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政復議法、行政訴訟法一本通(第八版)
- 法規應用研究中心
- 4586字
- 2022-07-26 11:45:33
第十條 復議申請人、第三人和被申請人
依照本法申請行政復議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是申請人。
有權申請行政復議的公民死亡的,其近親屬可以申請行政復議。有權申請行政復議的公民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其法定代理人可以代為申請行政復議。有權申請行政復議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終止的,承受其權利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可以申請行政復議。
同申請行政復議的具體行政行為有利害關系的其他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可以作為第三人參加行政復議。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對行政機關的具體行政行為不服申請行政復議的,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是被申請人。
申請人、第三人可以委托代理人代為參加行政復議。
● 行政法規及文件
1.《行政復議法實施條例》(2007年5月29日 國務院令第499號)
第5條 依照行政復議法和本條例的規定申請行政復議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為申請人。
第6條 合伙企業申請行政復議的,應當以核準登記的企業為申請人,由執行合伙事務的合伙人代表該企業參加行政復議;其他合伙組織申請行政復議的,由合伙人共同申請行政復議。
前款規定以外的不具備法人資格的其他組織申請行政復議的,由該組織的主要負責人代表該組織參加行政復議;沒有主要負責人的,由共同推選的其他成員代表該組織參加行政復議。
第7條 股份制企業的股東大會、股東代表大會、董事會認為行政機關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侵犯企業合法權益的,可以以企業的名義申請行政復議。
第8條 同一行政復議案件申請人超過5人的,推選1至5名代表參加行政復議。
第9條 行政復議期間,行政復議機構認為申請人以外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與被審查的具體行政行為有利害關系的,可以通知其作為第三人參加行政復議。
行政復議期間,申請人以外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與被審查的具體行政行為有利害關系的,可以向行政復議機構申請作為第三人參加行政復議。
第三人不參加行政復議,不影響行政復議案件的審理。
第10條 申請人、第三人可以委托1至2名代理人參加行政復議。申請人、第三人委托代理人的,應當向行政復議機構提交授權委托書。授權委托書應當載明委托事項、權限和期限。公民在特殊情況下無法書面委托的,可以口頭委托??陬^委托的,行政復議機構應當核實并記錄在卷。申請人、第三人解除或者變更委托的,應當書面報告行政復議機構。
● 部門規章及文件
2.《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行政復議辦法》(2010年3月16日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令第6號)
第9條 依照本辦法規定申請行政復議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為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行政復議申請人。
第10條 同一行政復議案件申請人超過5人的,推選1至5名代表參加行政復議,并提交全體行政復議申請人簽字的授權委托書以及全體行政復議申請人的身份證復印件。
第11條 依照行政復議法實施條例第九條的規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申請作為第三人參加行政復議,應當提交《第三人參加行政復議申請書》,該申請書應當列明其參加行政復議的事實和理由。
申請作為第三人參加行政復議的,應當對其與被審查的具體行政行為有利害關系負舉證責任。
行政復議機構通知或者同意第三人參加行政復議的,應當制作《第三人參加行政復議通知書》,送達第三人,并注明第三人參加行政復議的日期。
第12條 申請人、第三人可以委托1至2名代理人參加行政復議。
申請人、第三人委托代理人參加行政復議的,應當向行政復議機構提交授權委托書。授權委托書應當載明下列事項:
(一)委托人姓名或者名稱,委托人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還應當載明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的姓名、職務;
(二)代理人姓名、性別、職業、住所以及郵政編碼;
(三)委托事項、權限和期限;
(四)委托日期以及委托人簽字或者蓋章。
申請人、第三人解除或者變更委托的,應當書面報告行政復議機構。
3.《海關行政復議辦法》(2014年3月13日 海關總署令第218號)
第11條 依照本辦法規定申請行政復議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是海關行政復議申請人。
第12條 有權申請行政復議的公民死亡的,其近親屬可以申請行政復議。
第13條 有權申請行政復議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終止的,承受其權利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可以申請行政復議。
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實施違反海關法的行為后,有合并、分立或者其他資產重組情形,海關以原法人、組織作為當事人予以行政處罰并且以承受其權利義務的法人、組織作為被執行人的,被執行人可以以自己的名義申請行政復議。
第14條 行政復議期間,海關行政復議機構認為申請人以外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與被審查的具體行政行為有利害關系的,應當通知其作為第三人參加行政復議。
行政復議期間,申請人以外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與被審查的海關具體行政行為有利害關系的,可以向海關行政復議機構申請作為第三人參加行政復議。申請作為第三人參加行政復議的,應當對其與被審查的海關具體行政行為有利害關系負舉證責任。
通知或者同意第三人參加行政復議的,應當制作《第三人參加行政復議通知書》,送達第三人。
第三人不參加行政復議,不影響行政復議案件的審理。
第15條 申請人、第三人可以委托1至2名代理人參加行政復議。
委托代理人參加行政復議的,應當向海關行政復議機構提交授權委托書。授權委托書應當載明下列事項:
(一)委托人姓名或者名稱,委托人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還應當載明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的姓名、職務;
(二)代理人姓名、性別、年齡、職業、地址及郵政編碼;
(三)委托事項和代理期間;
(四)代理人代為提起、變更、撤回行政復議申請、參加行政復議調解、達成行政復議和解、參加行政復議聽證、遞交證據材料、收受行政復議法律文書等代理權限;
(五)委托日期及委托人簽章。
公民在特殊情況下無法書面委托的,可以口頭委托。公民口頭委托的,海關行政復議機構應當核實并且記錄在卷。
