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25.有的事比讀書更要緊

秦朝滅亡的時候,中國人還來不及寫《過秦論》;鄉村企業家在創辦他們的第一個工廠的時候,書店里賣的經濟理論全遵循著蘇聯的理論框架。在新一代企業家創業的時候,所想到的應該不是書店里賣什么書,市面上流行什么理論,倒是可以想象一下全世界思想家還有什么書尚未寫出來。

中國的改革開放進入了“第二代”的時代。決定這個時代成敗的,不是“富二代”、“官二代”什么的,而是第二代的改革者。

第二代的改革者是什么人?他們是什么人或許仍不得而知,但他們不是什么人卻幾乎沒有疑問。像改革初期那種大字不識幾個,但說干就干的基層企業家可能不再容易見到了。

取而代之的,或許將是一些胸懷大志、不甘寂寞,同時又被各種無聊考試拒之門外的青年知識分子。這一點,從本世紀初年代或已看出了點苗頭。

然而青年知識分子出身的企業家,與改革初期的那些不讀書的大老粗企業家相比,可能有一點不足——有一次我聽到一位溫州籍的博士生說。企業家創業時是不能讀書的,因為書上清規戒律太多。他說,尤其是改革開放前的書知識又狹窄、思想又刻板,讀了反倒叫人更掙脫不開前人成見的羈絆。

這樣的認識,堪稱是經典的回歸。古人不是說“盡信書不如無書”嗎?想要干一番開拓性事業的人,必須先為自己的頭腦開拓一個空間。帶著一副較少被清規戒律、陳詞濫調所污染的頭腦,才會對社會上的新生事物更加敏感,也更富有想象力。

其實,每當在社會變遷、技術革命的推動下,一些劃時代的變化即將來臨時,總是會有一些敏感人士(多半是青年)迫不及待地跳出來去迎接它們的。他們深信自己置身于前所未有的潮流,看到了前所未有的機會,甚至連上大學、拿學位都會放棄。微軟公司開創者的比爾·蓋茨、戴爾公司的開創者邁克·戴爾和蘋果公司的開創者喬布斯,都是輟學創業的經典案例。著名導演斯皮爾伯格,直到升入大學后第33年后(其實早就在工作了)才拿到了學士學位,這恐怕也只能是因學校破例才有這樣的待遇。

能上大學而放棄上大學的機會,是不是太草率?難道世界上還有比上大學、學知識更重要的事嗎?無論在中國、在外國,家長們都曾有過這樣的辯論。

對這個問題,你怎么回答?

或許你會回答:憑什么世界上就沒有比上大學、學知識更重要的事?難道當英雄不比上大學更重要嗎?

古人說“逢時獨為貴,歷代非無才”;也說“自古奇男子,往往羞為儒”(當然指的是“小人儒”)。(3)讓我們想一想改革開放里的頭一撥人物,是不是有些人學歷并不高,有的甚至還相當低?再想一想改革開放過程中的那些不斷上書、呼吁止步、主張倒退的人,是不是有些人學歷卻相當高,甚至是大理論家?

這兩種人之間的差別,其實并不在誰讀的書多,或誰獲得過什么樣的學歷證書,而完全在于他們對現實社會的感覺,在于是不是感到有一些事自己已不得不做,或有一些活動自己將必然投身其中,沖鋒陷陣,因為它們代表著時代潮流,根本不會折返。當改革者作出他們的抉擇的時候,憑的就是這種抓住機會,拼上一把的精神——既不靠完備理論、操作指南,也根本沒必要去找這些東西。這就像一首唐詩寫得那樣:

竹帛煙銷帝業虛,關河空鎖祖龍居。

坑灰未冷山東亂,劉項從來不讀書。(4)(《章竭·焚書坑》)

難道不是嗎?秦朝滅亡的時候,中國人還來不及寫《過秦論》;鄉村企業家在創辦他們的第一個工廠的時候,書店里賣的經濟理論全遵循著蘇聯的理論框架。在新一代企業家(不管是上過大學的還是沒上過、或只上過一半的)創業的時候,所想到的應該不是書店里賣什么書,市面上流行什么理論,倒是可以想象一下全世界思想家還有什么書尚未寫出來。

哈佛商學院曾有一個題為“成功企業家的啟迪”的研究報告,報告指出,成為企業家的最佳途徑無非就是自己真正動手去干。用一句美國俗語說:“想法再好,也不能搬山;要想搬山,還是得靠開動推土機”(5)這句俗語,曾由德魯克在20世紀90年代借用來討論戰略的定義。他說,戰略的意義,在于它不僅僅是一種“智力的操練”,而是一個現實的努力,是為著一個工作目標而付出的具體的、在資源和人力上的投入。(6)

你想象中的機會是什么?你看到了這個機會的微笑了嗎?你準備好與你的機會擁抱了嗎?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博乐市| 锦州市| 峨眉山市| 天门市| 米林县| 阳泉市| 高唐县| 类乌齐县| 个旧市| 扶沟县| 嘉峪关市| 东光县| 邯郸市| 贡觉县| 巴林左旗| 满洲里市| 朔州市| 琼结县| 浦北县| 淮安市| 承德县| 松潘县| 夏邑县| 凌海市| 靖边县| 乐都县| 顺义区| 湖北省| 香河县| 齐河县| 长武县| 新乡市| 临泽县| 阜南县| 平昌县| 鄂托克前旗| 新和县| 海门市| 新密市| 紫金县| 彰化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