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合同全過程管理
- 閆周秦等
- 2891字
- 2022-08-02 15:41:34
三、訴訟、清收創造價值
公司在經營中經常會發生權利被侵犯的案例,這當中被拖欠資金占了相當大的比例。法務在公司中如何創造價值,最直觀的表現就是通過清收欠款體現自己的價值。
1.堅持以合同為依據,實現清收目標。
清收回來的款項,就是公司實實在在的收益,就是純利潤,就是創造價值最直接的體現。因此,應把清收工作作為法務部門的重點工作。以廣西交通投資集團為例,2017年、2018年兩個年度清收回款過億元,2019年度更是清收回款達9億元。這些過億元的回款,全部都是現金。而整個公司的利潤尚不過20億元,一些子公司擁有員工數百人,年營業額過百億元,利潤也不過1億元。可見清收工作對公司的巨大貢獻。
清收工作也是企業管理的一項重要工作,它與企業的發展建設、經營建設、資金周轉和使用效率等密切相關。同時,對清收工作的重視程度也反映了企業管理層對公司的責任心、擔當精神。一個企業對自己的應收賬款都漠不關心,別人欠自己的錢都不想辦法去要回來,這樣的企業是絕對搞不好的。
做好清收工作,減少資金的流失壓力,在確保企業正常生產經營需求等方面將會發揮重要作用。從國家統計局的公開數據來看,我國工業企業在2017年的流動資產為53.43萬億元,而2017年工業類的應收賬款余額總值達13.48萬億元人民幣,應收賬款的比率達到了25.2%,同比增長8.5%。從近5年數據的變化情況來看,每年的期末余額都呈遞增的趨勢。這種狀況使得企業的資產沉淀損失嚴重,嚴重影響企業資金的運轉,也嚴重影響了企業的經濟效益。它一方面導致企業交易的支付能力不足,另一方面也加重了企業的負債比例,使企業形成更加嚴峻的債務風險。
清收的依據就是合同。所以,如果合同管理工作做好了,就會對清收工作帶來巨大的幫助。合同管理井井有條,隨時掌握逾期應收賬款,就能保證清收的及時性。被拖欠資金就是公司的損失,因此,必須及時地將應收賬款收回。有些合同管理水平較低的公司,被拖欠應收賬款多年,甚至有多少應收賬款都不清楚。這樣的公司,怎么可能經營得好?合同管理做得好,也為清收工作打下了良好的法律基礎,合同中權利義務設置得清清楚楚,就避免了對方的各種拖欠借口,就為清收提供了最有力的保證。
為了加強應收賬款的清收,公司應在合同管理的配套制度中確定應收賬款達到一定的賬齡就進入清收程序,并將相應的材料移交法務部門開展清收工作。從廣西交通投資集團的實踐來看,逾期一年以上的應收賬款,即被列入清收名單,由法務部門牽頭進行清收。為了加強清收工作,廣西交通投資集團還專門成立了清收工作領導小組,由總經理擔任組長,總法律顧問擔任副組長,直接領導清收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通過訴訟追回欠款。
訴訟是法務人員的專業。在公司的應收賬款中,許多是必須通過訴訟才能收回的。訴訟中,雙方訂立的合同是最主要的證據。己方的主張要通過合同來證明其合法性,對方也必然通過合同進行抗辯。因此,訴訟請求能否得到法庭的支持,合同就是最主要的證據。
規范化的合同管理,能夠在合同簽訂、履行的各個階段充分保障自己的權利。在可能發生的訴訟中,保存對己方有利的證據,這樣,在訴訟中才能立于不敗之地。相反,一些公司合同管理混亂,所訂立的合同漏洞百出,所需要的證據也沒有得到很好保存,發生證據滅失,從而導致自己的權利無法得到法律救濟,造成損失。現實中,也發生過有些公司將合同原件丟失的事件。在這種情況下,要通過訴訟保護自己的權利就變得非常困難。
為了保證訴訟的勝利,在合同的各個階段,都應該要求按照訴訟的要求管理合同,按照庭審對證據的要求管理好合同及其附件。法務部門在此過程中起著關鍵作用。因為其他業務部門并不熟悉訴訟要求,往往只是根據經驗管理合同,需要法務部門對他們進行專業指導才能達到要求。
