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2 特別認真地生活
這本書的日文原名叫《ど真剣に生きる》,此次圖書再版,書名由《堅守底線》,改為直譯書名《特別認真地生活》。這是以日本NHK電視臺節目主持人藤井彩子女士連續4次采訪稻盛先生的內容為基礎而編寫的一本書。
稻盛先生是一位具備深刻哲學頭腦的大企業家,他的語言和文字,都是從他豐富的人生經歷中提煉出來的心血結晶。要如實傳神地翻譯他的作品,譯者不僅要在語言文字上下功夫,最好能想象著身臨其境,體會他當時的心情,并且自己也要試著接受靈魂的洗禮。
稻盛的故事和觀點雖多有重復,但每次翻譯我都有深刻的感動和豐富的收獲。這次也不例外。
本書中,藤井女士針對“理念”的提問和追問執著,甚至執拗,可謂“打破砂鍋問到底”,而稻盛先生正面對答,觀點清晰而堅定。
所謂理念就是:把作為人應該做的正確的事,以正確的方式貫徹到底。就是要正直,不可騙人;要勤奮,不可懶惰;要謙虛,不可傲慢;要勇敢,不可卑怯;等等,這些都是做人做事最基本的道德觀。
企業在急劇變化的嚴酷環境中生存。比如,年終出現虧損,在賬面上如實反映的話,銀行將中斷貸款,支票將不能兌現,企業將被迫倒閉。在這種萬不得已的情況下,能否“粉飾財務報表”,稍稍做點兒假賬,暫且度過眼前的危機?也就是說采取一點兒機會主義,將理念暫時扭曲一下行不行?
稻盛:我認為拿來遵循和實踐的才叫理念。如果借口競爭激烈、情況緊急,就認為理念毋庸遵守,從而將理念扭曲,那就不是理念了。企業如果要靠扭曲理念才能茍延殘喘,那么這家企業也就沒有什么存在的意義和價值了。
藤井:您是說,哪怕一次,哪怕一點兒,理念都不容扭曲嗎?
稻盛:我認為理念不容扭曲,我依據理念經營至今。我經常對公司的干部們徹底地講述這樣的道理——理念必須“愚直”地遵守。
事實上,稻盛在創辦企業之前,就堅守了自己認為正確的人生理念,不屈不撓。
稻盛大學畢業后找不到工作,被迫進了連續10年虧損、已處于銀行托管之下的松風工業打工。經過1年的刻苦研究,他發明了一種高性能陶瓷新材料,用作電視機顯像管電子槍中的絕緣零件,因而接到了松下電子集團的大量訂單。但松風工業勞資沖突激烈,工會常常組織罷工。稻盛認為,這種情況下罷工,企業經營更加惡化,工廠倒閉,對工人也沒有任何好處。特別是罷工將導致產品不能如期交貨,就會失去松下這一重要客戶。于是他冒著破壞罷工的壓力,在遭工會封鎖的艱苦條件下,說服本部門員工堅持生產,想方設法及時向客戶交貨。結果,工會罵他是公司的走狗,而公司的一位董事則夸他“干得好”并遞給他一沓錢。
稻盛:我的本意完全不是為了錢。“我這么做不是為了這家公司,而是為了不給客戶添麻煩。還有,我不想讓一起共事的伙伴失去夢想和希望。另外,我也不想讓別人奪走我喜歡的工作。維持生產是出于這些目的,也僅僅出于這些目的,所以接受公司的謝禮于理不通。”說著我就把錢還給了他。
在松風工業時,還有這樣一件事。稻盛領導的車間里,有一位游手好閑、無所事事的人。稻盛再三教育,他都充耳不聞。忍無可忍之下,稻盛勸他辭職。此人到工會告狀,結果稻盛遭到工會的批斗,并被工會激進分子追打群毆,眉心滴血。但稻盛毫不畏懼,一臉正氣。第二天纏上繃帶,照常上班,反倒讓打手們心虛害怕了。
