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一、自然法學簡史

(一)自然法學的傳統

當代自然法學的傳統基礎,主要是17—18世紀近代啟蒙思想家所宣揚的自然法的觀念(被稱為古典自然法),而古典自然法又來自古代和中世紀的自然法思想。古代的自然法,最初含義顯然來自古希臘人對大自然的理解,認為大自然是不可侵犯的,自然法就是反映自然存在的秩序的法,是法律和正義的基礎。這是古希臘人對西方法律思想的杰出貢獻,代表人物為前期的智者、亞里士多德(Aristotle)和后期的斯多葛主義者。古羅馬人的自然法觀念從斯多葛主義發展而來,強調自然法就是正義,是人定法(萬民法、市民法)之前發生的、由自然理性指定給全人類的法律,它是最根本的法,是衡量一切人定法的唯一標準,人定法應以自然法為根據。其前期代表為西塞羅(Cicero)等古羅馬時期的著名法學家,后期則為塞涅卡(Seneca)。中世紀自然法的代表人物是托馬斯·阿奎那(Thomas Aquinas),他融合了奧古斯丁(Augustine)神學法律思想與亞里士多德的自然主義自然法思想,提出了神學自然法學說,認為自然法是有理性的人對上帝永恒法(神的理性的表現)的理解和參與,高于實在法,是實在法通向永恒法的橋梁。

亞里士多德

(Aristotle,公元前384—公元前322)

哲學家、思想家

與蘇格拉底、柏拉圖并稱“希臘三賢”

正義是人們在社會關系中產生的一種美德。而正義和不正義含有兩種意思:一是指能否服從法律,二是指一個人所取得的東西是否是他應當得到的。

斯多葛

他創立了斯多葛學派,是古希臘的四大哲學學派之一

西塞羅

(Marcus Tullius Cicero,公元前106—公元前43)

政治家、哲學家、法學家

自然法是人類理性的體現,既不能廢除,也不能取消,是正義的本原,是衡量一切事物的標準。

托馬斯·阿奎那

(Thomas Aquinas,約1225—1274)

哲學家、神學家

所有法的基本原則是:美德要被促展并行使,邪惡要被避免。所有其他自然法的原則都是根基于此。

17—18世紀啟蒙思想家主要包括荷蘭的格勞秀斯(Grotius),英國的霍布斯(Hobbes)和洛克(Locke),德國的普芬道夫(Pufendorf)以及法國的孟德斯鳩(Montesquieu)、盧梭(Rousseau)等。雖然他們對于自然法的論述并不完全一致,但就普遍的觀點而言,認為自然法是與自然狀態、社會契約聯系在一起的,是人類社會形成之前的自然狀態中通行的法則。人類能夠運用理性引申出這些符合人的根本利益的原則,其核心是人的自由和平等。在自然法的適用上,啟蒙思想家是最為堅定的改革家,要求任何不符合自然法的實在法都應被無情地廢除或改革。17—18世紀的革命和法律改革,在相當大的程度上,是由自然法理論推動的。

(二)自然法學的衰落與復興

19世紀是古典自然法學衰落的時代,衰落至少有兩個方面的原因。

一方面,以顛覆性、革命性面目出現的古典自然法,已完成了清除人類的迷信和偏見及推翻舊的不合理的制度的歷史使命,它所提倡的許多主張已成為現實的制度,因而一度失去了大多數動力和必要性。

另一方面,古典自然法學在邏輯上存在一些含糊的、不易證明的難題,如自然法確切的內容到底是什么,怎樣證明自然權利的存在,等等。分析實證主義和歷史學派在這些問題上向自然法理論發難,摧毀了它的先驗的哲學基礎,削弱了自然法理論的影響。

但正如前所述,自然法是對不正義法的反抗,只要人們心中還存在對現實政治法律制度的不滿,要求改革和進步,自然法就不會死去。或者,如梅因所說,“時代越黑暗,訴諸自然法和自然狀態便愈加頻繁”[3]。19世紀末20世紀初,關于自然法的學說開始復興,被稱為“新自然法學”[4],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因學術界對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法西斯主義的反思而得到進一步增強,并在20世紀60年代以后因美國的民權運動和反越戰的影響而達到高潮。因此,大致上可以將自然法的復興,分為以下三個階段。

1.第一階段:19世紀末20世紀初至第二次世界大戰。

經分析實證主義法學和歷史法學等流派打擊而衰落的自然法學,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出現了復興的跡象,其標志是新托馬斯主義法學[5]的出現和1910年法國法學家沙爾蒙(J.Charmont)發表的論文《自然法的復興》。

自然法在這一時期的復興,至少有以下幾方面的因素。

(1)時代改革的需要。在古典自然法影響下建立起來的西方法律和政治制度成為正統已經一個世紀,隨著時代的發展,許多方面已暴露出弊端,需要進行改革。而分析實證主義強調對現有法律制度進行邏輯分析,不作價值判斷,不能為改革法律制度提供足夠的指導,它所標榜的確定性和科學性令渴望改革的人們得不到滿足,并懷疑它的權力崇拜欲。

(2)法官的需要。法官在審判時,并不單純運用純粹邏輯推理將規則或判例適用于特定案件或情況,而是遇到了越來越多的沒有解決的問題,需要以高于實在法的原則為指導,對現成法條作靈活解釋或用道德原則和抽象理性來補充。因此,法官需要用自然法來彌補實際法律的不足,給予法院判決的自由權。

(3)法學學科的需要。自然法雖然在邏輯上有些問題,但是它對于法和道德的關系、法的價值、法的正義性等法學基礎問題的討論,能引導人們對法律問題作進一步思考并得到深刻的認識。沒有這一部分內容,法學作為一門學科是不完整的。