雖然一些應收賬款必須通過訴訟才能收回,但是要清醒地認識到,訴訟是最后的手段,因為一旦進入訴訟程序,則會面臨漫長的起訴、上訴、執行程序,一個案件拖延數年甚至十年以上不能結案是常見的現象,更遑論執行難的問題了。
3.通過非訴手段追回欠款。
在清收過程中,如果能夠通過談判、協商收回欠款,當然是最佳選擇了。但是,在談判、協商的過程中,可能要作出適當的讓步,這也是理性的選擇。
即使談判、協商收回欠款,也要以合同為依據。談判、協商的過程必須有理有據。這個據,就是合同。談判、協商的基礎就是合同約定的對方的義務及其應盡義務的履行條件。法務人員和業務人員和對方談判、協商,也必須首先研究透合同,對條款熟記在心,并且能夠熟練引用法律條文,讓對方感覺來清收欠款的人是合理合法合情地協商解決問題,從而才可能積極配合清繳欠款。
合同訂立的條款,直接決定了法務人員和業務人員協商、談判的成效,也在主觀上影響著協商、談判人員的心理。合同條款嚴密,則談判人員底氣就足,對方也會覺得理屈。如果合同條文混亂,約定不明,就會給對方極大的辯解機會,對方就會利用約定不明的條款,反復為自己辯護,甚至將無理變成有理。這種約定不明的合同條款,會使談判、協商陷入僵局,很難實現自己的目的。
4.清收必須有獎勵措施。
清收是一項極其艱難的工作,輕輕松松是要不回來錢的,清收需要投入超長的精力和時間,清收人員也必須具備超常的能力和堅強的意志。如果沒有相應的獎勵措施,清收工作肯定不會取得預想的效果。在實踐中獎勵不能落實到位的誤解主要在兩個方面,一方面認為清收就是法務部門的本職工作,既然領了工資,就不應再獎勵。這種思想聽起來蠻有道理,但對于清收工作于事無補。法務人員大可拿著工資,搞好日常的法律事務就是了,何必再另外付出精力清收呢?再說那些應收賬款也不是他們造成的,最該去清收的是種下惡果的人。但這些人好多都已經關進牢房,他也不能清收了。給予獎勵是理性的選擇,因為從公司的角度看,收回資金,就是公司的收入,就是利潤。如果不大力清收,就會形成壞賬。
另一方面就是擔心從事清收工作的人所得到的獎金過高,形成不平衡,這種思想在國企中尤其嚴重。其實拿的獎金高不高不是問題的本質,本質是能否為公司創造價值。公司可以制定一套制度,規定公司的任何人都可以去清收,所得到的獎金都是一樣的,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去清收。
最有效的獎勵必須滿足兩個條件:一是獎勵必須落實到個人頭上,二是獎勵必須能夠不打折扣地兌現。這樣的獎勵才是最有效的,才是最能起到激勵作用的。拿錢去獎勵團體,屬于獎勵浪費,沒有任何激勵作用。激勵必須精準到個人,必須把獎金發到個人手里,這樣的激勵才是有效的。大街上見到送外賣的,個個電動自行車騎得飛快,送餐都是一路小跑,何故?原因就是采用了最直接的現金激勵。送外賣的員工心里很清楚,送一單多少錢。多送就能多得,因此,跑起來特別賣力。
任何管理的本質都是一樣的,即一手拿大棒,一手拿胡蘿卜。在國企里,管理人員手中的大棒是非常沉重的,看起來位高權重,但大棒卻是海綿做的。因為過于沉重,很難被舉起來,更難真的打下去。又因為是海綿做的,即使打下去也沒什么威力。在國企現有的體制下,管理者調動員工積極性的唯一有效手段就是加大獎勵的力度,除此之外,別無選擇。對于清收工作,尤其如此。
[1] 央視網:http://news.cctv.com/2018/03/01/ARTIHfIdKuk11HFxvHqfZFk2180301.shtml,最后訪問時間2019年12月29日。
[2] 最高院網站:http://www.court.gov.cn/zixun-xiangqing-54892.html,最后訪問時間2019年12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