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CT就這么簡單:接納承諾療法簡明實操手冊(原書第2版)
- (澳)路斯·哈里斯
- 5076字
- 2022-08-02 14:26:22
五個基本問題
創(chuàng)造性無望有許多不同的操作方法,但它們都可以歸結為以下問題。
1. 你曾經(jīng)嘗試過哪些方法?
2. 這些方法的效果如何?
3. 這些方法讓你付出了什么代價?
4. 在你身上浮現(xiàn)出了什么?
5. 你愿意嘗試新方法嗎?
現(xiàn)在我們要深入探討這些問題。這里有很多需要你學習吸收的新東西,但不用擔心,你可以下載我的“連點成線”(Join the DOTS)工作表,表里總結了所有關鍵要點(見小附件)。你還可以使用“按點連線”(其他工作表或工具,或你的記事本)來記錄你和來訪者從這五個問題中收集到的有價值的信息。
問題1:你曾經(jīng)嘗試過哪些方法
創(chuàng)造性無望干預的第一個問題是:“到目前為止,你做過哪些事情來回避和擺脫那些不想要的想法和感受?”我們通常需要提示來訪者去回憶,所以我用首字母縮寫DOTS幫助我記住這些回避要點:
D=轉移注意力(Distraction)
O=臨陣脫逃(Opting out)
T=思考性策略(Thinking Strategies)
S=物質(zhì)濫用和其他策略(Substances and other strategies)
讓我們一個一個過一下。
D = 轉移注意力
我會對來訪者說:“你有沒有試過從這些感受上轉移注意力?你試過哪些方法?看電視?聽音樂?出去溜達?讓自己忙起來?玩電腦游戲?你有沒有試過其他方法來轉移你的注意力?”
O = 臨陣脫逃
這是關于外顯的回避行為的通俗說法,也就是說,回避我的皮膚以外的任何東西——有人的地方、情境、活動、事件。所以我們可以問來訪者:“你有沒有試過退出、放棄或者遠離那些容易引發(fā)這些不舒服的想法和感受的場合、活動或人?你放棄或退出了什么樣的活動?”
最容易開始工作的內(nèi)容通常是關于拖延的,所以我會問來訪者:
你正在拖延什么重要的事情嗎?
你正在回避什么重要的任務嗎?
有什么人或者地方是你正在遠離的嗎?
有什么重要的活動是你正在推遲的嗎?
T = 思考性策略
我們在這里要問的問題是:“你是如何試圖通過思考來擺脫痛苦的?”與你的來訪者一起回顧一些常見的思考性策略:“你有沒有試著去想那些比你更慘的人?積極地思考?挑戰(zhàn)你的想法或是和你自己辯論?把想法強行擠出你的腦袋?將其最小化?譴責你自己?告訴自己要振作起來或者咬牙堅持?”
S = 物質(zhì)濫用和其他策略
在這里,我們首先要問的是:“為了擺脫痛苦,你往自己身體里塞過什么東西?毒品?酒精?處方藥?阿司匹林?撲熱息痛?咖啡?茶?香煙?百事可樂?比薩?冰激凌?雙層巧克力提姆塔?(提姆塔是澳大利亞歷史上最偉大的發(fā)明——一種美味無比的巧克力皮餅干,是大多數(shù)澳大利亞人的主食來源。)
之后我們將探討的是:“你有沒有用過其他的策略來逃避這些感受?你咨詢過醫(yī)生或治療師嗎?讀過自助手冊嗎?嘗試過運動、瑜伽、冥想或者改變飲食這類方法嗎?自殘?自殺?冒險或是做危險的事?找碴打架或是吵架?讓自己持續(xù)忙碌?規(guī)劃假期?做家務?祈禱?自責?放棄?咬緊牙關強迫自己繼續(xù)忍受?捫心自問,我為什么會這樣?”
