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學沉思錄:14個法學流派撮要
- 何勤華主編
- 3901字
- 2022-07-28 11:40:58
二、傳統自然法學
這里所說的傳統自然法學,包括古代(古希臘、古羅馬)、中世紀和近代的自然法學。傳統自然法學是人類法律思想的寶貴財富,也是現代新自然法學的基礎。
(一)古代自然法學
古希臘思想家的“自然法”概念,首先來自智者學派對“自然”的分析。幾乎所有的早期哲學家都以“論自然”作為他們著作的標題,用自然事物或自然規律來解釋人類所處的環境和社會生活,這里的“自然”意思是“永遠像它自己”。智者中的一派認為,人人皆為圓顱方趾,自然要求人人平等,人與人的差異只在于制度。因此,當時的種族歧視、奴隸制及其法律均違反自然人性。阿爾基達馬(Alcidamas)斷言:“大神令人類全部自由,自然從來不曾強迫誰當奴隸?!焙绽死?sub>(Heraclitus)把法律看作“神的法則”,要求人類制定的法律服從神的法則。還有些智者相對比較消極,認為人不應被法律引向歧途,只應順應自己的本性沖動(自然)而行動,也就是不依人為的法律而行動,而是按更高的自然規律行動。可見,智者的這些批判當時的法律制度,要求服從超越于既有法律制度之上的更高原則的思想,是后世自然法的寶貴淵源。
之后,蘇格拉底(Socrates)、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等人,都確信存在著某些不變的標準支配著實在法,并斷言通過理性的運作,可以發現這些標準。特別是亞里士多德明確將法律分為自然法和人定法,認為自然法是反映自然秩序的法,是普遍的、永久不變的法;高于內容變化不定的人定法,是人定法制定的依據。
晚期希臘自然法思想的代表主要是斯多葛學派,他們把人之自然規定為理性,認為理性是遍及宇宙的力量,不同國別和種族的人所具有的神圣理性是一樣的(平等主義和世界主義的思想源頭)。因此他們認為存在一種基于理性的自然法,在整個宇宙中都有效。自然法是理性的法律,不是任何特定國家的法律,也不是個別立法者所制定或編撰的,相反,它是城市的條例和習俗應遵循的準則。斯多葛派學者大多傾向于疏離現存政治,追求順應自然,依理性和道德,過禁欲主義的生活。
通過斯多葛學派的后期人物與羅馬法學家的交流,自然法思想傳入羅馬,促進了羅馬法觀念的形成,并促進了羅馬道德哲學的興起。西塞羅是古羅馬自然法思想的前期代表人物,他是政治家、法律改革家,對自然法學的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使自然法理論發生了根本的變革,變哲學的自然法為法學的自然法,將法哲學世界觀,發展為法學世界觀”[7]。西塞羅認為自然法是真正的法律,是不可廢除的、永恒不變的,他說:“真正的法律乃是一種與自然相符合的正當理性;它具有普遍的實用性并且是不變而永恒的……力圖變更這一法律的做法是一種惡,試圖廢止其中一部分的做法也是不能容許的,而要想完全廢除它更是不可能的……有的只是一種永恒不變的法律,任何時候任何民族都必須遵守它;人類只有一個共同的主人和統治者,這就是上帝,因為它是這一法律的制定者、頒布者和執行法官?!?a href="../Text/chapter08.xhtml#m8" id="w8">[8]在西塞羅看來,最愚蠢的想法是相信一個國家的法律或習慣中的內容都是正義的,完全非正義的法律不具有法律的性質。因此,自然法高于一切國家制定的法律,是最高法律,是衡量一切人定法(市民法、萬民法)的唯一標準,人定法應以自然法為根據。
塞涅卡
(Lucius Annaeus Seneca,約前公元4—公元65)
古羅馬政治家、斯多葛學派哲學家、悲劇作家、雄辯家
服從真理,就能征服一切事物。
塞涅卡是古羅馬后期的自然法學代表者,他對與政治制度有關的問題不感興趣,這是與西塞羅不同的。在自然法中,塞涅卡看到的不是對政治改革和法律創制有用的標準,而是一套道德律令,要用道德的、宗教的關系而非政治的、法律的關系來協調社會。在塞涅卡看來,國家至多是一種必要的禍害,本身并不為善,人類應該尋求的是自然賦予的高尚道德和應有的勇氣,并借助它安靜地忍受命運給予的一切。在這里,塞涅卡的自然法成了一種解脫哲學和拯救哲學,并匯入當時宗教運動的洪流中去,促成了基督教思想的興起和傳播。而基督教,幾乎成了中世紀一切思想的基礎。
(二)中世紀的自然法思想
中世紀的自然法思想,基礎是奧古斯丁從原始基督教教義發展而來的教會哲學。奧古斯丁區分了兩種價值共同體,即天上之城與地上之城,前者追求神圣價值,后者追求世俗價值,后者是人性敗壞的產物。他認為,教會是上帝指派拯救人類的工具,國家和法律是為了對付人類墮落、依神意而產生的懲治罪犯和救濟罪犯的手段,因此國家必須服從教會,世俗法律必須服從上帝的永恒法。顯然,奧古斯丁用永恒法取代了自然法,用上帝取代了斯多葛學派的“理性”。
托馬斯·阿奎那融合了奧古斯丁的神學法律思想和亞里士多德的自然主義自然法思想,提出了經典的神學自然法學。阿奎那將法律按屬于神還是人,是理性還是具體文字表現分成如下表所示的四類。
阿奎那的法律四分法[9]
