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歷史是個商學院
- 張曉剛
- 3985字
- 2022-08-11 17:54:12
15.靈活機動,隨機應變
小農經濟里的那種多元化,偏偏能夠在財務管理上,達到短期業務支持基本業務,現金收益抵御長期風險的結果。這樣的多元化是健康的。
每到5月底,在大城市里,很多來打工的河南人和安徽人就不見了——他們都回老家去收麥子去了。收完了麥子,他們還會再回到城市里。
這反映出家庭經濟的一個特點:戰線擴張,戰線收縮,只需一聲招呼,或者不用打招呼,就能辦到。不像在大企業里那樣,部門利益,個人得失,把整個公司整得人怨沸騰。自古以來的一個典型例子,就是人們在收獲時的表現:
新筑場泥鏡面平,家家打稻趁霜晴。
笑歌聲里輕雷動,一夜連枷響到明。(29)(范成大《四時田園雜興》)
合作得頗為愜意,是不是?不過收獲完了,一家人又自動散開,分頭繼續去做各自擅長的經營(雖然古時鮮有進城打工的機會):
安石榴花猩血鮮,涼荷高葉碧田田。
鰣魚入市河豚罷,已破江南打麥天。(陳造《早夏》)
于是人們又看到了各種色彩的家庭副業——在“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里有家禽;在“斷云一葉洞庭帆,玉破鱸魚金破柑”里有水產和果園;在“漠漠余香著草花,森森矛綠長桑麻”里有紡織業;在“田塍莫道細于椽,便是桑園與菜園”里有長滿各種作物的莊園……(30)
早在西周,宗族經濟中多種經營就十分成熟,《詩經》中一首《七月》,所載作物、植物,主業、副業,已目不暇接。但依照流行理論,這些都是效率低下的“小而全”;現代經濟的準則是專業化,各家各戶的農民應不管三七二十一把家禽、果樹和織布機都賣掉,全力以赴去搞大農業。
沒錯,很多現代企業都是由于盲目多元化,把內部資金周轉給打亂和延緩了;嚴重的,甚至讓一個環節的問題把整條資金鏈崩斷,全盤皆輸。但從本質上說,現代企業擴張失敗并非多元化的必然結局,而是財務上各項業務缺乏配合、相互掣肘所致。
而小農經濟里的那種多元化,偏偏能夠在財務管理上,達到短期業務支持基本業務,現金收益抵御長期風險的結果。這樣的多元化是健康的。農業是長周期的生產,資金周轉很慢,還會受到氣候和市場的較大影響。但一旦農業潰敗,就可能威脅到農地的占有,因而斷送整個家庭賴以生存的信用條件和保險機制。養些家禽,做些女紅,這些短期現金收入,恰恰可以幫助農戶在尚未有收成或收成不大理想的時候繼續堅持對農業的投入——同時繼續保持對農地的占有。
在影響到農業收成的關鍵時刻,比如收獲季節,整個家庭的人力、物力,馬上就會聚攏到一起完成最主要的工作。所以說即便在資源貧乏的經濟條件下,多種經營也不會影響主營業務的發展。這也歸功于各種副業對資源和時間占有的彈性。
由此看出:小農經濟,不僅是一個組織模式,還是一個資源調配、財務管理的模式。
過去人們以簡單的階級斗爭觀點來看歷史,認為政府只會壓榨農民。其實,小農經濟的模式與大一統官僚帝國的模式,僅從經濟模式上看,很多時候卻是一陽一陰,有所互補的。官僚帝國其體制只能完成有限職能,無法照顧成千上萬家庭的“公司財務”,僅信貸一項,從王安石變法到改革開放三十多年后的今天,一直受社會詬病。因此享受不到國家政策信貸照顧的眾多家庭和家庭企業,都不得不建立自營渠道籌措流動資金。
小農經濟里的多種經營,從公司財務上講,就是一種靈活機動、隨機應變(每一年、每一季的作物、產品都可隨時調整)的融資手段。
哈佛商學院有兩位教授指出,在新興市場經濟體里,假如不分青紅皂白推行專注戰略,企業有時可能會犯錯誤。原因是,在這些地方,多元化經營經常是彌補體制資源缺失(如針對中小企業的金融服務)的必要手段。多元經營可使企業獲得較大周旋余地和生存空間。(31)
這正如在一個家庭里,丈夫的憨厚,往往成就媳婦的精明;在一個國家里,政府的笨重,也往往成就企業的靈巧。
(1)下文四首詩的作者均為宋人,虞似良是黃巖橫溪(今屬浙江臺州溫嶺城南鎮)人;《過百家渡四絕句》為楊萬里擔任零陵(今湖南永州市零陵縣)縣丞(縣令副手)最后一年所作;樂雷發為南宋特科狀元,舂陵譚田(今屬湖南寧遠)人;蘇軾的《贈劉景文》一詩為其擔任杭州太守時所作。
(2)社肉,秋社祭祀時所供之肉,祭祀后分給各戶;蜻蛉,俗稱豆娘,似蜻蜓,但體型比較小,翅膀顏色多變。