下面是在咨詢中如何進行這一過程的示例。
治療師:大多數(shù)人在接受治療之前,已經(jīng)嘗試過很多不同的方法來讓自己感覺好一點或者不那么糟糕,其中一些是有效的,而另一些則無效。我猜你也是這樣的。現(xiàn)在我想確保我們不會做更多不起作用的事情,所以我們能不能花點時間回顧一下你所試過的所有試圖回避或擺脫這些痛苦的想法和感受的方法。
來訪者:老實說,我什么都想不起來。
治療師:好吧,讓我來幫你。人們最常做的事情之一就是試圖轉移自己的注意力,從而讓他們的頭腦不再體驗痛苦的感受。你曾做過這樣的事嗎?
來訪者:當然!
治療師:我也是。那么,你會做些什么來分散自己的注意力呢?
來訪者:我會看電視、聽音樂、讀書、吸大麻。
治療師:用電腦嗎?
來訪者:會的,玩電子游戲,上網(wǎng),花很多時間刷YouTube,看一些無聊的東西。
治療師:還有別的嗎?
來訪者:(停頓,搖頭。)
治療師:嗯,人們經(jīng)常做的另一件事是,他們開始選擇退出那些會帶來痛苦的事情。你曾避開過任何重要的人、場合或者活動嗎?你推遲或遠離過什么重要的事情嗎?
* * *
以這種方式,治療師只需用5~15分鐘就能梳理完DOTS。你可能只是在DOTS的每個維度下找到兩三種策略,也可能找到來訪者曾經(jīng)使用過的所有不同策略。這實際上取決于:①來訪者對情緒控制計劃的依賴程度;②你咨詢的時長。
問題2:這些方法的效果如何
在創(chuàng)造性無望干預中,我們要探討的第二個問題是:“從長遠來看,它的效果如何?”我們要確認大部分的情緒控制策略在短期內(nèi)都能減輕來訪者的痛苦,然后我們要富有同情心并不失尊重地問他們:“從長遠來看,它們效果如何?這些想法和感受是永久地消失了,還是又回來了?”
這個問題的目的是幫助來訪者按點連線[1]:他一直在努力,很努力、非常努力地試圖擺脫這種痛苦,他找了無數(shù)方法希望在短期內(nèi)有效,但從長遠來看,痛苦會不斷地回來!
有兩種方法可以完成問題2。有些人引入問題2,作為創(chuàng)造性無望的獨立的第二階段。在第一階段,你列出了來訪者所有的情緒控制策略;在第二階段,你可以這樣說:
治療師:所以這些策略中的大部分在短期內(nèi)會讓你松口氣,對吧?(來訪者同意。)那這些方法中有沒有任何一個能夠永久地消除那些感受,讓它們不再回來呢?
來訪者:我不知道,也許有一些吧。
治療師:好的,但大部分情況下它們會不斷地回來,對吧?否則你就不會出現(xiàn)在這里了,對吧?
來訪者:是啊。
其他人更喜歡把問題1和問題2交織在一起,而不是在不同階段分別提出。因此,在來訪者識別出一個情緒控制策略(或一類情緒控制策略)后,治療師會問:“這在短期內(nèi)有效嗎?這讓你松了一口氣嗎?”來訪者通常會回答“是”“一開始是”“有一點”“最初有點幫助”。治療師接著回應,“從長遠來看呢?”“它持續(xù)了多久?”或者“在那些感受再次造訪你之前能維持多久?”
