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稻盛和夫如是說
  • (日)稻盛和夫口述
  • 3704字
  • 2022-07-20 17:50:49

推薦序二 致良知于事事物物,致良知于經營體系

本書是極為寶貴的歷史資料。在長達50年的時間里,由“日經”體系內兩本雜志的歷任總編輯接力采訪,準確記錄,妥善保存,直至今天整理出版,跨越了半個世紀,可以說極為難得。借助本書,不僅可以一窺稻盛和夫先生這50年的思想軌跡,而且可以通過書中呈現的歷史事件,以及稻盛先生對其的感想、評論,看到稻盛先生的思想是如何反映到當時的社會現實和他本人的經營實踐中的,正可謂“思想照進現實”。

閱讀本書內容會發現,其實早在青年時期,稻盛先生就基本構建了以“利他”為核心要素和主要內容的、相當完整的哲學體系,并虔誠地付諸實踐。結果,帶來了京瓷、KDDI(第二電信)、日航這些企業組織,以及盛和塾、稻盛財團、京都獎這些社會組織和公益事業,乃至幾乎所有事業全面而持久的成功。

同樣,正因為始終秉持正確的哲學,所以在看待自身以外的世界時,稻盛先生也能夠目光如炬,洞穿本質。本書的時間跨度長達半個世紀,內容從研發到管理、從價值觀到方法論、從現象界到心靈界,涉及方方面面,但稻盛先生的評論無不見解獨到,切中要害。這樣的遠見卓識貫穿本書的始終:“認為繳稅很傻的話,企業就很難發展”“玩弄權術,事業不會成功”“討好世界,國際化不會成功”“善行產生利潤”“企業無哲學,必然被淘汰”“越是精英,越易利己”,等等,都屬于一語道破的真知灼見。我認為,稻盛先生之所以能做到這一點,也是因為他始終堅持從利他哲學的角度出發,來看待和理解這個世界。因此,盡管時移世易,風云變幻,稻盛先生始終能抓住事物的本質,看透事物的真相。

更為可貴的是,稻盛先生本人作為構建思想體系的思想家,始終將自己的哲學視為信仰,半個多世紀如一日地堅持實踐,即使在取得巨大成功之后,仍然持續修行,而且對自己愈發嚴格。本書中“防止自己蛻化變質”“雖想解釋,但‘忍’字第一”“成功不屬于個人”等章節就是與之相關的內容。我認為,這也是稻盛先生能夠從成功走向成功,乃至走向圓滿的根本原因。

稻盛先生的一生,可以說就是陽明先生所說的“致吾心之良知于事事物物”的一生。從結果來看,稻盛先生事業成功,人生圓滿,并讓自身所涉及的“事事物物皆得其理”。然而,稻盛先生,以及諸多的教誨良多,問題的關鍵在于如何在今天這個新時代中加以實踐?如何為后人留下指引和啟迪?如何對整個人類社會產生正面影響?

當今社會,人類的生存形態已經高度商業化、組織化、科學化、系統化。企業這一組織形式已經成為所有社會組織中核心性的存在,其存在方式正在深度影響著每一個個體,影響著整個社會,甚至可能在相當程度上影響人類文明未來的走向。我認為,在稻盛先生良知所致的事事物物中,對于我們當前所處的現代商業社會而言,最具現實意義、普遍意義和歷史意義的非阿米巴經營這一劃時代的經營手法莫屬。但遺憾的是,時至今日,社會上對阿米巴經營仍然誤解甚多。本書中,稻盛先生對于阿米巴經營也有頗多論述,這些論述極為關鍵,有助于消除社會大眾對阿米巴經營的誤解。

當前社會對阿米巴經營的誤解中,最具代表性的有兩種:一種是將阿米巴經營單純視作一種提高效率的方法論,而忽視了阿米巴經營源自利他哲學,忽略了運用這種方法論時必須具備的“利他”的世界觀。這種企業導入阿米巴經營,結果往往就變成一種變相的績效考核。

這樣的企業經營者往往高度理性化、自以為是,以利己的思維、博弈的心態看待企業經營,而且缺乏對自身錯誤思維方式的覺察。他們往往只強調奮斗而有意無意地忽略諸如“如何正確地奮斗”“奮斗的真正目的”“如何幫助員工獲得幸福”等根本性問題,或者根本不愿意思考這樣的問題。

因為這樣的經營者導入阿米巴經營,實際上是基于貪圖名、利、權的“利己”動機,而其自身又無法認識到這一點,他們的所謂“阿米巴經營”與稻盛先生所說的阿米巴經營完全就是南轅北轍,根本不是一回事,所以不可能獲得真正的成功。

稻盛先生在本書中的相關論述,說的就是這種情況,例如:“大部分企業恰恰相反,他們對組織進行復雜的切割,反而引起了企業內部的利害對立與沖突,結果是削弱企業的競爭力。這就是現實。”

這樣的企業經營者需要從誠意正心、修身齊家入手,提升自己的覺知,切身理解躬行、反省、感謝等要素,成為一個能夠感動的人,嘗試從修行的角度看待企業經營,努力去除自己的先入觀念和錯誤知見,以空杯的心態重新開始學習企業經營。如果能加入盛和塾,找到學習的榜樣,那就更好了。當前的中國盛和塾中,不乏這樣的經營者,通過長期學習和相互切磋,他們不僅業績有很大提升,人生、家庭也受益良多。