這一階段的新自然法學,主要代表人物有法國的惹尼(Geny)、沙爾蒙,意大利的韋基奧(Vechio),德國的施塔姆勒(Stammler),等等。這時候的新自然法學,影響力還很不夠,法學中的主導學說仍是分析實證主義和社會學法學。

2.第二階段:第二次世界大戰后至20世紀50年代末。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法西斯主義橫行,德國納粹在立法過程中嚴重踐踏了西方傳統的人權觀念和權力制約觀念。法西斯的暴行與實證主義法學之間的聯系,引起人們的深入思考。強調法律應該具有絕對的價值準則、正義高于實在法的自然法學觀點,重新引起多數人的關注,這促進了新自然法學的發展。

在反思過程中,有兩件事發揮了關鍵性的作用。

(1)紐倫堡審判。在紐倫堡對德國戰犯進行審判的過程中,提出了軍事領導人在執行政治領導人的命令去殺人時,應不應該承擔責任的問題。審判結果表明,法官們認為,在面對明顯的謀殺和野蠻的犯罪時,執行命令的那些軍事領導人,必須服從更高的道德義務,上級命令不得作為免除被告責任的理由。這次審判被公認為自然法理論的勝利、實證主義法學的失敗。

(2)拉德布魯赫(Gustav Radbruch)的轉向。有時候,某個人的行為能對歷史發展起到相當大的作用,拉德布魯赫正是這樣的人。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他從實證主義法學(新康德主義)轉向自然法,震動了西方法學界,并引起廣泛的爭論,大大促進了新自然法學的發展。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拉德布魯赫堅信“實然”和“應然”的區分和價值的相對論,認為寧可要不公正的秩序,也不容忍混亂。第二次世界大戰后,他指責實證主義鼓勵德國法學家站到了納粹暴行的一邊,承認在實在法之上有神法或超實在法(自然法)的存在,兩者發生沖突達到不可容忍時,實在法就完全失去了法的本性和效力,這時人應該服從正義的自然法。

這一階段的代表人物除德國的拉德布魯赫外,還有法國的馬里旦(Jacques Maritain)、比利時的達班(Jean Dabin),以及美國的富勒(Lon Fuller)。其中馬里旦、達班推崇的都是神學主義的新自然法學,神學主義的新自然法學在這一時期占據著主導地位,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后人們在法西斯法律制度下所受的心靈創傷和對世俗實證主義法學的失望,以及對超越和制約現實法律制度的神學法學的向往。

3.第三階段:20世紀60年代以后。

20世紀60年代是美國民權運動的時代,黑人反對種族歧視、爭取民主權利的斗爭風起云涌,并得到其他少數民族和有正義感的人們的支持。1968年法國學生的示威活動和知識分子的抗議,美國60年代末開始的學生反越戰行動,以及婦女解放運動,使人們對西方法律制度所據以建立的哲學基礎和價值觀念產生懷疑,激起學者們重新思考和探討法律制度的價值基礎。這一切促進了新自然法學進入高潮,運動中心也從西歐大陸轉移到美國。

德沃金

(Ronald Myles Dworkin,1931—2013)

哲學家、法學家

新自然法學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權力論的目的是對于社會中所有人給予同等的關心和對待,使政治社會的每一個人都成為真正平等的成員。

這一階段的新自然法學家,以美國學者為主,他們以富勒為領袖,以羅爾斯(John Bordley Rawls)和德沃金(Dworkin)[6]為骨干。英國的菲尼斯(John Finnis)也是這一階段重要的新自然法學家。

(三)新自然法學對古典自然法學的改造

在堅持存在某些基本原則高于實在法這一點上,新自然法學繼承了古典自然法學,但也與古典自然法學存在以下不同。

1.不再尋求先驗和永恒的絕對基礎。古典自然法學認為,理性能為自然法尋求某種永恒不變(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的先驗價值基礎,從某些絕對原則出發可以演繹出所有的法律制度。新自然法學不再相信絕對的先驗價值基礎,認為正義、平等、自由、效率等都可以成為自然法的基礎,自然法的內容可變。顯然,新自然法學的價值多元化和相對主義的色彩比較濃。在很大程度上,新自然法學已不再具有本體論的意義,而只具有認識論和方法論的意義,是用以判斷個人倫理或實在法的原則時的一種方法。

2.不再具有顛覆性和革命性。古典自然法學是啟蒙思想家反對黑暗的專制制度和不合時宜的法律制度的有力武器,具有重估和顛覆一切現有法律制度的愿望和能力。新自然法學不具有這樣的愿望和能力,只是探尋現已比較成熟和完善的法律制度和法律傳統的價值基礎,以及改良一些具體的法律制度的原則。

3.具有融合和綜合的傾向。新自然法學與社會法學、實證主義法學之間,不再處于嚴重的對立狀態,而出現了向另一方靠近、愿意接受另一方提出的某些學說的修正形式的現象。實際上,新自然法學吸收了社會法學和分析實證主義法學的許多成果和觀點,因而具有融合和綜合的傾向。如馬里旦持有的新自然法學被稱為社會自然法學,達班的理論被稱為分析自然法學,等等。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民和| 开鲁县| 隆林| 晋州市| 来凤县| 山东| 商丘市| 皋兰县| 福州市| 仁寿县| 铁力市| 兴仁县| 高尔夫| 南雄市| 广河县| 仪陇县| 永寿县| 正宁县| 博爱县| 曲阜市| 濉溪县| 自治县| 墨脱县| 洛扎县| 祁门县| 万全县| 元江| 临高县| 竹山县| 禄劝| 望城县| 农安县| 房山区| 富川| 黔江区| 佛冈县| 德兴市| 富裕县| 乳源| 中西区| 阿图什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