在阿奎那看來,永恒法是上帝的理性,是統治宇宙的最高法。一切法的源泉,文字表現出來就是《圣經》,在地位上高于人間法;自然法是人的理性對上帝永恒法的理解,是“理性動物對永恒法的參與”,表現出來就是國家機關(君主)制定的成文法律。因此國家機關制定的法律(實在法)必須服從自然法,并最終服從永恒法。自然法通過對人的理性的肯定,也肯定了人的獨立存在地位,肯定了人趨利避害的生存要求。阿奎那還第一次宣布,自然法的內容可以隨著時間而有所變化,引發了相對自然法的萌芽,這是對以往自然法學思想的一種突破。
(三)古典自然法學
17、18世紀流行的古典自然法學,是與中世紀神學自然法學的決裂,意味著中世紀神學(神權)世界觀的終結和近代法學(法權)世界觀的誕生。古典自然法學家即啟蒙思想家們不再以神性作為自然法的基礎,而認為自然法是適用于自然狀態[10]的、可以從人的理性中推導出法律原則,在效力上這些原則高于實在法。
古典自然法學的發展,大致可以分為以下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后至英國清教革命前。
這一階段是歐洲從中世紀神學和封建主義中求解放的時期,重要標志是新教的興起、政治開明專制主義和經濟重商主義的出現。格勞秀斯、霍布斯、斯賓諾莎(Spinoza)、普芬道夫的理論,都屬于這一階段的自然法學。他們的理論有一個共同點,就是都認為自然法得以實施的最終保障應從統治者的智慧和自律中去尋找。如普芬道夫同霍布斯一樣,他認為人受自愛和自私的強烈推動,在人性中天生有某種程度的惡意和侵略性;同時,又與格勞秀斯一致,相信人身上也有尋求與別人聯合并在社會中過一種安靜、友善生活的傾向。從人性的二重性出發,普芬道夫認為,自然法就具有兩個基本原則:保護自己的生命、財產和不去擾亂社會秩序。兩個原則結合在一起,就是“每個人都應當積極地維護自己以使人類社會不受紛擾”[11]。普芬道夫認為,自然法是真正的法律,而不只是一種道德指南,主權者必須服從。只有上帝才是“自然法的復仇者”,但當君主成了國家的真正敵人并使國家面臨實際危險時,個人和人民有權為了保衛自己和國家的安全而反抗君主。
第二階段:17世紀40年代英國的清教革命至18世紀初。
這一階段的經濟、政治和哲學都以自由主義為標志,洛克和孟德斯鳩是這一時期自然法學的代表。洛克認為,在人類法律產生以前的自然狀態中,適用的是自然法?!袄硇?,也就是自然法,教導著有意遵從理性的全人類:人們既然都是平等和獨立的,任何人就不得侵害他人的生命、健康、自由和財產?!?a href="../Text/chapter08.xhtml#m12" id="w12">[12]自然法要求,不得侵犯他人的財產,應當歸還不屬于自己的財物,履行諾言,賠償因過錯造成的損害,懲罰應予懲罰的人。但是,按照洛克的說法,在自然狀態下,由于缺乏明確的法律規定、沒有公正的裁判者、缺少執行判決的權力,因此人類以社會契約的形式,創立社會,建立國家權力機構,頒布明確的法律,以保障人們的生命、財產和自由。顯然,國家頒布的法律,“只有以自然法為根據時才是公正的,它們的規定和解釋必須以自然法為根據”[13]。而且,他們贊成一種權力分立的方法來保護個人的自然權利,并反對政府對這些權利的侵犯。這一階段的自然法思想,后來在美國思想界占據了優勢。
第三階段:18世紀法國啟蒙運動時期。
這一時期是人民主權和民主的堅決信奉階段,最杰出的代表顯然是盧梭。在盧梭看來,自然法完全出自人的理性,是普遍正義和人民的公意,所有的法律必須由公意指導下的主權者(立法者)制定,也由人民來加以修改,“人民永遠可以做主改變自己的法律”[14]。盧梭堅信存在著個人的“自然權利”,根據這一點人們把他劃入古典自然法代表。但是盧梭崇尚至高無上的集體“公意”,又不主張采取預防主權者濫用權力的措施,容易被人惡意濫用而導向專制。這種思想,使他區別于洛克等人。這一階段的自然法理論主要流行于法國,并成為法國大革命的思想基礎。
盧梭
(Jean-Jacques Rousseau,1712—1778)
資產階級啟蒙思想家、哲學家
自然法是人類固有的一種趨向完善的能力。
盡管近代啟蒙思想家們在自然法的觀點上并不完全一致,但占上風的意見是,由人類理性建構出來的自然法,具有不證自明的、一貫和必然的,即使是上帝也不能改變的特性,是實在法的基礎,是衡量一切行為善惡的標準。這一思想,在那個時代特別具有顛覆性和革命性。正如登特列夫所做的評論:“如果沒有自然法,恐怕不會有美國或法國的大革命,而且自由與平等的偉大理想,恐怕也無理由進入人們的心靈,再從而進入法律的典籍?!?a href="../Text/chapter08.xhtml#m15" id="w15">[15]由自然法引申出來的許多主張,已經成為現代社會的常識,如:(1)個人主義。即以個人為中心,崇尚個人優先于集體、個人是集體和社會存在的前提和基礎的理念。(2)人權。即個人具有一些生而有之、不可剝奪的自然權利,包括自由、平等、財產、安全、反抗壓迫等。(3)法制主義。指的是合法的政府和權力,源自法律,未經人民許可,不得行使強制權力,政府權力必須受到約束,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這些觀念,由此產生民主制度、立憲制度和三權分立等思想和制度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