稻盛自從在松風工業打工時開始,就把自己在生活和工作中的心得記在筆記本上,創辦京瓷公司后,更是把經營中的體會不斷總結,以這些為基礎,構建了以正確的做人理念為核心的稻盛哲學,并傾注大量心血,讓員工們接受并共同實踐這種哲學,京瓷和后來的KDDI快速發展,兩者雙雙進入世界五百強企業的行列。2010年他把這種哲學再次帶進破產重組的日航,僅僅1年,就讓也曾是世界五百強的日航奇跡般大幅度扭虧為盈,并取得了日航歷史上空前的利潤,這個利潤在當年也是全世界第一。稻盛又創造了一個新的神話。
但是要讓數萬人的企業,全體成員始終貫徹正道、堅守底線,談何容易。
2011年7月6日,在盛和塾第19屆世界大會上,稻盛先生講了一件事。兩年前京瓷某個部門的阿米巴部長,為了使本部門的業績在數字上好看,居然弄虛作假,而他的部下都知情,但因為膽小怕事,對這種違背京瓷公司企業文化的事,竟然無一人出面制止。這讓稻盛感到十分難過。
然而,面對3400名企業家塾生,包括我們參會的120名中國企業家,稻盛先生不護短,主動公開自己企業的問題,這本身體現了稻盛先生堅守理念的高風亮節。
貫徹正道、堅守底線,不僅僅是企業的事,對于社會各界,特別是國家領導人更為重要。
稻盛:“不惜命、不求名、不謀官位、不圖金錢的人物,不好對付。但不同此等人物患難與共,則國家大事難成也。包括自己的生命在內,只有拋棄私心的人才能成就大事。這句話凝結了最重要的思想,對政界、商界,各行各業都適用。我堅信,領導人的基本條件就在于克己奉公。”
勤奮工作也是人生理念中重要的一條。稻盛說,他很討厭做事馬虎的人。馬馬虎虎的態度不可能獲得人生的成功。無論干體育、搞經營、做學問,無論從事什么事業,認真的態度最重要。為了強調認真的程度,我加上一個“特”字。常常有企業家因經營不善來向我求教。仔細聽完他們的話才知道,其實他們對待經營的態度往往是敷衍塞責。所以我批評他們:“你在多大程度上認真經營你的企業?你真的心無旁騖、全身心投入經營了嗎?你那種隨意、馬虎的態度可不行啊!”對方會說:“不,我認為我已經很拼命了。”于是我會說:“在我看來,你不過是把經營當作副業在做。請你好好想一想,你究竟用了多大的認真勁兒專注于自己的事業?”
稻盛還認為,全身心投入工作是養生的好辦法。2010年11月1日在青島海爾,張瑞敏看到78歲的稻盛滿面紅光,于是向他請教養生之道。稻盛說:“我的養生之道就是‘不養生’。”
最近,我常應邀到一些優秀企業去講解稻盛哲學。其中,有的企業家只有40多歲就做到了行業內全國第一。稻盛的事跡和思想對他們的觸動很大。他們說,比起一般人來,自己可能已經很努力了,但捫心自問,在許多時候,其實自己的努力還遠遠不夠。而且因為成功后不知何去何從,心里矛盾糾結,放松了努力,身體也變差了。
譯稻盛的書,講稻盛的哲學,聽中國的企業家這么說,也引起我自己的共鳴和反省。我自己也是這樣,有時非常專注,非常努力,廢寢忘食。但有時候也并不那么努力,有時會犯冷熱病。
向稻盛學習,實踐稻盛哲學,在充滿矛盾和變化的現實生活中,恪守做人做事的正確理念,殫精竭慮,付出最大努力去傳播稻盛哲學,這就是我后半生的工作。不,不僅是工作,而且是使命,是一種宿命。做這件事讓我感到生命充實,無比幸福。
曹岫云
2011.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