁相比,我有他所有金錢都買不來的健康,至于那個漂亮女人,我老婆可比她賢惠善良多了……”
醍醐灌頂
在生活中,很多人都羨慕那些有錢的人,認為他們過得生活才是真正的生活。其實,別人有錢也是靠自己的努力賺來的,況且每個人都會有不盡如人意的地方。我們不妨換個角度去看這個問題,我們就會發現,我們什么也不缺,其實,我們最值得羨慕的應該是自己。
§§§第15節愛護萬物生靈,可隨心自在地享受每一天
從前,有一個將軍,帶兵去邊疆御敵,途中經過開封城,離戰期還早,他決定先在此歇休,休養生息,他日方可戰無不勝。
將軍閑來無事,就喜歡在城中四處逛逛,看有沒有什么有意思的地方。然而城東城西都走遍了,也沒有找到什么好玩的地方。在返程的路上,心中自是有些煩悶。忽然有一股香火氣沁入鼻內,抬頭一看,原來是一座寺廟,名曰“摩阿”。將軍大喜,大步跨入此寺。
只見大雄寶殿前面,善男信女焚香跪拜,香火甚是旺盛。于是將軍也入殿,以三柱高香禮佛。禮畢,頓覺一陣清涼流全身,爽快之極,卻不知為何。
恍惚間,一小僧早立身旁,禮請道:“施主,本寺方丈有請。”
將軍大驚:“方丈為何請我?他叫什么?”
小僧道:“貧僧不知緣由。本寺方丈乃一禪師,號千葉。”
將軍知道不能從小僧口中問出什么,便不再問。隨僧至寺后一禪房,小僧請入。
推門而入,見一老僧端坐禪床,身著僧衣,面帶微笑,手持念珠,氣韻脫俗道:“施主請坐。”
坐畢,老僧道:“貧僧與將軍對棋三局,不知可否?”
將軍奇怪之余便答應道:“禪師怎知吾乃一將軍?”
老僧笑道:“吾觀你器宇軒昂,虎背熊腰,又因將戰,眉宇間不時流露莫大殺氣。此戰氣、官氣、兵氣合一,故知施主乃一將軍也!”
將軍驚想道:“此真乃一神僧也!”心中驀然生起敬佩之意。
對棋三局只用了一炷香的時辰,將軍連勝三局,老僧連敗三局。結果大出將軍意料之外,心中暗自好笑:“神僧應有大智,為何亦不能勝我?”
之后,老僧又請將軍寫一個“佛”字。將軍趁勝棋的霸氣,揮筆而下,一個生龍活虎的“佛”字躍然紙上,說道:“大師請指教!”
千葉禪師觀此字,只一瞬,嘆道:“將軍此字甚有氣勢,不過因將軍心中殺氣太重,此字如蛟龍廝殺之態,又如風雨大作之勢,已全然失去本意,甚至根本就為一敗作。將軍好自為之!”
此話險些激怒將軍,他瞪眼直視千葉禪師,禪師僅微笑相向。須臾,將軍向禪師鞠了一躬,轉身離去。
次日,將軍就帶兵啟程。邊疆之戰,戰斗一開始將軍就親自出馬,連斬兩員敵將,驅精銳部隊掩殺……戰全勝,活捉敵將歸來。
此次將軍不斬敵將,而是待之以上賓。敵將被感動,答應不再來攻打邊疆。軍師不禁大贊將軍智慧精進。但將軍自己也不知為何,不僅高興不起來,反而心中有所牽掛。
在邊疆待不住,次日便啟程返回。途中路過開封城外,將軍心中一震,喝令軍隊城外暫息,自己飛身下馬,向城中奔去。
入城,左沖右突,總算找到了摩阿寺。剛跨入寺門,即被眼前的景象驚得半晌回不過神。
一隊僧人著金黃的僧衣,抬著千葉禪師,口中念佛向寺門走來。千葉禪師端坐,閉目,衣為方丈袈裟。此時,上次那一小僧向將軍走來,將軍問:“大師這……是怎么了?”小僧答道:“方丈已圓寂!”“啊!”將軍大驚。小僧道:“請將軍速來,方丈曾讓小僧領將軍看些東西。”
二人來到方丈禪房,見地上有五個棋盤,上擺有各種棋局。將軍定睛一看,正是那日他與千葉禪師對弈的棋局。此時小僧走過去將五個棋盤上的紅棋各走一步,道:“此乃方丈教小僧走的幾步,請將軍再看。”將軍道:“不用看了,此五步棋,步步已點我死穴,使我毫無再生之機,大師棋藝遠在我之上。”小僧道:“方丈對將軍的棋意是,將軍將戰,方丈自不應挫將軍的銳氣,故有意連敗三局。方丈料將軍必會得勝歸來,又以此五局告訴將軍,驕兵必敗!”
小僧又從柜櫥里取出一幅字畫,上面寫著一個大大的“佛”字,此字正氣昂揚,溫潤圓滑。將軍看罷,頓覺一股清氣直沖腦門,接著流遍全身,與那日禮佛時一樣。小僧道:“方丈讓我勸將軍不要再造殺生之孽,此于人于己皆好。其余原因皆為禪機,請將軍自己悟之。”
此時將軍心中猛然生出多種情感,熱淚盈眶,奪門而出,直奔千葉禪師的葬場。此時開封城的男女老少多半集于此,為老禪師送行。將軍撥開擁擠的人群,走上天臺,面對禪師跪下,重重地磕了三個頭道:“禪師在天之靈,本人今日當著全開封城老小的面發下誓愿:誓不再殺生靈!”話剛說完,只見開封城上空,突然飄起許多彩云,和諧之風從四面八方撫來,空中回蕩著齊鳴的螺聲,這些情形都見證著禪師的神通和將軍的決心……
醍醐灌頂
佛家認為,不殺生是無畏布施,無畏布施的果報是健康長壽,一旦成佛,就能得‘隨心自在’的無量壽。得無量壽也是無數人的期望,但我們都知道那是不可能實現的。然而,在有生之年,懂得愛護萬物生靈,與它們和諧共處,也自然能“隨心自在”地享受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