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微酒店餐飲企業會計、納稅、查賬真賬實操
- 索曉輝編著
- 1761字
- 2022-07-26 18:42:26
審計小貼士 賬外存貨的審計
存貨主要包括各類材料、商品、在產品、半成品、產成品等。賬外存貨是指屬于本單位所有但未納入本單位存貨賬目核算的存貨。對于酒店餐飲類企業而言,存活的種類繁多,且存放地點比較分散,在管理上具有一定的難度,因此更需要加強存貨的審計。
一、賬外存貨的形成
賬外存貨的形成主要有兩種途徑:一是取得存貨不入賬;二是把賬內存貨通過各種方式轉到賬外。
(一)取得存貨不入賬
取得存貨不入賬的情況如圖4-3所示。

圖4-3 取得存貨不入賬的情況
(二)把賬內存貨轉到賬外
把賬內存貨轉到賬外的情形如圖4-4所示。

圖4-4 把賬內存貨轉到賬外的情形
二、賬外存貨審計的技術與方法
被審計單位形成賬外存貨的動機主要有:使存貨脫離財務控制,為個人或少數人所用或消費;將無償取得的或由賬內轉出的存貨伺機出售以形成小金庫。因此審計人員應關注被審計單位存貨的效用,對與個人或家庭消費相關的存貨,如日用品、裝飾材料等,應特別加以關注,同時與小金庫審計相結合。
從賬外存貨形成的方式看,一種是與賬面記錄有聯系,即將應計入存貨的支出列入其他科目,或將賬內存貨轉至賬外;另一種是與賬面記錄沒有聯系的,如接受捐贈、投資、實物折扣和罰沒等取得存貨。審計人員應區別不同情況,從賬面資料或會計資料以外的其他資料中捕捉線索,查找賬外存貨。
(一)有舉報時的審計技術與方法
在實際工作中,審計人員可能會接到有關人員提供的線索或舉報,如審計人員收到署名“一個知情人”或“職工某某”的舉報信,揭發某單位領導伙同會計人員虛報盤虧、毀損,將存貨轉到賬外的問題。
對這種舉報,審計人員如果直接調查該單位領導,將引起對方的警惕,增加審計的難度。所以,一般應采取重點賬目審查、實地觀察、詢問和外圍調查等審計方法。審計人員應首先查存貨、待處理財產損溢、管理費用、營業外支出等重點賬目,找出舉報時期的存貨毀損賬務處理;然后檢查存貨“盤虧清單”“報廢申請書”“報廢清理單”及事故報告等,驗證盤虧、毀損的真實性;在此基礎上,向被審計單位領導、存貨保管人員及有關經手人員了解情況,查明舉報是否屬實。
(二)無舉報時的審計技術與方法
(1)了解被審計單位基本情況,分析形成賬外存貨的固有風險,判斷其有無形成賬外存貨的動機。
(2)了解被審計單位相關內部控制情況,必要時進行符合性測試,分析和評價內部控制的弱點。
內部控制的健全程度與執行情況與賬外存貨舞弊現象的發生有密切關系。審計人員應關注被審計單位的相關內部控制,應特別注意圖4-5所示的問題。

圖4-5 關注內部控制應特別注意的問題
(3)進行分析性復核,了解被審計單位存貨的消耗、毀損等有無異常變動情況。
(4)根據了解的情況和所做分析,估計可能形成的賬外存貨,確定審計方式。
(5)根據所獲審計線索,實施詳細測試,以收集充分、確鑿的審計證據。一般來說,可采用圖4-6所示審計技術與方法。

圖4-6 實施詳細測試采用的審計技術與方法
對于購貨過程中多報損耗及向供貨單位等索取的賠償不入賬而形成賬外存貨,應重點查證超定額損耗的成因及貨物在運輸過程中是否發生過意外及處理過程。檢查有無將購入存貨直接在管理費用、經營費用等開支從而形成賬外存貨的情況。對于內部單位領用的存貨,應檢查領用物品的手續是否完整,單據項目填寫是否齊全合規,審批是否明確等,并實施證證核對,查證存貨是否真正被所需部門領用,有無多領、冒領等轉做賬外的情況。對于委托加工材料轉做賬外材料的審查,應根據委托加工合同、協議以及委托加工計劃成本、委托加工材料出庫單以及對方收料單、記錄、憑證等測算實際成本與計劃成本差距,計算加工成材率,以審查單位有無假借委托加工名義將賬內材料轉到賬外。對于生產領用材料可以實地抽查生產車間領料的使用情況,查看有無材料被車間多領積壓、不退庫從而形成賬外材料。
檢查有無將盤盈存貨轉到賬外及虛報盤虧、毀損的問題。審計人員應廣泛地調查了解被查單位是否對存貨進行定期盤點,對盤點結果是否及時處理,通過審閱待處理財產損溢、營業外支出、管理費用等明細科目及相應的會計憑證,了解被審計單位對存貨盤盈或盤虧的處理是否正確、及時,是否存在弄虛作假的問題。
(6)對所獲取的審計證據進行綜合分析與評價,形成初步審計結論,并記錄在審計工作底稿中。
(7)與被審計單位有關人員進行溝通,征求他們對初步審計結論的意見。
(8)做出審計結論與審計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