不管怎樣,治療師可以用這樣的方式結束問題2:“所以你嘗試了很多不同的策略。從短期來看,這些策略大多奏效,它們讓你松了一口氣;但從長期來看,這些痛苦的想法和感受還是會不斷回來。”
這個問題也很值得一問:“年復一年,你的疼痛/焦慮/抑郁狀況是保持不變,變得更好,還是越來越差?”幾乎所有來訪者都會報告情況是越來越差。
問題3:這些方法讓你付出了什么代價
對我們大多數(shù)人來說,一點點的經(jīng)驗性回避很少會成為一個問題,但程度深了通常就會伴隨巨大的代價。所以我們現(xiàn)在問來訪者:“我們能不能花點時間探討一下為回避不適所采用的這些策略會讓你付出什么代價?”同樣,我們通常需要提示來訪者以幫助他們想到這些代價。幸運的是,我們可以再次使用DOTS簡記法來幫助我們完成這一過程,我們可以查看每種情緒控制策略(轉移注意力、臨陣脫逃、思考性策略、物質(zhì)濫用和其他策略),來找出當來訪者過度依賴它時所付出的代價。
實用小貼士
記住,在ACT中,我們并不是“正念法西斯”,并不是反對所有的情緒控制策略。所以請明明白白告訴來訪者這一點,你可以這樣說:“如果這些策略中的任何一個能長期幫助你建立你想要的生活,那么請繼續(xù)這樣做!我不是要你停下來,我想做的是,如果你不介意的話,當你在過度使用這些策略時,看看你需要付出的代價。”
轉移注意力的代價
適度而靈活地使用轉移注意力這一策略時,幾乎完全不是問題,甚至有時會對你很有幫助。但是過度轉移注意力的代價是什么呢?我們想問來訪者,“你花了多少時間來轉移自己的注意力?”“看上去有多少時間是合理安排了,又有多少時間被浪費了呢?”“你花了多少錢在上面?”“這些事情會損害你的健康、工作或人際關系嗎?”
臨陣脫逃的代價
接下來,我們要探討過度采用臨陣脫逃策略(外顯的回避行為)的代價。對大多數(shù)人來說,最大的代價就是錯失良機。我們越是回避重要且有意義的人、地點、情境、活動和事件,我們的生活范圍就越小,我們錯過的就越多。如果你的來訪者回避向老板要求加薪,這會在個人經(jīng)濟方面付出什么代價?如果他想回避和伴侶間的一場艱難的真心交流,那么他會在親密關系上付出什么代價?如果他回避去醫(yī)院看病或去健身房,那么他會在身體健康方面付出什么代價?
思考性策略的代價
思考性策略的最大代價之一是一整天一整天地沉浸在思考中,從而錯失生命中的美好,不能投入,用自動導航模式做事,或者迷失在“分析癱瘓”中。當然,當情緒痛苦是輕微的——只有一點點的焦慮、悲傷或內(nèi)疚時,通常思考性策略可能減輕痛苦;但是,情境越是有挑戰(zhàn),情緒上的痛苦越大,思考性策略就越不起作用。
對大多數(shù)來訪者來說,另一個代價是浪費時間:所有的時間都花在自己的頭腦里,而沒有投入到生活中。通常,治療師需要在這里問一些引導性的問題:“你花了多少時間在你的頭腦里,努力想用思考把你的痛苦帶走?那你在外部世界又錯失了多少東西?”
物質(zhì)濫用和其他策略的代價
在健康、工作、福利、財務和人際關系上過度地物質(zhì)濫用,所付出的代價通常是最容易被來訪者識別的。“咬緊牙關,咽下痛苦,強迫自己去做”的代價是不滿和耗竭。如果有任何其他被提及的策略,我們都應該探討這些策略所需要付出的代價。
問題3的結束
我們要通過確認“來訪者已經(jīng)十分努力了,并且一點都不愚蠢”來完美結束問題3。例如,我們可以說:“你在這方面真的一直很努力。為了擺脫這些痛苦的想法和感受,很久以來,你一次又一次地努力嘗試。沒人能說你懶,因為你為此付出了極大的努力。也沒有人能說你笨,因為每個人都在做這些事情,我們都會試圖轉移自己的注意力,或回避困難的任務和情境,或想通過思考把痛苦帶走,或通過物質(zhì)攝入來讓自己感覺好一點。我們都是這樣做的,我們的文化背景也推崇這些,朋友、家人、健康專家、女性雜志、自助手冊等都在廣泛推薦這類策略。當然,這些策略在短期內(nèi)確實起作用:它們給你帶來了甜蜜的放松時刻。但從長遠來看,這些感受會持續(xù)回來找你,對吧?我想知道的是,這些策略真的給了你想要的生活,幫助你成為你想成為的那種人了嗎?
