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二章 三種管理手段,訓練整合性思維

許多工作積極的人會主動找問題改善,但多數可能都是單點改善。不是單點改善不好,只是對公司整體來說,這樣的改善效率太慢、競爭力不夠強。有時單點改善后,我們才發現真正的問題不在這個地方,而在另一個地方,那就會發生“今年改善這個,明年改善那個,后年改善另一個”的情況,為了解決這三個地方,可能要花費三年時間。

我們先要有“解決問題,不是時間問題”的認知。“問題早晚會解決”,聽起來只是時間問題,但嚴重的是,我們可能找不到有關聯的所有問題點,所做的改善更無法提升公司的整體價值。因此,制訂能夠一次性解決問題的“整合性解決方案”是絕對有必要的。

我舉一個例子解釋“單點改善”和“整合性解決方案”。在新產品開發流程中,有同事發現調查客戶需求的表格寫得不是很清楚,以至于“前端業務人員常花很多時間和客戶來回討論,厘清需求”。這是需要解決的問題,因此研發人員與業務人員想成立一個項目組,改善這個問題。

同一家公司的制造部門也在新產品開發流程中發現,當新產品數量增加時,良率并不高,需要跟研發人員來回討論,因此制造部門也想成立項目組解決問題。

以上都是單點問題,如果想解決整個新產品開發流程,就是一個“整合性方案”。因此,應該成立一個新產品開發流程項目組,從調查客戶需求到制造流程,全面梳理“新產品開發流程”及后續作業。這聽起來可能很復雜、很困難,但如果解決這個問題,整個新產品開發流程需要的時間,可能從原本的60天,大幅縮短到只要40天。這樣的改善幅度,就能為公司帶來競爭力。

這是一種“整合性的管理思維”。我們在解決問題時,盡量不要從單個問題點著手,應該思考如何解決全面性問題。

這幾年輔導企業,我喜歡運用三種管理手段,有效解決整合性問題。

培養流程再造專家

如果是大型公司,可以設立專門的“流程再造部門”,這個部門內每一個人都是流程專家。中小企業可能很難成立這樣的部門,但也許可以培養幾位流程再造專家,專人專職負責,只要跟跨部門流程有關的問題,都可以統一由這個部門或專家負責整合。

簡單來說,這個部門專門負責執行跨流程、跨功能的項目,例如:新產品開發流程橫跨多個部門,因此就可以由流程再造部門成立一個項目組,召集所有相關成員共同解決新產品開發的流程問題。又例如:“訂單旅行流程”,很多公司會出現項目“踢皮球”的情況,項目中的不同環節,有人覺得是業務部門負責,也有人說是制造部門負責,還有人認為是生產管理部門負責。只要是跨部門、跨單位,流程長又煩瑣的項目,都可以納入流程再造部門,從流程的角度全面梳理,找出更好的整體解決方案。

其中應用的技巧,就是企業流程再造的方法和工具。根據這幾年輔導與授課的實務經驗,我把企業流程再造(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BPR)架構成新的方法論,簡稱“企業流程再造五大步驟”。我們的顧問團隊近期協助一家公司,讓他們的新產品開發流程整整縮短了30%以上,用的方法就是企業流程再造五大步驟,如圖2-1所示。

圖2-1 企業流程再造五大步驟

① As-Is,意為按照原有的樣子,指不做修改或改進的情況。

② 親和圖法是全面質量管理的新七種工具之一。這是將處于混亂狀態中的語言文字資料,利用其內在相互關系(親和性)加以歸納整理,然后找出解決問題新途徑的方法。

③ Why-Why分析法,也就是5Why分析法,又稱“五個為什么”或“五問法”。這是對發現的現象連續進行多次思考的動作,并驗證其原因是否成立,然后對真正原因做有效應對的一種方法。

④ PDCA是計劃(Plan)、實施(Do)、檢查(Check)、行動(Action)的首字母組合。在質量管理活動中,要求把各項工作按照做出計劃、計劃實施、檢查實施效果,然后將成功的納入標準、不成功的留待下一循環去解決。PDCA是質量管理的基本方法,也是企業管理各項工作的一般規律。

