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政復議法、行政訴訟法一本通(第八版)
- 法規應用研究中心
- 4083字
- 2022-07-26 11:45:33
第九條 申請復議的期限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具體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的,可以自知道該具體行政行為之日起60日內提出行政復議申請;但是法律規定的申請期限超過60日的除外。
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正當理由耽誤法定申請期限的,申請期限自障礙消除之日起繼續計算。
● 行政法規及文件
1.《行政復議法實施條例》(2007年5月29日 國務院令第499號)
第15條 行政復議法第九條第一款規定的行政復議申請期限的計算,依照下列規定辦理:
(一)當場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自具體行政行為作出之日起計算;
(二)載明具體行政行為的法律文書直接送達的,自受送達人簽收之日起計算;
(三)載明具體行政行為的法律文書郵寄送達的,自受送達人在郵件簽收單上簽收之日起計算;沒有郵件簽收單的,自受送達人在送達回執上簽名之日起計算;
(四)具體行政行為依法通過公告形式告知受送達人的,自公告規定的期限屆滿之日起計算;
(五)行政機關作出具體行政行為時未告知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事后補充告知的,自該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收到行政機關補充告知的通知之日起計算;
(六)被申請人能夠證明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知道具體行政行為的,自證據材料證明其知道具體行政行為之日起計算。
行政機關作出具體行政行為,依法應當向有關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送達法律文書而未送達的,視為該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不知道該具體行政行為。
第16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依照行政復議法第六條第(八)項、第(九)項、第(十)項的規定申請行政機關履行法定職責,行政機關未履行的,行政復議申請期限依照下列規定計算:
(一)有履行期限規定的,自履行期限屆滿之日起計算;
(二)沒有履行期限規定的,自行政機關收到申請滿60日起計算。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在緊急情況下請求行政機關履行保護人身權、財產權的法定職責,行政機關不履行的,行政復議申請期限不受前款規定的限制。
第17條 行政機關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對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權利、義務可能產生不利影響的,應當告知其申請行政復議的權利、行政復議機關和行政復議申請期限。
● 部門規章及文件
2.《公安機關辦理行政復議案件程序規定》(2002年11月2日 公安部令第65號)
第20條 申請人因不可抗力以外的其他正當理由耽誤法定申請期限的,應當提交相應的證明材料,由公安行政復議機構認定。
前款規定中的其他正當理由包括:
(一)申請人因嚴重疾病不能在法定申請期限內申請行政復議的;
(二)申請人為無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行為能力人,其法定代理人在法定申請期限內不能確定的;
(三)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合并、分立或者終止,承受其權利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在法定申請期限內不能確定的;
(四)公安行政復議機構認定的其他耽誤法定申請期限的正當理由。
第21條 公安機關作出具體行政行為時,未告知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行政復議權或者申請行政復議期限的,申請行政復議期限從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知道或者應當知道行政復議權或者申請行政復議期限之日起計算。
公安機關作出具體行政行為時,未制作或者未送達法律文書,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不服申請行政復議的,只要能夠證明具體行政行為存在,公安行政復議機關應當受理。申請行政復議期限從證明具體行政行為存在之日起計算。
第22條 下列時間可以認定為申請人知道具體行政行為的時間:
(一)當場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具體行政行為作出時間為知道的時間;
(二)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法律文書直接送交受送達人的,受送達人簽收的時間為知道的時間;送達時本人不在的,與其共同居住的有民事行為能力的親屬簽收的時間為知道的時間;本人指定代收人的,代收人簽收的時間為知道的時間;受送達人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其收發部門簽收的時間為知道的時間;
(三)受送達人拒絕接收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法律文書,有送達人、見證人在送達回證上簽名或者蓋章的,送達回證上簽署的時間為知道的時間;
(四)通過郵寄方式送達當事人的,當事人簽收郵件的時間為知道的時間;
(五)通過公告形式告知當事人的,公告規定的時間屆滿之日的次日為知道的時間;
(六)法律、法規、規章和其他規范性文件未規定履行期限的,公安機關收到履行法定職責申請之日起60日的次日為申請人知道的時間;法律、法規、規章和其他規范性文件規定了履行期限的,期限屆滿之日的次日為知道的時間。
第23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申請公安機關履行法定職責,法律、法規、規章和其他規范性文件未規定履行期限的,公安機關在接到申請之日起60日內不履行,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可以依法申請行政復議。法律、法規、規章和其他規范性文件規定了履行期限的,從其規定。
申請人的合法權益正在受到侵犯或者處于其他緊急情況下請求公安機關履行法定職責,公安機關不履行的,申請人從即日起可以申請行政復議。
第24條 申請人在被限制人身自由期間申請行政復議的,執行場所應當登記并在3日內將其行政復議申請書轉交公安行政復議機關。
轉交行政復議申請的時間,不計入行政復議申請審查期限。
3.《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行政復議辦法》(2010年1月6日 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令2010年第1號)
