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二節 心智模式的循環驗證與環境影響的惡性循環

心智模式一旦形成,會影響我們職場、婚戀、親子、情緒管理等每一個方面。

仍然以被動的心智模式為例,被動的人,不只在職場被動,影響職業發展速度,在其他方面也會受影響。

在工作中被動的人,在追求異性的時候往往也會被動,在經營婚姻、家庭生活的時候也經常等著另一半來做。

在親子教育中,被動的父母也更容易放縱孩子,而不是用心幫孩子規劃學習、生活。

在個人情緒方面,因為被動的人不喜歡麻煩,而生活總是麻煩不斷,也就會經常體驗到生氣、不公平、被逼迫等情緒。

每一種心智模式,都會影響我們工作、生活的每一個方面。

職場,是我們自我成長的一個渠道,但是在職場的成長,不僅可以幫助我們實現職業發展,還可以促進我們生活中每一個方面的進步。

那么,為什么心智模式的影響如此廣泛?又如此難以改變呢?

2.1 心智模式的循環驗證

我們再舉一個“依賴”的例子。

孩子在2-3歲的時候,自主性、主動性開始萌芽,如果這個時候能得到家長的鼓勵和支持,孩子會慢慢變得自主、獨立,但是如果這個時候家長覺得孩子還小,或者家長對孩子過于溺愛,剝奪了孩子自主、主動的機會,幫孩子代勞,孩子會慢慢發展成依賴的心智模式。

依賴的心智模式,其完整形成過程是這樣的。

開始的時候,孩子有自主、主動的需要、動機,也會自主、主動去嘗試很多事情。但是,家長怕孩子闖禍,或者不忍心孩子自己去做,為孩子代勞。家長的代勞,讓孩子失去了鍛煉的機會。

孩子失去鍛煉的機會,很多事情也就不會做、不敢做,只能依賴家長,在家里,養成了依賴的習慣。

進入學校后,孩子會繼續用依賴的模式適應學校環境,變得比較乖,比較聽話,孩子的乖和聽話,可能會獲得老師的表揚,孩子的依賴習慣得到強化。

加上父母在家庭里持續的過度照顧,孩子的依賴習慣也一直被不斷強化。

成年之后,因為長期的依賴,讓孩子已經喪失了自主、主動的意愿,也不相信自己可以照顧自己。此時,他在人際交往中,也會特別喜歡跟那些有照顧者或者控制者特征的人交往。尤其在談戀愛的時候,也往往會找照顧者或者控制者。

而照顧者、控制者在與依賴者交往的時候,因為依賴者的依賴性,剛好激發了自己的照顧欲望和控制欲望,能讓自己的照顧欲和控制欲得到很好地表達,雖然有時候也會覺得依賴者很麻煩,但是因為自己的照顧和控制需要,還是會繼續照顧依賴者。

在職場,也同樣如此,依賴者總會找到可以依賴的領導者或者同事,因為依賴者的依賴也會讓領導者和同事覺得特別有成就感,促使他們持續幫助依賴者。

這樣,依賴的心智模式,在成人世界得到了繼續強化、維持。

如果依賴者從此過上了美好生活,那也沒有什么問題,然而一旦照顧者、控制者不愿繼續,依賴者就會變得非常痛苦,因為依賴者自己無法獨立、自主,尤其心理上無法自立,失去照顧者、控制者將變成極其痛苦的事情。依賴者將會繼續找其他照顧者和控制者,如此循環往復,依賴的心智模式得以持續存在。

2.2 從環境影響我們到我們選擇環境

在心智模式形成的開始,是環境影響了我們。

影響了我們原始需求實現的程度,決定了我們需要的強度和水平。

影響了我們最終的行為,慢慢養成了行為習慣。

影響了我們對相關情境的理解和解釋方式,形成了我們的認知。

最終,影響了我們的情緒,以及影響了我們對自己的評價和認知。

當我們帶著一種心智模式的雛形去適應新的環境時,只要情境是相似的,無論是在學校、職場,還是在生活中,我們都會主動選擇跟我們心智模式相匹配的環境、人去互動。

最終,我們的選擇又繼續強化了我們的心智模式。

所以,在開始的時候,是環境影響了我們,而后來,是我們選擇了與之前相似的環境繼續影響我們。如此,我們的心智模式得以持續強化、持續存在。

沒有良好的自我覺察和自我探索,很難發現這個惡性循環,只能陷在其中無法自拔。

主站蜘蛛池模板: 科技| 读书| 邢台市| 永登县| 通城县| 泉州市| 准格尔旗| 新泰市| 北票市| 镇原县| 南郑县| 新田县| 应城市| 荃湾区| 桑日县| 泗阳县| 清苑县| 剑河县| 饶阳县| 绥化市| 叙永县| 安多县| 吉安县| 麻栗坡县| 鄂托克前旗| 辽中县| 剑河县| 博湖县| 睢宁县| 寻乌县| 桂平市| 西安市| 舟曲县| 东台市| 济阳县| 石门县| 孝昌县| 姚安县| 田阳县| 阜康市| 玉树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