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紅樓奪目紅
- 周汝昌著 周倫玲整理
- 909字
- 2022-08-11 11:22:10
“金陵十二釵”怎么解
雪芹的特長,有多筆一用法與一筆多用法。“多用”也還包括著一個名詞、名稱、名目的復義,富有多層次的深厚文化意味。
以“金陵十二釵”為例就可以說明這一特點。第一是“金陵”,第二是“十二”,第三是“釵”。
金陵者,大家以為即今南京的古稱,從無異議。實則不然,如顧炎武《京東考古錄》中,即列《金陵》一題,而所記的卻是京西房山——因為是他考證金國(攻陷北宋的女真)帝工陵墓在房山地方。
但和曹家為至親、為同命的李煦家(即史太君、湘云家)卻因墓地在房山而遺下一大支后人在那里。這就是說,十二釵中有房山李家的女子。
然后,再看女真后代名為滿洲的大清帝國,其祖陵在今沈陽,稱為福陵,而清朝的本來的“國號”即曰“大金”(史家名之曰“后金”,實是為了區(qū)別,并非史跡實稱)。依顧炎武史筆之例,是沈陽亦為“金陵”——而雪芹上世明、清之兩代祖籍皆在盛京(清代改沈陽為盛京)轄境的鐵嶺(明代為衛(wèi),清改縣)。故雪芹家也是遼東的另一“金陵”人氏。
猶不止此。即以今南京(江寧)而言,內(nèi)中也還有妙義:蓋曹家在南京的“標志”是曹璽手植楝樹,筑楝亭,曹家取以為號,遍征天下名流為之作圖題詠,而楝樹結子名為“苦楝子”,又名“金鈴子”。所以大名家的題句中就寫下了“聞名先覺苦”五字!所以,金鈴楝子,成為他家?guī)状鷾S為旗奴“包衣人”的“苦”味之象征!身世悲深,隱含于“金陵”一詞的多義之層間。其詞似美而語味實悲。
十二,是個象征數(shù),代表陰(偶)數(shù)的最大數(shù),但它用來又含有復義,即正、副、再副、三副……諸釵各為十二,全書實有九層十二,共計一百零八。因此,芹書也可以題名為“金陵百八釵”。此為暗與《水滸》為“對”。
至于釵,表面似指“裙釵”女子,實又不止于此一俗義。在雪芹意中,又是暗用諧音的妙法。蓋“釵”與“差”本為同音字,他是慨嘆悲憫這些女子,都是“薄命司”中人,其命運之不幸,是一種歷史社會的乖戾與差錯之所致。故曰“釵”即“差”也。
這種悲劇,群芳眾女也各自有其缺點失誤,有主觀方面的責任,但基本上是客觀原因乘隙而入,終于毀滅了她們。
正所謂“幾個異樣女子”,她們“小才微善”,悉屬“正邪兩賦而來”之人,即其本身早帶有“注定”的“差”也——雪芹之深悲在此一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