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積電工作法
- 彭建文
- 2936字
- 2022-09-08 17:13:44
第一部分
重置你的商業思維
第一章 四種能力,養成高彈性的商業思維
商業思維是職場人士應具備的能力
我們先給商業思維下一個定義。以我的觀點,商業往來是一種“賺錢的方式”,企業要存續就必須不斷賺錢,這個觀念其實非常簡單。讓企業保持獲利、持續走在進步的路上,有前瞻性的策略、謀劃,就是商業思維。我們要不斷地看這條商業“道路”的前方,不能被自己的眼界所局限。也就是說,除了解決問題,商業思維是所有職場人士都應具備的專業能力。
不同的職位需要不同的商業思維,培養的方式也不同,但目的都是讓公司和自己更好、讓獲利和收入更穩定。以工程師來說,工程師的職責是以自身的專業技術和知識解決公司遇到的難題。但我總會建議他們,不要只做自己負責的項目,也要在工作中培養自己的商業思維。
簡單來說,我們做任何工作都不能只顧眼前,必須了解維持公司經營的商業思維,如此一來,思考才不會局限于單一方面。
我的商業思維主要是在成長與工作的過程中養成的,我相信商業思維是每一位職場人士都應具備的能力。下面我從四個觀點來說明商業思維的重要性。我以工程師為例,但你不必一定是工程師。這個概念適合任何職場人士。
1. 更了解自己的工作,從宏觀的角度看待自己的工作
養成商業思維,可以讓工程師從宏觀的角度看待自己的工作,了解這份工作的市場價值,進而產生成就感和使命感。
比方說,有些工程師可能認為自己是生產線上的“螺絲釘”,但若認定自己是飛機材料生產線上“最關鍵”的一顆螺絲釘,工作的意義就會顯現,使命感進而就會產生。
2. 從商業角度,了解自己的工作對公司的影響
工程師從商業思維出發,可以看出自己的工作對公司的影響,并能站在老板的立場,用相同的語言和他對話。
想象一個情境,今天有兩個產品要報廢,一般工程師很可能就直接處理了。但商業思維可以讓你看到產品報廢對公司財務指標的影響。例如,兩個產品報廢共造成400萬元的損失,可能會稀釋本月每股獲利0.002元。這樣,你就能更好地理解產品報廢的嚴重性。
3. 看清局勢
在職業生涯選擇上,商業思維能讓工程師對市場的敏銳度更高,預知未來環境的變化趨勢,提前做好準備。在一家公司工作,你就是公司的一員,所以千萬不要局限在專業工作上,不關心公司的營業收入與財務狀況,只懂自己手頭的工作,甚至連公司的資產快被掏空了都不知道。
當公司遭遇危機時,有商業思維的人往往會最先察覺,因為他能從大環境中發覺問題,進而想好自己的退路。就我的觀察,很多不具備商業思維的工程師,在工作上都“唯專業論”,非常固執,也很難溝通。當公司需要裁員時,這些人往往會被優先考慮,因為他們不懂如何通過降低成本幫助公司節省支出、獲取更多的利潤。
當你具備商業思維,工作時就會注意到更細節的問題。比方說,從公司的財務報表或與主管的交談中,你得知公司年營業收入為3 000萬元。那么,這3 000萬元中,固定成本有多少?每月給付的薪資有多少?當中毛利潤又有多少?
