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戀愛期共同買房,分手后,女方需要償還男友多付的首付款嗎
案例2[2]
譚某與方某于2020年經朋友介紹相識并建立了戀愛關系,雙方于2021年9月分手。戀愛期間,雙方于2021年1月以共同購買人身份購買了海珠區南洲路某房屋,價款為127萬元。其中首期款、稅費、中介費、辦理按揭貸款的手續費等前期費用(以下統稱首期房款費用)共計45萬元,譚某支付了40萬元,方某支付了5萬元。自涉案房屋按揭供樓之日起至2021年9月24日止,兩人合共支付供樓款4.6萬元,其中譚某支付了約3萬元,方某支付了約1.6萬元。交易成功后,房管部門向譚某、方某核發了涉案房屋的產權證,產權證登記兩人各自占有房屋50%產權。兩人分手后就該房屋相關費用和按揭續供等問題的分歧較大,故譚某將方某訴至法院,訴請法院判令被告償還首期房款費用17.5萬元、供樓款0.7萬元的墊付費用并支付相應利息。
律師意見
譚某與方某在戀愛期間共同購買涉案房屋,該房屋登記兩人各占50%產權。根據譚某、方某各自陳述的購房經過及雙方提交的相關證據認定,譚某的多付首期房款費用的行為是以結婚為目的的贈與,屬于附條件的贈與。[3]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以下簡稱我國《民法典》)第一百五十八條規定,民事法律行為可以附條件。附生效條件的民事法律行為,自條件成就時生效。附解除條件的民事法律行為,自條件成就時失效。在本案中,譚某將上述首期房款費用贈與方某所附的條件為解除條件,即如果譚某和方某未結婚,則譚某贈與行為失效,方某應將譚某多支付的首期房款費用以及供樓款返還給譚某。關于首期房款費用,雙方合計支出45萬元,按照雙方各占50%的產權比例,雙方應各自承擔22.5萬元,方某實際支出5萬元。因此,方某應返還譚某17.5萬元。關于供樓款,同理,方某減去其已經支付的1.6萬元,還應返還譚某0.7萬元。因此,譚某的請求于法有據,法院應予以支持。
法律知識點
戀愛期間買房,應該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最好以自己的名義購房。以自己的名義購房能保障自己對房屋所享有的所有權,從而降低日后因分手或離婚而給自己帶來的風險。
(2)如果是雙方共同出資購房,務必簽署一份共同購房協議。在協議中明確出資的具體情況以及各自所占有的房產份額。
(3)不論采用哪種方式購房,在支付房款時請務必不要用現金,最好用銀行、微信、支付寶等方式進行轉賬,便于發生糾紛時證明付款的數額。
(4)不論是購房合同、雙方簽署的協議,還是購房的相關票據、支付憑證等都必須保留好。
(5)如果雙方已經同居,且雙方沒有簽訂購房協議明確約定房產共有方式,該房屋一般按照按份共有處理,如果雙方能證明各自出資比例,一般按照出資比例確定份額,如果不能證明,則等額共有。
- 網絡購物及網絡服務糾紛典型案例解析
- 行政審判典型案例評析
- 宅基地與集體土地拆遷糾紛法律實務與案例解析
- 知識產權損害賠償制度研究
- 勞動爭議指導案例、典型案例與企業合規實務:糾紛解決、風險防范、合規經營、制度完善
- 《人民法院量刑指導意見》與“兩高三部”《關于規范量刑程序若干問題的意見》理解與適用
- 最高人民法院知識產權審判案例指導(第10輯)
-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檢察院指導性案例全書(第3版·精裝珍藏版)
- 律師來了:勞動糾紛律師答疑
- 案例導讀:物業管理條例及配套規定e本通.物業管理條例及配套規定e本通
- 公司勞動爭議案例精選與解析
- 律智:盈科精選民商事案件律師代理策略與智慧
- 醫療糾紛案例精析
- 最高人民法院知識產權審判案例指導(第15輯)
- 黃海勇引渡案法理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