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力資源工作常見問題清單
- 邱志洋編著
- 795字
- 2022-07-14 17:31:22
2.5 如何利用因素比較法進行工作評價
工作場景描述
當需要精確反映各職位之間的相對價值關系時,可查看。
解讀與分析
因素比較法是一種精確、系統、量化的工作評價方法。它實際上是對工作排序法的一種改進,不同的是,工作排序法是從整體的角度來對職位進行比較與排序的,而它側重于按照多種因素分別對職位進行排序。因素比較法具體的實施步驟如下。
1.認真進行工作分析
首先要對工作進行認真的分析,通過所得的結果來獲取相關信息。在職位說明書中尤其要注意體現工作評價決定使用的指標,比如身體條件、心理要求、技能要求、工作職責與工作環境等。
2.選擇基準職位
在每一類工作中選擇一些關鍵性的職位作為基準職位,這些基準職位應該是企業中普遍存在的、工作內容相對穩定且薪酬公平合理的職位。以這些基準職位的薪酬為對照,其他職位的薪酬水平依此調整和確定。
3.選擇共同的報酬因素
從基準職位中找出一系列共同的報酬因素,主要包括工作技能、腦力勞動強度、體力勞動強度、工作職責與工作條件五個因素。當然,在實際使用時,只需選擇對企業最重要的一些因素,而不必過多選擇。
4.對各因素進行排序
對每個基準職位的影響因素加以比較,按重要程度進行排序。
5.分配基準職位的工資總額
將每個基準職位的工資總額按所選的影響因素進行分解,分配到相對應的報酬因素上。
6.確定工資水平
將企業中尚未評定的其他職位在每個報酬因素上分別與基準職位相比較,確定待評定職位每個因素對應的工資。將分布在各個因素上的工資相加匯總,即得到待評定職位的工資水平。
利用因素比較法所得的工作評價結果更加精確地反映了各職位之間的關系,但企業一定要慎重選擇報酬因素,并應根據市場變動,及時調整基準職位的工資水平,以確保其結果的準確性。
關鍵點提示
因素比較法的實施步驟如下:
1.認真進行工作分析;2.選擇基準職位;3.選擇共同的報酬因素;4.對各因素進行排序;5.分配基準職位的工資總額;6.確定工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