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戀愛期間雙方共同出資購買的車輛,分手后如何分割
案例3[4]
2020年4月,原告姜某與被告孫某建立戀愛關系。2020年6月,被告孫某(乙方)購買大眾牌CC轎車一輛,與工商銀行某支行(甲方)簽訂《分期付款合同》一份,約定:交易總價為24萬元,首付款7萬元,透支金額17萬元,還款期數為36個月,手續費約2萬元。車輛登記在孫某名下。原、被告各持有車鑰匙一把,均曾經占有、使用該車輛。庭審中,原、被告一致確認車輛系二人共同出資購買:車輛購買價值為交易總價24萬元、銀行手續費約2萬元、評估費等1萬元,合計27萬元;原告姜某支付了購車首付款、履約保證金、評估費及手續費以及車貸合計14萬元(其中包含孫某向其出借的2萬元)。2021年4月,原、被告分手,原告要求被告返還出資款12萬元,而被告認為該款項是贈與,不愿返還,原告姜某遂向法院提起訴訟。審理中,經法院委托鑒定評估,涉案車輛的市場價值為21萬元。
律師意見
就本案而言,渉案車輛系以被告孫某的名義購買,并以其個人名義辦理抵押貸款,且最終登記于孫某個人名下,從車輛的權利外觀來看,渉案車輛應歸孫某所有。但因雙方在購買車輛時系男女朋友,且雙方均曾經占有、使用渉案車輛,雙方對于購買車輛沒有明確約定。雖然在案件審理過程中,被告主張涉案車輛系原告對其的贈與,但被告沒有提供相應的證據證明,故法院對被告的主張不予認可。根據我國《民法典》第三百零八條的規定,共有人對共有的不動產或動產沒有約定或約定不明確的,除共有人具有家庭關系等外,視為按份共有。而原、被告雙方系男女朋友關系而非夫妻關系,故其對于涉案車輛只能是按份共有而非共同共有。現原、被告已經分手,雙方保持對該車輛共有的基礎已經不存在,原告基于其對車輛的出資而請求法院依法分割該車輛于法有據。
關于該車輛如何分割,根據我國《民法典》第三百零九條的規定,按份共有人對共有的不動產或動產享有的份額,沒有約定或約定不明確的,應按照出資額確定。在本案中,原告姜某為購買汽車出資14萬元,現姜某僅主張12萬元,系其對自己所享有的訴訟權利的處分,并無不當,法院應予允許。對于返還的金額,因車輛現值僅為21萬元,相比原購買價27萬元已經貶值。因雙方在戀愛期間對于該車輛均曾占有或使用,因此,對于貶值的部分應由雙方分擔。同時,鑒于目前該車輛登記在被告名下,且抵押貸款均以被告名義辦理等因素,法院最終判決車輛歸被告所有,由被告向原告給付補償款9萬元。
法律知識點
戀愛期間購車,應該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最好以自己的名義購車。以自己的名義購車能保障你對車輛享有所有權,從而降低日后因分手或離婚而給自己帶來的風險。
(2)如果是雙方共同出資購車,最好簽署一份購車協議。
在協議中明確出資的具體情況以及各自所占有的車輛份額。
(3)不論采用哪種方式購車,在支付車款時請務必用銀行、微信、支付寶等方式進行轉賬,最好不要用現金。
(4)購車合同、雙方簽署的協議、購車的相關票據、支付憑證等都必須保留好。
(5)如果雙方已經同居,且雙方沒有簽訂購車協議明確約定車輛共有方式,該車輛一般按照按份共有處理。如果雙方能證明各自的出資比例,一般按照出資比例確定份額;如果不能證明,則等額共有。