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R軟實力:管理心理·生涯規(guī)劃·情商溝通·Office三合一·數(shù)據(jù)分析·教練技術·管理視角必備技能
- 焦學寧 王強主編
- 2777字
- 2022-07-28 10:26:07
第四節(jié) 心理咨詢原理在自我療愈中的應用
理解了心理咨詢的基本原理,我們就可以將其用在自己身上,用于自我調(diào)節(jié)和自我成長。
4.1 學會宣泄、管理自己的情緒
心理咨詢的第一個基本原理,就是通過傾聽讓來訪者宣泄、釋放情緒。只有情緒得以緩解,我們才可能理性解決問題。
所以,遇到心理困擾的時候,我們首先要學習管理、宣泄自己的情緒。宣泄情緒的具體方法,大家可以參照前文的內(nèi)容。
在這里,特別強調(diào)兩點:
一是經(jīng)營好自己的關系圈子。情緒最有效的緩解方式,就是通過溝通表達,而擁有親密、值得信任的朋友是前提條件。
二是時刻覺察,不要放大自己的情緒。我們越是在有情緒的時候,越容易采取情緒化的應對方式,而情緒化的應對方式,對于解決問題、緩解情緒不僅無益,而且容易適得其反。
比如,通過生悶氣、爭吵的方式解決問題、緩解情緒,不僅沒有幫助,還容易強化情緒。
以上兩點,需要在情緒管理過程中特別注意。
4.2 發(fā)現(xiàn)心理困擾背后的原因
心理咨詢的第二個基本原理,是發(fā)現(xiàn)心理問題背后的原因。用在心理困擾自我療愈上,主要是發(fā)現(xiàn)心理困擾背后的需要,以及心理問題的惡性循環(huán)。
首先,識別心理困擾背后的需要。
情緒,是我們的心理出現(xiàn)問題的信號。情緒只是信號,我們真正需要解決的是情緒所代表的問題。而情緒所代表的問題,就是我們沒有被滿足的需要。
所以,發(fā)現(xiàn)心理困擾背后的原因,我們首先需要了解自己的心理困擾背后需要的是什么?是什么需要沒有得到滿足?然后,重新去評估這個需要的重要性、現(xiàn)實性,想辦法管理好自己的需要,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否則,就像身體出了問題,我們只吃止痛片止痛卻不治療傷口一樣,無法解決根本問題。
其次,識別心理問題的惡性循環(huán)。
所有心理困擾,在第一次出現(xiàn)的時候,往往問題并不嚴重,給我們帶來的困擾也都可以接受,但是當我們的應對方式不合理,導致問題持續(xù)惡化時,才真正產(chǎn)生了問題。
所以,所有心理問題背后的根本原因,就是我們應對方式的惡性循環(huán)。我們希望滿足一種需要,但是我們所采取的方式不僅沒有滿足需要,還放大了需要的強度,最后情緒越來越激動,問題越來越嚴重。
比如,焦慮。焦慮,說明我們對一件事情很在乎,希望有控制感,但是我們還不確定一定能把它做好,所以就會焦慮。焦慮的時候,如果我們讓自己放松一下或者接納它,去想辦法把事情處理好,那么我們的焦慮會緩解,事情也會因為我們的專注而做得越來越好,慢慢地,我們心里有了底,知道自己確實可以做好,焦慮感也就越來越低。
有時候,我們越焦慮,越想控制自己不要焦慮。但是如果事情本身沒有處理好,直接控制焦慮沒有任何意義,而且越控制越反彈。最后,我們把注意力都放在控制焦慮上了,問題本身沒有處理好,就更沒有底氣,更焦慮了。如此惡性循環(huán),焦慮就越來越嚴重。
所以,只要我們識別出導致心理困擾、心理問題的惡性循環(huán),找出造成惡性循環(huán)的無效行為,那么,我們就找到了成長的方向。
4.3 刻意練習新的應對方式
找到了造成惡性循環(huán)的無效行為,我們就可以反其道而行,采取合適的應對方式,打破惡性循環(huán),開啟新的積極循環(huán),開啟自我成長之旅。
建立新的應對方式,核心有三個方面。
首先,接納情緒和問題的存在。