(3)最典型的血酬定律的案例,應屬最底層的人民,他們毫無向上流動性可言。見吳思《血酬定律》(北京:中國工人出版社,2003)。
(4)美籍歷史學家黃仁宇對此多有論述,在他的一部歷史筆記中還對秦始皇有專門論述,見如黃仁宇《赫遜河畔談中國歷史》(北京:三聯書店,1992),第6~11頁。
(5)還有權力異化導致的種種問題,不過均屬政治學討論的范疇了。
(6)最典型的,是董仲舒“限民名田”的主張,即限制私人占有土地的數額,以遏制土地兼并。
(7)以上詩句依次引自:顏仁郁《農家》;張籍《野老歌》。羸(léi)牛,指瘦弱的牛。
(8)引自筆者在紐約求學時的課堂筆記。阿塞·維迪克的著名著作是Small Town in Mass Society(大眾社會中的小鎮),其生前在紐約新學院講授經濟社會學。
(9)引自筆者的采訪筆記。
(10)蒔(shì)蔬,種菜;鬻(yù),賣;采其枯,指撿拾枯萎的竹子做柴火使用。
(11)William McNeill, The Global Condition: Conquerors, Catastrophes, and Community (Princeton: Pri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92), pp15-16.
(12)范成大(1126~1193年),南宋吳郡(今蘇州)人,官至參知政事(副宰相),但因與宋孝宗意見相左,兩個月即去職。《四時田園雜興》組詩為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年)范成大在石湖養病時開始創作。分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五部分,共60首。被錢鐘書譽為“不但是他的最傳誦,最有影響的詩篇,也算得中國古代田園詩的集大成”。關于這組詩還有個傳說:宋孝宗原想叫范成大做宰相,以為他“不知稼穡(jià sè,農耕)之艱”,就此作罷。于是他寫了這些詩來替自己表白(錢鐘書《宋詩選注》)。本文引用的這首詩屬于夏日。績(jì)麻:把麻搓捻成線。
(13)以上詩句依次引自:辛棄疾《清平樂·村居》;章樵《伽溪》。漚(òu)麻,獲得麻纖維的初加工技術。
(14)英文原文為:“Management means, in the last analysis, the substitution of thought for brawn and muscle, of knowledge for folkways and superstition, and of cooperation for force.”
(15)黃云堆麥雪抽絲,將成熟的麥子比喻成黃色的云,將蠶絲比喻成白雪。此句是從王安石那里借來的比喻,王安石名句:“繅成白雪桑重綠,割盡黃云稻正青。”
(16)甑(zèng),古代蒸飯的一種瓦器。
(17)Jacques Gernet (J. R. Foster and Charles Hartman trans.), A History of Chinese Civilization (NY: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6).(中譯本《中國社會史》)這本書獲得1972年的法國最高學術獎——圣杜爾獎。謝和耐是法國20世紀下半葉著名的漢學家、歷史學家、社會學家。專事中國社會和文化史研究,在漢學界享有盛譽。
(18)兜鍪(móu),古人打仗時戴的頭盔;蓑(suō),蓑衣,防雨用具;胛,肩胛,這里指肩膀;渠,他;半霎(shà),極短的時間;匝(zā),滿,“蒔未匝”指還沒有插秧完畢。后四句的意思是說送飯的人到了,招呼吃飯并休息一會兒,但正在忙著的人連話都來不及回答。插的秧還未牢未滿,所以需要照管好鵝和鴨,別讓他們下田里把秧苗弄壞了。
(19)這首詩描繪了當時的農村小康生活景象,寫于陸游罷官后回老家山陰(紹興)生活期間。當時雖然只是中等收成,但因為賦稅減輕,人們家境殷實了,紛紛給孩子請老師。三國時期的東吳將會稽郡的郡治(首府)改到山陰,因此詩中稱當地為東吳。中熟,中等收成;蠲(juān)除,免除;延師,請老師。最后兩句,元和是唐憲宗李純的年號,取得了自安史之亂后的一次中興,于是陸游問,這樣美好的生活元和時期有過嗎?