第8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中國保監會或者其派出機構的具體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的,可以自知道該具體行政行為之日起六十日內提出行政復議申請。法律規定的申請期限超過六十日的除外。
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正當理由耽誤法定申請期限的,經行政復議機構依法審查屬實,申請期限自障礙消除之日起繼續計算。
4.《國家知識產權局行政復議規程》(2012年7月18日 國家知識產權局令第66號)
第8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國家知識產權局的具體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的,可以自知道該具體行政行為之日起60日內提出行政復議申請。
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正當理由耽誤前款所述期限的,該期限自障礙消除之日起繼續計算。
5.《海關行政復議辦法》(2014年3月13日 海關總署令第218號)
第23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海關具體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的,可以自知道該具體行政行為之日起60日內提出行政復議申請。
前款規定的行政復議申請期限依照下列規定計算:
(一)當場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自具體行政行為作出之日起計算;
(二)載明具體行政行為的法律文書直接送達的,自受送達人簽收之日起計算;
(三)載明具體行政行為的法律文書依法留置送達的,自送達人和見證人在送達回證上簽注的留置送達之日起計算;
(四)載明具體行政行為的法律文書郵寄送達的,自受送達人在郵政簽收單上簽收之日起計算;沒有郵政簽收單的,自受送達人在送達回執上簽名之日起計算;
(五)具體行政行為依法通過公告形式告知受送達人的,自公告規定的期限屆滿之日起計算;
(六)被申請人作出具體行政行為時未告知有關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事后補充告知的,自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收到補充告知的通知之日起計算;
(七)被申請人作出具體行政行為時未告知有關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但是有證據材料能夠證明有關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知道該具體行政行為的,自證據材料證明其知道具體行政行為之日起計算。
具體行政行為具有持續狀態的,自該具體行政行為終了之日起計算。
海關作出具體行政行為,依法應當向有關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送達法律文書而未送達的,視為該有關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不知道該具體行政行為。
申請人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正當理由耽誤法定申請期限的,申請期限自障礙消除之日起繼續計算。
6.《住房城鄉建設行政復議辦法》(2015年9月7日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令第25號)
第13條 申請人認為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的,可以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該行政行為之日起60日內提出行政復議申請;但是法律規定的申請期限超過60日的除外。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正當理由耽誤法定申請期限的,申請期限自障礙消除之日起繼續計算。
申請人認為行政機關不履行法定職責的,可以在法律、法規、規章規定的履行期限屆滿后,按照前款規定提出行政復議申請;法律、法規、規章沒有規定履行期限的,可以自向行政機關提出申請滿60日后,按照前款規定提出行政復議申請。
對涉及不動產的行政行為從作出之日起超過20年、其他行政行為從作出之日起超過5年申請行政復議的,行政復議機關不予受理。
7.《交通運輸行政復議規定》(2015年9月9日 交通運輸部令2015年第18號)
第8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向交通運輸行政復議機關申請交通運輸行政復議,應當自知道該具體行政行為之日起六十日內提出行政復議申請;但是法律規定的申請期限超過六十日的除外。
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正當理由耽誤法定申請期限的,申請人應當在交通運輸行政復議申請書中注明,或者向交通運輸行政復議機關說明,并由交通運輸行政復議機關記錄在《交通運輸行政復議申請筆錄》(見附件1)中,經交通運輸行政復議機關依法確認的,申請期限自障礙消除之日起繼續計算。
● 請示答復
8.《國務院法制辦公室對〈甘肅省人民政府法制辦公室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復議法》第九條有關問題的請示〉的復函》(2004年8月12日 國法函〔2004〕296號)
甘肅省人民政府法制辦公室:
你辦《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復議法〉第九條有關問題的請示》(甘府法函字〔2004〕4號)收悉。經研究,并商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和最高人民法院同意,現函復如下: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復議法》第九條規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具體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的,可以自知道該具體行政行為之日起60日內提出行政復議申請;但是法律規定的申請期限超過60日的除外。”“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正當理由耽誤法定申請期限的,申請期限自障礙消除之日起繼續計算。”該法第十七條第一款規定:“行政復議機關收到行政復議申請后,應當在5日內進行審查,對不符合本法規定的行政復議申請,決定不予受理,并書面告知申請人;對符合本法規定,但是不屬于本機關受理的行政復議申請,應當告知申請人向有關行政復議機關提出。”據此,由于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沒有向申請人依法告知行政復議權利及行政復議機關名稱,致使申請人在法定期限內向無權受理的行政機關提出行政復議申請,接到行政復議申請的機關又沒有及時將該案移送,申請人申請行政復議期限因此被耽誤的,屬于行政復議法第九條規定的“其他正當理由”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