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
書友吧 1評論第1章 序
《致加西亞的信》完成于1899年的某一個晚上,這一天是華盛頓的誕辰日(2月22日),也是《菲士利人》月刊出版的日子,整篇文章僅僅用了一個小時就大功告成。
那天,正值我結束了一天的說教:教導一些品行不端的市民不要整天游手好閑,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要振作起來,有所作為。之后,身心俱疲的我,回到家中卻懷著激動的心情,一氣呵成寫下了《致加西亞的信》。
這本書的靈感來源于茶歇時的小小爭論。當時,我的兒子與我展開辯論,他認為羅文是一個孤膽英雄,他穿越火線、深入古巴,把信交給了加西亞,這個壯舉使他成為古巴戰爭中真正的英雄。
這一觀點如電石火光般擊中了我的腦袋:原來真正的英雄就是完成好本職工作,把信成功送給加西亞的人!
我的孩子所言極是!我從桌子旁跳起來,然后3月的《菲士利人》上就有了《致加西亞的信》這篇原本沒有標題的文章。
當月的《菲士利人》脫銷了。兩位數、三位數的加印訂單紛至沓來。直到美國新聞公司的1000份訂單送來時,我的助手興奮地告訴我:“有關加西亞的文章在全國引起了轟動!”
第二天,一份電報發到了出版社:“要10萬份有關羅文的文章,沒錯,10萬份裝訂成小冊子,冊子的封底帶上帝國快遞的廣告。請問價格是多少?航運的話需要多久?”——電報來自紐約中心鐵路局的喬治·丹尼爾。
鑒于那時設備的簡陋,以及10萬本這個龐大的數量,我給他回了封電報:“按您的方式印刷,報價是……,估計兩年才能夠完成。”
最后,喬治·丹尼爾一共發行了50萬本!其中有15萬本是他親自發送的。此文還被200多家報紙雜志轉載,翻譯成多國文字,《致加西亞的信》傳遍了世界各地。
當時,小冊子還在發行時,俄羅斯鐵道大臣西拉克夫親王正在紐約,全程陪同參觀的恰巧就是喬治·丹尼爾。親王對這本以大寫字母的形式出版的《致加西亞的信》饒有興趣,帶回國后把它翻譯成了俄文,發給了本國的每個鐵路工人。
從此,《致加西亞的信》流傳到了德、法、西、土、印、中等國家。日俄戰爭中,前線的俄國士兵每人都有一本《致加西亞的信》。
日本士兵從戰死的俄國士兵身上搜到了它,直覺告訴他們這本小冊子一定很有價值。于是,他們馬上翻譯成了日文。
緊接著便有了日本天皇的敕令:每一個日本成年人必須有一本《致加西亞的信》。
《致加西亞的信》如此暢銷,以至于歷史上沒有哪個作家的作品在其有生之年能達到這樣的發行量——4000萬冊!
歷史的進程,往往是由一些偶然事件改變的。
阿爾伯特·哈伯德
1913年12月1日 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