你算完之后也許會發現,公司賺得很多,但分配給員工的股票與薪資很少,這代表什么?這可能代表老板比較吝嗇;相反,假如算出公司賺得不多,但員工福利很好,也許代表老板很大方。你可以在腦中仔細計算這些細節,得到別人都沒有的信息。擁有商業思維會讓你的思考更多元化,不只是考慮一個方面,了解公司的經營狀況,會幫助你看清自己身處的環境。
4. 勝任管理崗位與創業的必備技能
如果你將來想從事管理崗位或選擇創業,就必須具備商業思維。管理者可能經常與客戶、老板開會,從商業角度分析局勢,商業思維是他們的共通語言。
高層主管的談話,幾乎沒有你在工作上常聽到的技術、專業用語,他們總是在談市場信息、客戶導向、營業收入、成本分析等,都是從公司經營角度看待問題與決策。
如何養成有彈性、“應萬變”的商業思維?我建議先要培養四種能力:產品思維能力、市場思維能力、財務思維能力和競爭者思維能力。
養成高彈性的商業思維
1. 產品思維能力
所謂產品思維,是指清楚了解自家產品,不單只是看得見的產品,而是這個產品在“市場的樣子”。例如,你做的產品是芯片,就必須知道芯片用在哪里,可能用于筆記本電腦、手機,也可能用于家電。
知道芯片的用處后,你就必須了解芯片的上下游供應鏈,例如使用這個芯片的手機用什么面板、配備什么軟件。接著,你可以再去研究這個產品的優缺點。了解這些關于產品的知識,會幫助你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不會讓你的思維局限在“我只是生產芯片的工程師”。
2. 市場思維能力
產品被生產出來的最終目的是滿足市場需求。因此,除了要思考產品層面的內容,也要思考市場層面的內容。這不是要求你潛心鉆研營銷與市場運營,而是要求你至少要了解市場的趨勢與變化。
以生產芯片的工程師為例,可以試著了解未來智能手機的市場增長率。使用自家芯片的品牌,市場占有率如何?近幾年是增長還是下滑?這些趨勢和相關資料在互聯網上很容易搜集。
接下來,你可以進一步探討這些數據背后的意義。例如,當你發現使用自家芯片的手機,每年銷量都是以20%的速度增長,市場需求增加,就代表公司未來營業收入可能大幅增長,就看自己的公司能否在未來幾年提高產能,以滿足市場需求的增加。
3. 財務思維能力
“科技大廠”的員工都要有成本概念,有些公司會專門開設相關課程讓員工進修,這門課通常是“非主管級的財務課”,專門教授員工看懂公司的三大財務報表(利潤表、資產負債表、現金流量表)。當然,員工可自行決定是否選修這些課程。
試想,如果一個工程師了解公司的財務報表,就能用公司經營的語言來思考。他可能會想:公司上個月營業收入不錯,根據財務報表顯示,下個月還有20%的增長空間。那他的腦海中自然會浮現公司的發展愿景,進而產生責任感,因為自己的工作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公司的營業收入和成本。
然而,并不是每個人都得努力鉆研公司財務報表,我強調的是“財務思維能力”的重要性。我建議每位職場人士都應該了解財務報表里兩個非常重要的概念:成本和營業收入。
我在企業授課時,常會問該公司的員工是否清楚公司的成本結構,是人力成本高,或是固定成本高,還是變動成本高?我也會問他們,知不知道公司月營業收入是多少?毛利潤是多少?EPS(Earning Per Share,每股收益)是多少?甚至再深入一點問,跟去年相比是增長還是下滑?員工越了解成本結構,就越知道如何降低成本,增加公司的營業收入。
養成財務思維能力后,你就可以更好地了解老板的想法。例如:公司有崗位空缺,站在員工的角度,當然希望多一個人分擔工作量,但站在老板的角度,多雇用一個人,就需要增加人力成本。那么,就該考慮雇用人員后,公司的營業收入是否能有相應的增長。
4. 競爭者思維能力
最后一個也是最重要的思維能力,那就是“競爭者思維能力”。例如我剛工作的時候,主管常會問我:“我們的市場占有率是多少?對手市場占有率是多少?我們想超越競爭對手的話,該怎么做?”
憑良心說,當時剛進業界的我根本不知道同業競爭有多重要,自己的事都做不完了,哪有時間想競爭對手的情況。
但是主管的問題其實是要刺激我們不斷思考,考慮各種可能性。這段工作經歷在無形中訓練了我的商業思維。
商業思維是一種思維方式,也是一種能力,我希望每一位職場人士都可以從產品思維、市場思維、財務思維與競爭者思維四個方面著手,培養自己的商業思維。一旦具備商業思維,你就能拉近與高層主管的距離,看待事物的角度會更寬廣,公司也會因你的提升而變得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