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歷史是個商學院
- 張曉剛
- 1138字
- 2022-08-11 17:54:11
14.南宋社區保衛戰的啟示
整個的南宋,都是在斷斷續續的守城戰中度過的。而且相對于圍城的對手,守軍通常既無數量上的優勢,也無增援的指望。盡管如此,有些戰績,甚至遠比辛棄疾、向子諲的作為更為輝煌。這些都是地方長官與當地社區協作的成果。
中國的古城,大多有著自己的抗戰業績。在戰火中一次次坍塌的城墻和堆積的尸骨,總是讓人感到有一種貫穿古今的悲壯——每當長城失守,中央潰敗,都有民間勢力挺身而出,奮起抗爭,從中人們不僅看到了傳統社區里的生產合作,還看到了以此為基礎的武裝自衛。
長沙是一個有著這種可歌可泣的歷史的城市。今天的營盤街,據說就是南宋辛棄疾將軍在做地方長官時建立飛虎軍的地方。那是他懷著將來對金作戰的戰略企圖,以朝廷撥款和就地籌措(包括個人出資)的方式建立起的一支武裝——可惜最終卻沒有派上用場。
在辛之前,另一位叫向子諲(24)的地方長官,的確帶領過民眾與金兵英勇交戰。而此時的全國局勢,北宋已滅亡,兩個皇帝都已淪為戰俘;而南宋新皇帝被敵兵一路追逐,登船出逃,直至溫州。如此局面,多虧各地軍民自主自衛,才有所穩定。不過今日之長沙是否還找得到與向子諲有關的遺跡,卻不得而知了。
辛棄疾和向子諲都要抗戰,也都會填詞。辛有“把吳鉤看了,欄桿拍遍,無人會,登臨意”的壯詞,向子諲也有“故園目斷傷心切。傷心切。無邊煙水,無窮山色”的名句。(25)但兩人在駐守長沙期間,卻來不及留下相關的作品。
反倒是另一位叫陳與義的詩人,作為旁觀者,記錄下了在向子諲帶領下的抗戰事跡(26):
廟堂無策可平戎,坐使甘泉照夕烽。
初怪上都聞戰馬,豈知窮??达w龍。
孤臣霜發三千丈,每歲煙花一萬重。
稍喜長沙向延閣,疲兵敢犯犬羊鋒。(27)(《傷春》)
詩中的“向延閣”就是向子諲。所謂“疲兵”,指的是非正規武裝。但即便是“疲兵”也敢與來勢洶洶的敵軍交鋒,與戰略上一誤再誤,眼睜睜看著國家被搗毀的“廟堂”(中央政府)相比,其社會影響,可謂截然不同。
整個的南宋,都是在斷斷續續的守城戰中度過的。而且相對于圍城的對手,守軍通常既無數量上的優勢,也無增援的指望。盡管如此,有些戰績,甚至遠比辛棄疾、向子諲的作為更為輝煌。這些都是地方長官與當地社區協作的成果。身為文官的陳規,還研發出了先進的守城火器,撰寫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關于守城的軍事專著。(28)
在現代商戰中,中小企業以地區、行業、價值鏈為單位的社區自衛也時有必要。溫州打火機廠商聯合起來應對美國廠商的反傾銷訴訟,可能就是中國進入WTO后在國際商戰中社區自衛的最初戰例。這種現代意義的社區自衛戰,也需要有自己的“長老”以及像辛棄疾、向子諲、陳規那樣的精英人士參與管理和提供咨詢。
但問題是,能夠聚攏廣大中小企業的社區組織在哪里呢?能夠代表它們利益,在國內、國際市場上開展集體自衛活動的社區長老和精英人士又是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