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1.2 研究目的及意義

1.2.1 研究目的

本書的研究目的主要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一是通過對高校辦學經費融資總量、結構、模式的演進分析,明確高校辦學經費融資總量、結構和模式的歷史變遷,指出高校辦學經費融資的特點、主要渠道以及存在的問題。

二是將我國高校劃分為東部、中部、西部和東北四大板塊,對四大板塊高校辦學經費融資總量、結構和模式進行比較分析,研究差異性產生的原因,進而進行實證分析。

三是通過研究構建高校辦學經費融資水平評價指標體系,對熵值法、變異系數法以及灰色關聯度分析法等方法進行比較和適應性選擇。從全國和地區(東部地區、中部地區、西部地區、東北地區)層面對高校融資水平進行評價,包括內源性融資水平、外源性融資水平以及綜合融資水平。

四是分別從全國和地區(東部地區、中部地區、西部地區和東北地區)層面出發,對高校辦學經費融資結構和融資績效表現進行回歸分析,得出融資結構對高校融資績效的客觀影響,為高校辦學經費融資結構的優化組合及方案選擇提供幫助,也為有關部門做出決策提供參考。

1.2.2 研究意義

高校要不斷發展壯大,教育辦學經費的多少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充足的教育辦學經費能夠保證高校穩定發展和開展“雙一流”建設,但是政府對高校的財政撥款是有限的,高校必須通過自身的能力來拓展經費的融資渠道,增加辦學經費的來源,提升教育辦學質量。特別是新的經濟發展形勢下,經濟結構的調整、經濟增長動力的多元化、經濟增速的放緩等因素對高校選擇辦學經費融資渠道也產生了一定的影響,所以高校必須要適應經濟發展的變化形勢,并且抓住機遇,積極提高教育辦學質量,調整教育辦學融資結構,拓展教育辦學經費融資渠道,實現教育辦學經費融資多元化發展。因此,研究高校辦學經費融資總量、結構及績效評價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

1.2.2.1 理論意義

在經濟學中,高等教育因性質的特殊被定義為準公共產品。其最重要的特點是:具有不可衡量的正外部性。正因為其是準公共產品,而且具有非常強大的正外部性,所以教育的發展不能單單依靠政府來扶持,私人也就是教育的受益者也可以向其提供資金支持。但是政府的扶持是必要因素,因為我國的高等院校以公立高校為主體,且高等院校不以營利為目的,而以學生培養、科學研究、服務社會、文化傳承等為己任。高校作為一個運營主體,資金的支持是其順利運轉和經營的必要條件,所以,高校適當的融資規模、合理的融資結構等就成了必不可少的理論探討和研究內容。

現階段,我國高校辦學經費短缺的問題一直存在,為解決該問題,高校通過與政府和企業合作共創收益。通過這些途徑,高校的確增加了一些教育經費來源,補充了教育經費缺口,但是效果并不是很理想,這類增收途徑并沒有明顯地改變高校經費短缺的現狀。而在理論研究層面,現有的研究并沒有形成一個完整且有效的解決問題的理論體系,一些研究只是在尋找問題,但是對于解決問題的方法一直沒有形成一個有體系的、有邏輯的、具備長效機制的框架。本書以人力資本理論、成本分擔理論、融資優序理論、績效管理理論等理論為研究基礎,結合我國教育部直屬高校融資實際,對高校辦學經費融資總量、結構及績效評價進行研究,體現了理論的實踐應用與創新,并在現有教育管理體制下,將高校的經費融資模式及其解決渠道的問題從理論上明晰化,為相關決策體系提供依據。

1.2.2.2 現實意義

在經濟轉型的背景下,高校辦學經費融資問題已成為所有高校都必須重視的問題,尤其是教育部直屬高校的辦學經費融資問題與高校發展戰略目標息息相關,對提升高校辦學質量具有重要作用。雖然政府仍將是教育部直屬高校融資的主要渠道,但拓展高校利用自身資源和社會力量辦學的融資渠道是高校選擇融資策略、進行融資策劃不容忽視的理念和必須堅持的方向,這是增加高校辦學經費的重要來源,也是現代大學的發展趨勢和必然要求。從高校辦學經費融資總量來看,主要問題是如何解決其發展所需的資金;從高校辦學經費融資結構來看,關鍵在于如何通過不同經費融資方式和管理控制手段來達到降低經費融資成本和提高效率的雙重目的。這不僅反映和解決了高校內部的問題,也能通過經費融資來提升學校之間的教學、科研競爭,激發其教學、科研動力。因此,高校辦學經費融資總量、結構研究的現實意義重大。

目前,高校辦學經費融資計劃是否完善,有沒有相應的成本核算,辦學經費融資的規模、結構和水平是否合理,融資能力如何,經費融資的影響因素有哪些等問題都值得深入探討。本書將通過對高校辦學經費融資總量、結構、模式等進行分析,構建高校辦學經費融資績效評價指標體系,對我國高校辦學經費融資績效的影響要素和經費管理水平等方面進行研究,進一步提出適合我國國情的高校辦學經費融資模式及其具體運作機制,進而提高教育部直屬高校經費融資績效。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阿拉善盟| 清苑县| 醴陵市| 沙坪坝区| 茶陵县| 贵南县| 仁布县| 高青县| 大港区| 乡城县| 库尔勒市| 团风县| 徐州市| 东台市| 修水县| 浪卡子县| 牡丹江市| 丰城市| 聊城市| 宁强县| 绥棱县| 徐水县| 山丹县| 博湖县| 商洛市| 元江| 紫云| 无极县| 桂东县| 宁陵县| 枝江市| 五河县| 铁岭县| 卢龙县| 蕲春县| 肥乡县| 紫金县| 塔河县| 留坝县| 亳州市| 大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