(20)參見黃博、劉祖云《“鄉村精英”:一個無法回避的詞匯》,《中國社會科學報》2011年5月12日,第11版。
(21)畬(shē)田,即火耕;斸(zhú),砍伐;孱顏,山高貌;千百索,索為繩索,山民以百尺繩來丈量田地,這里的意思是山民希望能多多開墾田地。作者王禹偁(chēng),北宋人。世為農家,歷任右拾遺、翰林學士等官職。因敢于直言進諫,曾屢次被貶職。《畬田詞》是其被貶為商州(今陜西省商洛市)團練副使期間所作。
(22)圩(wéi),圩者,圍也;圩田是指圍田于內,擋水于外,圍內開溝渠,設涵閘,實現排灌的水利田。圩田是中國古代江南人種田治水實踐中的創新,兩宋時期發展迅速。圩長,主管建設圩田事務的人;圩丁,修筑圩田的人;畚(běn),畚箕,運土的工具;港水,指圩內挖的渠水;千枝萬派形容圩內的水渠多;斗門,指灌溉系統中的水閘。需水時打開斗門,水多時可關閉斗門。
(23)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射頻識別;EPC(Electronic Product Code),產品電子編碼;CPFR(Collaborative Planning, Forecasting and Replacement),協同規劃、預測與補貨。
(24)向子諲(yīn)(1085~1152年),臨江軍清江(今江西樟樹市)人,宋代大臣。向子諲力主抗金,曾因與主戰派大臣李綱友善而遭到權臣排擠。后因反對和議、觸怒秦檜而被革職。向子諲曾為秘書閣直學士,延閣是漢代皇家藏書處,故下文詩中稱其為向延閣。
(25)以上詞句依次引自:辛棄疾《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向子諲《秦樓月》。
(26)陳與義(1090~1138年),北宋徽宗時任太學博士,南宋高宗時歷任禮部侍郎、中書舍人、參知政事等職。建炎三年(1129年),金兵渡江,攻破臨安,宋高宗從海上出逃。建炎四年春(1130年),金兵又攻破明州(寧波),宋高宗奔逃到溫州。而這年春天金兵也攻打潭州(今長沙),向子諲率領軍民死守。下面的《傷春》一詩就寫于此時。
(27)甘泉,漢代皇帝的行宮,該句詩指告急的烽火把皇帝的宮殿都照紅了;犬羊,金人為游牧民族,與犬羊為群,故以犬羊鋒來形容金兵的進攻;飛龍;指宋高宗乘坐的大船;煙花,泛指春景。
(28)陳規(1072~1141),密州安丘(今屬山東)人。兼有文韜武略。任順昌(今安徽阜陽)知府時,擊敗金兀術率領的金軍主力的圍攻。
《守城錄》記述了陳規研制成長竹竿火槍在守城作戰中發揮的作用。還闡述了炮在守城中的新使用方法,提出“善守城者”要“守中有攻”,主張改革舊城廓,以增強防御能力,等等。
(29)連枷,脫粒農具。由一個長柄和一組平排的竹條或木條構成,用來拍打谷物使之脫粒。
(30)以上詩句依次引自:蘇軾《惠崇春江晚景二首》;米芾(fú)《垂虹亭》;方岳《農謠五首》;楊萬里《桑茶坑道中八首》;田塍(chéng),田埂。
(31)Tarun Khanna and Krishna Palepu, “Why Focused Strategies May Be Wrong for Emerging Markets,”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on Corporate Strategy (Cambridge: Harvard Business Press, 1999), pp147-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