另一種對阿米巴經營的誤解來自傳統意義上的中國經營者,他們講究溫良恭儉讓,對缺乏人情味的績效考核持批判態度,將阿米巴經營視作另一種績效考核,認為它會破壞企業的和諧氛圍而加以拒絕。稻盛先生的下列論述可能就代表了他們的心聲:“京瓷達成了高收益。但有人說:‘如果不做點缺德事,怎么可能達成高收益?’有人就是這么想的。在這些人看來,不剝削勞動者,不強制他們勞動,企業的高收益是不可能實現的。善行產生利潤,做好事能使社會富裕。這樣的思想他們是不認同的。”

這樣的人也可以說完全沒有理解阿米巴經營,完全沒有理解稻盛先生的哲學思想。這樣的經營者需要認真讀書,先從“聞思”入手逐步理解阿米巴經營的思想框架和邏輯脈絡,有機會的話也應加入盛和塾,與其他經營者成為“同修”,通過反復實踐和相互印證來理解稻盛先生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真意。

阿米巴經營可以說就是“致良知”的產物,是“致良知”這一理念在企業經營體系上的具體呈現。稻盛先生對于企業存在的目的、工作的意義、經營的原理原則、會計處理的原理原則等一般經營者忽略的基本概念均重新展開追問,得出了不同于西方管理學中相應概念的定義,可以說改變了企業的定義。其思想內涵呈現出相信人性本善、追求集體主義、高度肯定勞動、內向心靈關照等強烈的東方文化特征,但其具體呈現,兼具顯著的西方哲科思維特征,從客觀現象出發、邏輯嚴密、重視數據、講求實證等。說得通俗一點,阿米巴經營就是用科學理性的方法來踐行利他思想,用極強的邏輯性將“敬天愛人”的精神在企業經營中加以落實,用清晰的數字來“照見”員工的心性。

通常所謂的致良知、行善、施愛等理念,往往偏向于具體的某人、某事、某物,帶有強烈的感性色彩,而缺乏科學思維帶來的系統性、抽象性和量化分析等內容,導致其不但難以與今天的企業運行融為一體,而且實際效果與初衷往往天差地別,甚至截然相反。

不同于此,阿米巴經營根植于稻盛先生構建的利他哲學,構建在對于企業經營這一概念的全新認知的基礎上。企業經營中的那些基本要素,諸如:目標、核算、計劃、改善、考核、評價、薪酬、營銷、創新、戰略等,其內涵和排布方式也就因此發生了重大改變,與西方傳統的商業概念產生了巨大區別。從現象上來看,正確導入阿米巴經營的企業往往能兼具兩種截然不同的屬性于一身:不僅溫情脈脈,而且紀律嚴明;不僅追求全員幸福,而且實現個人發展;不僅強調利他,而且光明正大地追求利潤;不僅高福利,而且高效率;不僅感情充沛,而且充滿理性。從結果來看,阿米巴經營在實踐中能夠釋放出用既有管理學理論難以解釋的巨大能量,本書中提到的日航重建,就是其中的一個明證。

我認為,這一切的根源在于稻盛先生在企業經營的方方面面都以“作為人,何謂正確?”這一問題展開了重新追問,排除一切所謂的“常識”,徹底探求正確的為人之道、治企之道,致良知于企業經營中的“事事物物”,致良知于整個經營體系。因此,整個經營體系也好,這個體系中的所有元素也好,“事事物物皆得其理”。阿米巴經營這套經營體系也因此發揮出常人無法理解的巨大威力。

不管是稻盛先生超過半個世紀的持續成功,還是他對于各種社會現象的真知灼見,乃至集稻盛先生“經營人生之大成”的阿米巴經營,本書涉及的所有內容,從根本而言,都來源于稻盛先生對“心”“利他”“良知”的正確認知。正所謂“天理即良知”,將內心的良知投射到企業經營的方方面面,企業經營就合乎了天理,就能走上順暢發展的光明大道。

本書對當今的中國讀者有巨大的參考意義。自引入市場經濟制度以來,無數中國企業出現又消失,無數企業家閃亮登臺又黯然退場。與此相對,稻盛先生在長達半個多世紀的經營歷程中任憑風吹雨打,不僅屹立不倒,而且不斷提升,甚至年近八旬還能再立新功。其原因何在?我想,沿著本書提供的歷史脈絡,廣大讀者可以略窺一斑。

不管環境如何變化,社會如何發展,人的本質不會改變。人類對于真、善、美的追求不會停止。“得人心者得天下”是人類社會永恒的規律,企業界也毫不例外。然而,要真正贏得人心,自古以來只有一條路可走,就是組織領導者本人保持正念,率先垂范,致自身之良知于組織經營中的事事物物。只有這樣,組織成員的良知才能被真正喚醒,人性中光明、強大、美好的一面才會持續呈現,事業也就因此獲得持久成功。

正可謂:五千年求法,不外無私二字;八萬里問道,終究四海一心。感謝稻盛塾長數十年如一日的言傳身教,感謝日方出版社歷代總編輯的接力采訪,感謝機械工業出版社出版本書。祝愿所有讀者都能從本書中覓得人生智慧,在生活和工作中加以實踐,綻放出生命的光輝。

曹寓剛

2022年春節于上海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宁县| 左权县| 正镶白旗| 合水县| 岳普湖县| 香港| 彭阳县| 行唐县| 微山县| 合山市| 鄯善县| 松滋市| 长垣县| 界首市| 甘孜| 浑源县| 新密市| 北碚区| 穆棱市| 元氏县| 新丰县| 天台县| 铁岭县| 文登市| 大关县| 林西县| 盐源县| 大化| 太湖县| 体育| 光泽县| 田林县| 黔东| 旅游| 景东| 保亭| 永仁县| 耒阳市| 九龙坡区| 东平县| 上饶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