實用小貼士
要使這項工作切實有效,我們需要一個關懷、平等和尊重的空間。我們的目的是確認來訪者的體驗:他在努力嘗試,但從長遠來看,這并不奏效。顯然,如果我們進行批評或評判,那么我們的來訪者會感到自己一無是處。這就是強調(diào)這一點是如此重要的原因:在某種程度上,我們所有人都在使用這些策略,并且從短期來看,它們確實經(jīng)常會讓我們感覺更好一些。
問題4:在你身上浮現(xiàn)出了什么
此時,我們帶著極大的慈悲心來詢問來訪者的感受。例如,我們可以說:“你知道,很多人在這個時候會體驗到一些強烈的感受……比如悲傷、憤怒或焦慮……我想知道,現(xiàn)在在你身上有什么浮現(xiàn)出來了呢?”
許多來訪者會有一種情緒反應,通常是悲傷、憤怒、焦慮或內(nèi)疚的組合,無論它是什么,我們希望能夠對此進行正常化和確認。同時,來訪者常常會有一種解脫感,因為我們正在確認他們的體驗:他們一直在使用所有這些情緒控制策略,也得到了短期內(nèi)的解脫,但從長遠來看,這是行不通的。
有時候,來訪者會與消極的自我評價融合(例如,“我真是個廢物”),如果是這樣,我們就需要重申,這些是每個人都會使用的常見策略,而且我們的文化也鼓勵我們?nèi)プ鲞@些事情。然后,我們可以轉入一些快速的基礎性認知解離,如下面案例所示。
治療師:所以,請觀察你的頭腦正在做什么,注意它多么迅速地跳出來開始指責你。信不信由你,你的大腦確實是在努力幫助你。它的策略是:“如果我能深深自責,并且讓自己過一段糟糕透頂?shù)娜兆樱@就能幫助我繼續(xù)生活下去,不再把事情都搞砸了。”所以你的大腦這樣做是相當自然且正常的,只是它并沒有帶來什么特別的幫助。那么,我們是否可以讓你的頭腦自說自話,而不要被它左右?我們能回到我們正處理的問題上來嗎?
這個回應能夠使許多來訪者脫鉤,如果沒有脫鉤,我們就可能需要使用第12~16章的策略,花更多的時間在認知解離上。與之類似,如果此時的來訪者被強烈的情緒滿溢,那么我們可以切換到“著陸技術”和“拋錨”(見第10章)。關鍵是,無論來訪者的反應如何,我們都應該將它確認、正常化,并帶著強烈的關懷和理解做出回應。
問題5:你愿意嘗試新方法嗎
一旦我們感到來訪者已經(jīng)意識到,他控制自己情緒的努力是徒勞的,我們就可以問:“你愿意嘗試新方法嗎?”
聽上去會有點像這樣:
治療師:那么,我能快速回顧一下嗎?你已經(jīng)為了擺脫你不想要的感受努力了很長很長時間。你已經(jīng)找到了很多能夠讓你短期內(nèi)放松的策略,但長期來看它們要么不起作用,要么會使生活變得更糟。你也付出了巨大的代價,以這種方式生活已經(jīng)產(chǎn)生了負面的影響。所以考慮到這些,我想知道……你是否已經(jīng)準備好接受一些新東西了?一種可以回應那些痛苦的想法和感受,但與你曾經(jīng)嘗試過的一切截然不同的全新方式?
只要我們以開放、好奇和慈悲貫穿這一過程,來訪者就會發(fā)現(xiàn)這是合理的。這不帶評判地確認了他們的體驗:他們一直在努力控制自己的感受,雖然從長遠來看,這并不管用——他們的生活越來越糟,而不是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