我們說,情緒只是信號,是需要滿足情況的反應。但是情緒一旦產(chǎn)生,會讓我們很不舒服。所以很多時候,我們?yōu)榱私鉀Q情緒本身而消耗了太多的精力,忽視了情緒背后真正的問題。最終,需要的問題沒有解決,情緒的問題不僅沒有解決,還更嚴重了。就像我們用控制緊張的方式來緩解演講焦慮,但是越控制,越緊張。
真正有效的方式,是接納我們的情緒和問題,不要去控制情緒,而是接納它的存在,順其自然,然后把注意力專注于事情本身,專注在解決問題、滿足需要上。只要事情本身處理好了,需要得到滿足了,情緒自然也就沒有了。
就像緩解演講緊張,就去接納它,不用去管它,把自己的注意力專注在演講的內(nèi)容和過程上。不關注緊張,緊張就會自然緩解,專注演講,演講的效果更好了,自然也就不那么緊張了。
所以,建立新的應對方式,首先要學會接納自己的情緒和問題,不要花過多的精力在緩解、控制信號上,而要想辦法解決信號代表的真正問題。
其次,換一種新的行為方式。
我們原來的行為,導致問題不僅沒有得到解決,甚至還惡化了,造成了惡性循環(huán),所以我們需要調(diào)整一個新的、更有效的行為方式。
比如,和同事、領導有沖突,爭吵往往解決不了問題,可以先讓自己冷靜一下,平靜下來之后再和對方好好溝通,效果就會好很多。
再如,工作有壓力,不想做,容易拖延。而拖延不僅無法緩解壓力,還會讓壓力更大。所以,緩解壓力,更需要我們頂著壓力迎難而上,這樣事情處理完了,壓力也就自然緩解了。
所以,通過新的、更有效的行為,幫助我們開啟問題解決的正向循環(huán),開啟成長之旅。
但是堅持新的行為,有時候并不容易,需要我們刻意練習,刻意堅持。
最后,調(diào)整認知,讓自己的想法更有效。
認知和行為之間,往往是相互配合的。比如:
●拖延之前,我們會想“晚一點兒也沒有關系”;
●焦慮之前,我們會想“這個事情我可能做不了,如果做不好影響就會很嚴重”;
●抑郁之前,我們會想“自己這個做得不好,那個做得也不好,自己怎么總是做不好”。
這些想法,會影響自己的行為、情緒。所以,改善行為,建立新的應對方式,我們需要調(diào)整自己的認知。
我們在認知問題上犯的最大的錯,就是太在乎想法的正確,而忘了想法的價值。
以上每一個想法,可能都是正確的,沒有什么錯。但是它的價值是消極的,導致了我們無效的行為。
相反,如果換一個更具有積極價值的認知,可以是:
●拖延之前,我們可以想“雖然不太想做,但只要堅持一下,開始做了,就沒那么難了”;
●焦慮之前,我們可以想“雖然現(xiàn)在心里還沒底,但是只要做了,肯定會越做越好的”;
●抑郁之前,我們可以想“雖然有一些問題,但是在這些方面,自己做得還不錯,而且一直都有進步”。
換一個新的、更具有積極價值的認知,一方面可以幫助我們緩解情緒,另一方面也可以幫助我們開啟新的、積極的行為。
所以,調(diào)節(jié)認知,就是從原來總是糾結(jié)想法對錯的思想中跳出來,多分析一下想法導致的價值,然后努力培養(yǎng)積極的、可以帶來積極價值的想法。
4.4 必要的時候,求助專業(yè)人士
心理困擾自我療愈,并不是說我們不需要專業(yè)幫助,必要的時候,我們都需要求助專業(yè)人士。尤其是在以下幾種情況下:
(1)我們遇到困擾,但身邊沒有合適的人可以傾訴,或者積累的情緒太多,通過與親友傾訴無法完全釋放的時候;
(2)我們的困擾、問題背后潛意識的原因太多,或者我們?nèi)狈I(yè)的知識,無法識別情緒背后的深層需要,以及問題行為導致的惡性循環(huán)的時候;
(3)我們不知道什么樣的應對方式會更有效,或者即使知道,我們也做不到或者堅持不下去的時候。
在以上三種情況下,我們需要求助專業(yè)人士協(xié)助解決自己的問題,如果繼續(xù)自我調(diào)節(jié),很可能重復原來的惡性循環(huán),不僅沒有解決問題,還會給自己帶來更大的壓力或自責。
要記住,必要的時候,我們都需要他人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