申請人、第三人解除或者變更委托的,應當書面報告海關行政復議機構。
第二節 被申請人和行政復議機關
第16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對海關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不服,依照本辦法規定申請行政復議的,作出該具體行政行為的海關是被申請人。
第17條 對海關具體行政行為不服的,向作出該具體行政行為的海關的上一級海關提出行政復議申請。
對海關總署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不服的,向海關總署提出行政復議申請。
第18條 兩個以上海關以共同的名義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以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海關為共同被申請人,向其共同的上一級海關申請行政復議。
第19條 海關與其他行政機關以共同的名義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海關和其他行政機關為共同被申請人,向海關和其他行政機關的共同上一級行政機關申請行政復議。
申請人對海關總署與國務院其他部門共同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不服,向海關總署或者國務院其他部門提出行政復議申請,由海關總署、國務院其他部門共同作出處理決定。
第20條 依照法律、行政法規或者海關規章的規定,下級海關經上級海關批準后以自己的名義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以作出批準的上級海關為被申請人。
根據海關法和有關行政法規、海關規章的規定,經直屬海關關長或者其授權的隸屬海關關長批準后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以直屬海關為被申請人。
第21條 海關設立的派出機構、內設機構或者其他組織,未經法律、行政法規授權,對外以自己名義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以該海關為被申請人,向該海關的上一級海關申請行政復議。
4.《稅務行政復議規則》(2018年6月15日 國家稅務總局令第44號)
第20條 合伙企業申請行政復議的,應當以核準登記的企業為申請人,由執行合伙事務的合伙人代表該企業參加行政復議;其他合伙組織申請行政復議的,由合伙人共同申請行政復議。
前款規定以外的不具備法人資格的其他組織申請行政復議的,由該組織的主要負責人代表該組織參加行政復議;沒有主要負責人的,由共同推選的其他成員代表該組織參加行政復議。
第21條 股份制企業的股東大會、股東代表大會、董事會認為稅務具體行政行為侵犯企業合法權益的,可以以企業的名義申請行政復議。
第22條 有權申請行政復議的公民死亡的,其近親屬可以申請行政復議;有權申請行政復議的公民為無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行為能力人,其法定代理人可以代理申請行政復議。
有權申請行政復議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發生合并、分立或終止的,承受其權利義務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可以申請行政復議。
第23條 行政復議期間,行政復議機關認為申請人以外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與被審查的具體行政行為有利害關系的,可以通知其作為第三人參加行政復議。
行政復議期間,申請人以外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與被審查的稅務具體行政行為有利害關系的,可以向行政復議機關申請作為第三人參加行政復議。
第三人不參加行政復議,不影響行政復議案件的審理。
第24條 非具體行政行為的行政管理相對人,但其權利直接被該具體行政行為所剝奪、限制或者被賦予義務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在行政管理相對人沒有申請行政復議時,可以單獨申請行政復議。
第25條 同一行政復議案件申請人超過5人的,應當推選1至5名代表參加行政復議。
第26條 申請人對具體行政行為不服申請行政復議的,作出該具體行政行為的稅務機關為被申請人。
第27條 申請人對扣繳義務人的扣繳稅款行為不服的,主管該扣繳義務人的稅務機關為被申請人;對稅務機關委托的單位和個人的代征行為不服的,委托稅務機關為被申請人。
第28條 稅務機關與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以共同的名義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稅務機關和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為共同被申請人。
稅務機關與其他組織以共同名義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稅務機關為被申請人。
第29條 稅務機關依照法律、法規和規章規定,經上級稅務機關批準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批準機關為被申請人。
申請人對經重大稅務案件審理程序作出的決定不服的,審理委員會所在稅務機關為被申請人。
第30條 稅務機關設立的派出機構、內設機構或者其他組織,未經法律、法規授權,以自己名義對外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稅務機關為被申請人。
第31條 申請人、第三人可以委托1至2名代理人參加行政復議。申請人、第三人委托代理人的,應當向行政復議機構提交授權委托書。授權委托書應當載明委托事項、權限和期限。公民在特殊情況下無法書面委托的,可以口頭委托。口頭委托的,行政復議機構應當核實并記錄在卷。申請人、第三人解除或者變更委托的,應當書面告知行政復議機構。
被申請人不得委托本機關以外人員參加行政復議。
● 請示答復
5.《國務院法制辦公室關于對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法制辦公室〈關于行政復議期限有關問題的請示〉的復函》(2002年11月21日 國法函〔2002〕258號)
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法制辦公室:
你辦2002年11月12日《關于行政復議期限有關問題的請示》(內政法發〔2002〕22號)收悉。經研究,現函復如下:
行政復議機關審查行政復議申請,認為申請人提供的申請材料不齊,難以認定該申請是否符合法定受理條件的,可以要求申請人補正;行政復議機關作出行政復議決定的期限自收到補正申請材料之日起計算。
6.《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舉報人對行政機關就舉報事項作出的處理或者不作為行為不服是否具有行政復議申請人資格問題的答復》(2014年3月14日 〔2013〕行他字第14號)
遼寧省高級人民法院:
你院《關于李萬珍等人是否具有復議申請人資格的請示報告》收悉,經研究答復如下: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復議法》第九條第一款、《行政復議法實施條例》第二十八條第(二)項規定,舉報人為維護自身合法權益而舉報相關違法行為人,要求行政機關查處,對行政機關就舉報事項作出的處理或者不作為行為不服申請行政復議的,具有行政復議申請人資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