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法律知識讀本(以案釋法版)
- 中國法制出版社編著
- 809字
- 2022-08-01 19:23:05
3.瞞報、謊報、緩報疫情的,后果如何?
案情回放
某年夏季,H縣某醫院發現了多名傳染性非典型肺炎確診病例,該醫院認為其具有暴發的風險,便將相關信息報告給了當地的疾病預防控制機構。疾病預防控制機構調查分析后,按照法定程序將此次事件報告給了縣衛生行政部門。縣衛生行政部門的負責人小費認為這并不是什么大事,而且為了避免引起不必要的群眾恐慌,便沒有再報告給本級政府等部門,并要求醫院和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封鎖消息,一律不得外傳。請問,小費這樣做正確嗎?如果不正確,應當受到怎樣的處罰?
案例評析
從事傳染病防治工作的人員在得知本地已有傳染病病例時,必須積極應對,堅持信息公開原則,依法履行傳染病疫情通報、報告或者公布的職責。我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第二十一條規定:“任何單位和個人對突發事件,不得隱瞞、緩報、謊報或者授意他人隱瞞、緩報、謊報。”《傳染病防治法》第三十七條規定:“依照本法的規定負有傳染病疫情報告職責的人民政府有關部門、疾病預防控制機構、醫療機構、采供血機構及其工作人員,不得隱瞞、謊報、緩報傳染病疫情。”由此可見,衛生行政部門的負責人小費故意隱瞞本縣傳染性非典型肺炎的相關信息,屬于違法行為。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第四十五條規定,“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衛生行政主管部門未依照本條例的規定履行報告職責,對突發事件隱瞞、緩報、謊報或者授意他人隱瞞、緩報、謊報的,對政府主要領導人及其衛生行政主管部門主要負責人,依法給予降級或者撤職的行政處分;造成傳染病傳播、流行或者對社會公眾健康造成其他嚴重危害后果的,依法給予開除的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傳染病防治法》第六十六條第一項也有相同的規定。因此,對于小費隱瞞傳染病疫情的失職行為,應當依法給予降級或撤職的行政處分;若已經造成傳染病傳播、流行或者對社會公眾健康造成其他嚴重危害后果的,將依法給予開除的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還需依法承擔刑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