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5.焚書坑儒:抽空了文化的組織必然一敗涂地

一種抽空了文化的管理是沒有意義的;一個沒有意義的東西也無法指望得到認(rèn)同。一個組織,想要僅僅依靠強制而運轉(zhuǎn),無論手段再強悍,想要封殺文化也是徒勞的。統(tǒng)治者唯一理性的行為,是在文化的面前放下不可一世的架子,學(xué)會通過文化的繁榮,增添管理的效益。

秦國,或后來的秦朝,一定是發(fā)了毒誓,非要把自己建設(shè)成天下第一強國的。要不然你無法理解它對內(nèi)、對外的那么赤裸裸的一套政策。跟文化人坐在一起,糾纏些詩歌流派或哲學(xué)觀點什么的,它的領(lǐng)導(dǎo)人絕對是不感興趣的:“光靠這些,能打敗敵人嗎?”

于是這個即將統(tǒng)一天下的政治集團,把呂不韋煞費苦心為它編纂的未來管理手冊(即《呂氏春秋》)給拋棄了;把它的作者給整死了,把聚集在呂門下的學(xué)者也打發(fā)走了;然后又發(fā)動了焚書坑儒的運動。盡管后來有人辯解說當(dāng)時的政策沒那么野蠻,只不過是選擇性地?zé)龝蜌⑷耍遣⒎鞘呛苡姓f服力的辯解——選擇性殺人仍是殺人,選擇性燒書難道就不是燒書嗎?

沒錯,文化不是刀槍、不是軍隊。但文化的紐帶,雖然看起來一點兒也不強悍,卻有很大的韌性,也很有滲透力。帝國的統(tǒng)治者,用他們習(xí)慣的短兵相接解決問題的方法,并不可能有效對付來自文化的曲折的抵抗。

而這種抵抗力最神奇的地方,在于它用不著是故意為之,用不著出于某些人或某個勢力的政治策劃。文化的邏輯,本身就決定了它感激真誠,而恥于欺騙;渴望和平,而厭惡血腥;欣賞精湛,而不屑粗俗;崇尚自由,而無法接受強制命令。

于是,就像在野火過后的草原重新長出新綠,在焚書坑儒后的人間就出現(xiàn)了圯上老人向張良密授兵法的故事。(12)使這個故事涂上如此濃厚神秘色彩的,首先不是說故事的張良,而是為它的神秘性創(chuàng)造了完美條件的統(tǒng)治者。對此,元人曾有詩云:

燔經(jīng)初意欲民愚,民果俱愚國未墟。

無奈有人愚不得,夜思黃石讀兵書。(蕭立之《詠秦》)

說實在的,圯上老人的出現(xiàn),并無須屬實。以一部書的形式幫助張良成為日后取而代之的漢王朝的王者師,本身就包含著一種對燒書的當(dāng)權(quán)者的、不可遏制的鄙夷,預(yù)示著文化對非文化政治的懲罰必然到來。

下邊這首詠史詩中的“書”,就已經(jīng)不僅僅指的是一本兵書,而是對先秦典籍的泛指了:

百里驪山一炬焦,劫灰何處認(rèn)前朝。

詩書焚后今猶在,到底阿房不耐燒。(丁堯臣《阿房》)

當(dāng)然,更絕妙的,不僅是許多的詩書得以保存,而且在風(fēng)起云涌的秦末大起義中,已有人在給企圖取而代之的勢力“上課”了,劉邦的儒生謀臣陸賈(13)就是在這時提出了“不可馬上治天下”的警告。清人有詩議論道:

儒冠儒服委丘墟,文采風(fēng)流化土苴。

尚有陸生坑不盡,留他馬上說詩書。(陸次云《詠史》)

這里的意思很明白:一種抽空了文化的管理(或政治)是沒有意義的;一個沒有意義的東西也無法指望得到認(rèn)同。一個組織,想要僅僅依靠強制而運轉(zhuǎn),無論手段再強悍,想要封殺文化也是徒勞的。統(tǒng)治者唯一理性的行為,是在文化的面前放下不可一世的架子,學(xué)會通過文化的繁榮,增添管理的效益。

漢朝(及后來一些朝代)初創(chuàng)時的休養(yǎng)生息就是這樣的例子——休養(yǎng)生息就是節(jié)制強制,容忍文化。這也是它們后來走向強盛的秘訣。“仁義寢邦國,狙暴行終始”(14)。文化與非文化的決戰(zhàn)勝負(fù),隨著時間推移,越發(fā)看得明顯。直到晚唐,仍有人在祭拜漢文帝(一位少有的不愿大建陵墓的皇帝),而相隔不遠的秦陵卻湮沒在同樣的青山秋草中早就無人理會了:

龍盤虎踞樹層層,勢入浮云亦是崩。

一種青山秋草里,路人唯拜漢文陵。(許渾《途經(jīng)秦始皇墓》)

主站蜘蛛池模板: 尉犁县| 洛浦县| 津南区| 仁化县| 揭东县| 山丹县| 和政县| 紫阳县| 阿拉尔市| 靖江市| 湖北省| 锡林郭勒盟| 扬中市| 子长县| 比如县| 桓台县| 乌海市| 阜城县| 中西区| 宾川县| 厦门市| 靖远县| 德令哈市| 礼泉县| 莲花县| 石阡县| 虎林市| 瓮安县| 宣化县| 舞钢市| 南郑县| 冀州市| 文山县| 北川| 温州市| 噶尔县| 玉林市| 健康| 抚松县| 沾化县| 京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