⑤ To-Be,意為即將變成的樣子,指經過修改或改進以后的情況。

⑥ ECRSI分析法是工業工程中程序分析的五大原則,用于對生產工序進行優化,以減少不必要的工序,進而提高生產效率。ECRSI是取消(Eliminate)、合并(Combine)、調整順序(Rearrange)、簡化(Simplify)和創新(Innovation)的首字母組合。

⑦ SOP意為標準作業程序(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

簡單來說,這套方法就是找出公司內部有待改善的流程,然后畫出流程圖,簡稱“As-Is流程圖”。此時,相關部門要一起討論,實際了解這個流程作業目前是怎么做的、有哪些步驟,再根據現況,探討存在哪些問題。如果后面發現問題非常多,這個時候就要根據這些問題的具體情況,看看哪些可以優先處理、哪些可能還要額外成立項目組解決。最后,可以根據這些問題開展“頭腦風暴”,思考解決方案。解決問題后,就會產生創新改善后的“To-Be流程圖”。比較As-Is流程圖和To-Be流程圖,你就會發現改善后真的省了非常多時間,步驟也少了很多,流程也會比較順暢,這些都是流程再造的成果,如圖2-2所示。

圖2-2 流程主題:新進人員薪資核定作業流程

技術崗位的主管承接整合性項目

大公司內部的管理崗位一般來說分成兩種:一種是管理崗位的主管,需要管人;另一種是技術崗位的主管,不需要管人,主要工作職責是項目改善。部門中重要且大型的項目,我建議可以請技術崗位的主管執行。

當公司不斷成長,整合性項目或跨功能性的項目會變多,有些是持續改善項目,有些是創新型項目,還有些是從沒做過的項目。如果技術崗位的主管每年都在做項目,項目管理的技巧就會更熟練,跨部門溝通與向上管理也會更得心應手,項目成功率會更高。

如果公司內有10位技術崗位的主管,平均每人每年做一兩個項目,那么公司一年內的大型整合項目就有10~20個,這樣的項目整合能量很驚人。這還不包含其他人員做的項目數量。

項目小組解決整合性項目問題

為了達成公司的年度目標,公司內每年總需要執行一些整合性的項目。我建議主管成立項目組,項目組成員由主管指派,除了每天例行工作以外,其余工作就是推進、執行項目。項目的發起人通常應為高層主管,發起人要定期開會、定期審查,確保整個項目能夠成功。我曾常常輔導大型整合性項目,就我的觀察,能夠參與這種大型整合性項目,會讓項目組成員收獲良多。他們可以借此機會看到問題全貌,在解決整合性項目時,也能與高層主管共同開會交流。參加過這樣的項目,員工才會明白單點改善的效率實在是太慢了,唯有創造更多整合性項目,才能提升公司的競爭力。

中小企業的規模并不像大型企業那么大,整合性問題可能也沒那么多,但無論如何,公司都必須培養整合性人才,這樣才能有效聯結部門與部門、員工與員工,借此機會以團隊合作的力量提升公司的競爭力。時代的進步超乎我們想象,公司在做項目改善時,不能只做小改善或單點改善,每年都應該有大型整合性項目,才能應付未來的各種難題。

主站蜘蛛池模板: 达州市| 松滋市| 西平县| 田阳县| 资中县| 蓬溪县| 孟津县| 前郭尔| 甘德县| 海原县| 罗田县| 雅江县| 五河县| 和硕县| 法库县| 佛山市| 定边县| 德惠市| 江源县| 新蔡县| 武山县| 仁化县| 泽普县| 台州市| 兴仁县| 高雄县| 阿巴嘎旗| 新邵县| 屯门区| 新绛县| 桐乡市| 汝阳县| 当涂县| 灵山县| 礼泉县| 绥棱县| 正蓝旗| 杂多县| 巴中市| 光泽县| 玛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