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紅樓奪目紅
- 周汝昌著 周倫玲整理
- 1053字
- 2022-08-11 11:22:06
媧皇和“弄瓦”
我已說過:媧皇煉五色石以補天的“神話”(古史的文學形式),其實義是她做出了以土燒磚瓦、筑房屋、避雨淋的重大創舉。這兒的“蛛絲馬跡”其實倒是相當明顯的——
第一,傳說中連“人”也是她用土泥做的。這就是一個重要的歷史信息。
第二,人人皆知,天穹是“青天”,是“碧落”,是“蒼昊”——蒼也是青色之另一異詞。再有“天地玄黃”,玄也是“青”義。那么,何來“五色”的天空?
第三,石頭是自然形成,歷劫千古,質堅異常,怎么還要“煉”?石頭一燒,反而壞了。講之不通矣。
綜而論之,我就大悟:她并非真是用“法術”去煉石頭,而是用土“燒”成陶件,開始了陶文化的歷史紀元。陶件的最初是燒成蓋房的材料——古“建材”。比如,原始屋的框架可用木支,而頂蓋要御雨擋水,則木不中用,必須堅而不畏水蝕的材料——于是她的智慧發明了用土燒磚瓦。這才是“煉”的本義。而那“石”,是“人造石”的語意。
這樣一經曉悟,跟著就又明白了:學者久已考明,女媧是生育神,所謂摶黃土以造人,是說她生育的象征。
那么,有趣的事就出現了:《詩經》記載分明,古時生男孩,“載弄之璋”;生下女孩,則“載弄之瓦”。所以歷來文人說到生女是“弄瓦”之喜。
弄璋,是給一塊美玉為玩物。璋極難得,生女則只好給一塊瓦——這就證明,古人視陶件為人造之石了。
但是,為什么又單單是瓦而不是磚?
蓋瓦者是屋頂擋雨的“建材”,燒制難,技術要高,還有圖案飾紋,非常好看——至今得一秦漢“瓦當”,也是珍品,拓出的瓦紋片,成為重要的藝術品種。
明白了這些,方知“弄瓦”的中華民俗,其來不知已歷幾萬年矣!
“瓦”字音wǎ,十分獨特,很少同音字。是否因媧皇之所創,就取名為wɑ了?不無這一可能性。
把神話“還原”為古文明史話之后,再來看《石頭記》,便又有新意趣油然而生。
雪芹寫書,說是大石為媧皇所煉,遺而未用,棄于青埂峰下。首先點出一個“青”色。此石正方形,高徑為方徑之半——恰為一塊巨型方磚,而非石之自然形體。可知這是燒制的規格,明確的“人造石”。
人造石,即假石是也。
如此,賈寶玉連“假玉”也夠不上,連真石也不是,只是一塊“假石”。
由此又悟:賈寶玉的通靈玉,應當屬于“璋”的性質。在書中,絕口不言寶玉(乳名也)的學名,正名到底是排“玉”偏旁的哪個字?也許叫“賈瑛”,即相對甄(真)“神瑛”而言。也許本名“賈璋”,即取“載弄之璋”的詩義。
看看漢字,“磚”是“石”旁,古人已視磚為石類,正如我說的“人造石”。“磚”字也寫作“甎”,表明磚又是瓦之一種或“同族”。
雪芹一部大書,從媧皇煉石寫起,妙義無窮,何其偉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