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李如松率軍收復王京,謝用梓 徐一貫二人與日本人先進行了兩次和談
- 海風萬里英雄傳
- 水墨丹青隱士
- 1714字
- 2022-12-25 10:58:01
明朝萬歷二十一年、朝鮮宣祖二十六年(公元1593年)三月二十五日上午,宋應昌聽完沈惟敬的報告后對沈惟敬說道:“沈游擊,由你專門負責與日本人之間的和談,但是我們不能在與日本人和談的這件事情上欺騙朝鮮,也不能欺騙皇上和朝廷,本經略已經選好了五名官員作為你此次去和日本人進行和談的謀士,你要率領這五名謀士在與日本人的和談中(實際上就是明朝的使者作為人質跟隨日軍乘船前往日本),讓日本遞交出豐臣秀吉的投降書。等這份投降書交到本經略手上后,本經略就會馬上轉奏給皇上,按照封貢的程序,先冊封豐臣秀吉為日本國王,然后再同意日本向我們大明通貢,切記勿令誤事。”接著宋應昌叫站在門外的、都是文官的兩位部下浙江余姚人謝用梓(也曾是駱尚志的幕僚)、浙江人徐一貫進來先和沈惟敬見了一面。
隨后又有三名大明官員先后到達宋應昌居住的地方,這三名官員分別是宋應昌的幕僚胡澤,以及剛被宋應昌派人叫回來的幕僚沈思賢,也都是浙江余姚人,然后加上游擊將軍周弘謨。
周弘謨(生卒年不詳),字元文,湖廣麻城(今湖北省黃岡市麻城市)人,萬歷朝鮮戰爭中擔任游擊將軍。
宋應昌說:“五名謀士加上沈游擊都到齊了,但是還差一位了解朝鮮的人,這樣派人去把指揮吳宗道叫到這里來。”
吳宗道(生卒年不詳),浙江紹興府山陰(今浙江省紹興市)人,曾在朝鮮生活過很長時間,了解朝鮮當地的風土人情,萬歷朝鮮戰爭中擔任指揮。
吳宗道到達這里后,宋應昌就決定任命謝用梓為臨時的參將,任命徐一貫為臨時的游擊將軍,這兩人也就成為冒充萬歷皇帝派出的敕使,出使日本的正副使,沈惟敬、胡澤、沈思賢、周弘謨、吳宗道則到時候留在釜山配合謝用梓、徐一貫在日本的和談。
于是在二十六日上午,謝用梓、徐一貫二人就和沈惟敬等人先前往王京與石田三成、小西行長等人見面,四月二日到三日間,副總兵劉綎率領五千多名四川兵渡過鴨綠江進入了朝鮮境內。
五月八日上午,到了約定好的日軍從王京撤退的時間,謝用梓、徐一貫二人、沈惟敬等人也到達王京城下,但是直到十九日,日軍才從王京撤退離開,并前往朝鮮的釜山一帶,但是日軍沒有遵守協議,撤退時帶走了朝鮮的兩位王子和陪臣們,并且也沒有留下一名將領作為人質,只是撤退前將龍山倉剩下的2萬石糧食留給了明朝聯軍,謝用梓、徐一貫、沈惟敬、胡澤等人也只好隨日軍撤退前往釜山。日軍撤退后,李如松立即率領明朝聯軍在第二天,也就是二十日進占收復了王京。自明朝萬歷二十年、朝鮮宣祖二十五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公元1593年1月27日),李如松率領東征大軍渡過鴨綠江后進入朝鮮的義州以來,只用了不到4個月的時間,李如松率領的明朝聯軍就成功收復了朝鮮的三都:王京、開城和平壤。五月間,日軍撤退到了朝鮮的釜山一帶。
八日,和日軍一起撤到釜山一帶的謝用梓、徐一貫和隨行人員離開釜山乘船先前往日本的對馬島,然后再前往名護屋城和談,隨同明朝使團成員回日本去的日本大名和將領有石田三成、小西行長、景轍玄蘇、增田長盛和大谷吉繼等人,而沈惟敬、胡澤、沈思賢、周弘謨、吳宗道則留在釜山配合和談。十六日,謝用梓、徐一貫和隨行人員與石田三成、小西行長等人到達日本的名護屋城。
五月二十三日下午和六月二十一日,謝用梓和徐一貫先與日本的僧人景轍玄蘇、玄圃靈三分別進行了兩次和談。
在和談中日本人先提出7項和談條件:
1.明朝皇帝的公主要下嫁給日本天皇為后妃。
2.恢復日本與明朝兩國的勘合貿易(通貢)。
3.明朝與日本兩國大臣互相交換誓詞,表示永遠通好之意。
4.大明居中仲裁,朝鮮八道的咸鏡道、江原道、平安道和黃海道還給朝鮮國王,剩下的慶尚道、忠清道、全羅道、京畿道4道割讓給日本。
5.朝鮮方面要把沒有被俘虜的朝鮮王子和一兩個大臣作為人質乘船渡海前往日本。
6.日本釋放去年俘虜的兩位朝鮮王子和陪臣們回朝鮮。
7.朝鮮大臣向日本提交永不背叛的誓詞。
緊接著在和談中謝用梓和徐一貫也提出了3項條件:
1.日軍要把所占領的朝鮮領土全部還給朝鮮國王。
2.釋放日軍俘虜的朝鮮兩位王子和陪臣們。
3.豐臣秀吉要向明朝皇帝上表謝罪。
同時,他們二人也出示了一項交換條件:封豐臣秀吉為日本國王。
謝用梓、徐一貫在和談中堅持不答應日本人提出的第一項條件等原因,使得這兩次和談都沒有取得成功,接下來在朝鮮釜山的日軍即將進攻朝鮮的晉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